学术投稿

2500例输血前4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结果及其交叉感染情况的调查

刘和平;宋春萍

关键词:输血前, 血液传播性疾病, 常规检测, 交叉, 感染情况, 血液或血液制品, 现报告如下, 输血后感染, 患者, 卫生部, 标志物, 输注
摘要:按卫生部要求,凡需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患者,事前应常规检测与输血后感染有关的抗-TP、抗-HCV、抗-HIV、HBV标志物,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上述患者共2500人次,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型尿钠肽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为脑钠尿肽,1988年由Sudoh[1]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出来,曾被命名为脑钠肽.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2,3],BNP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一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准确地反映在心室功能的变化,与急慢性心衰、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BNP在血浆中具有半衰期长,体外较稳定等特征,以及山于测定方法的进展,BNP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李彬;李国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胸水中的多项肿瘤标志物来鉴定胸水的性质.方法应用MEIA和比色法分别同步检测血清、胸水中的CEA、CA199、CA125、β2-MG、TSGF并计算胸水/血清(P/S)的比值.结果恶性组血清、胸水中的TSGF、CEA、CA199的值均显著高于结核组、良性组.且P/S>1.2.CA125和β 2-MG在恶性组和结核组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联检血清、胸水中的五种肿瘤标志物并计算其P/S,对胸水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红;郭以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5~40岁健康男性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研究

    目的探讨佛山市35~40岁健康男性尿脱氧吡啶酚的参考值.方法随机抽样收集213例正常男性尿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脱氧吡啶酚,紫外酶法检测尿Cr,以nmolDPD/mmolCr比值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佛山市35~40岁健康男性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为1.47~6.52nmolDPD/mmolCr.结论通过调查,获得本地区健康男性人群尿DPD值,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量丢失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劲丰;苏荣;叶俏霞;钟树奇;庄健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风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1序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全世界的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严重,而在我国也呈现逐年上升[1].

    作者:邓小军;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对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形、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性,并分析其对血浆与血清水平测定的相关性.结果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为1.84~3.89%,分析灵敏度为50μg/L,校准曲线至少稳定六个月,稀释标本的回收率为89.8~106.8%,平均回收率为99.1%,血清测定结果略高于血浆值,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与血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16).结论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具有全自动、适合门急诊检测、稳定、定量和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应裕;陈小华;秦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00例老年骨髓象外观及镜下结果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骨髓象外观和造血机能是否改变.方法观察分析500份年龄从60至90岁之间的髓片外观及镜下所见并作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除小粒外,脂肪滴和有核细胞与年龄和性别各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随着年龄增加骨髓黄髓化程度相应增大,但在生理需要情况下,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作者:吕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渐显现,特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育成;戴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尿胱抑素C的变化评估肾损害患者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损害患者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免法检测52例肾脏损害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尿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用7060日立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尿肌酐、血清尿素、24小时尿蛋白.结果肾脏损害疾病患者中15例小管间质性肾病患者尿CyC、尿β2-MG、尿CyC/克肌酐、尿β,-MG/克肌酐显著高于其他肾脏损害疾病患者.肾脏损害患者尿CyC、尿β 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CyC/克肌酐、尿β 2-MG/克肌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尿CyC浓度增加反映肾小管的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平;王东红;李洪娟;王莹;李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荧光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基因变异的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 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i),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作者:黄毅;蔡立勉;陈发林;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的含量及PG Ⅰ/PGⅡ比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糜烂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PG 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血清中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明显降低(P<0.01).以非胃癌组PGⅠ比值的均值,即PG Ⅰ/PGⅡ<6.49为阳性指标,胃癌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4%、91.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Ⅰ数值及其比值的下降,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作者: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产物.Wilken等[1]通过流行病调查提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定了健康正常人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对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评价如下.

    作者:黄小琪;唐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樟树叶片水溶液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樟树叶水溶液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煮沸过滤的方法粗制樟树叶水溶液,并研突其对几种医院内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100%樟叶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的临床分离株并无抗菌活性,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显著抗菌效果,3种菌完金抑制的低浓度分别为10%、10%和50%.结论樟树叶水溶液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

    作者:孙敬;陈会;陈利霞;沈燕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的原因分析

    美国库尔特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测定参数多、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相对稳定等特点,但在白细胞分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院几年来使用中的体会综合报告如下.

    作者:董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孤立性肺部结节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裂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脱落细胞,TRAP法检测38例(25例肺癌,13例良性结节)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25例肺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2.0%(18/25),13例良性结节端粒酶阳性率7.7%(1/13),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92.3%.结论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肺癌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东海;王丰民;冯伟云;张顺;毛联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减少样本蒸发对检测结果影响的方法

    我科现有两台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随着来我院就医的病人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完成全部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一批标本从加样到上机测定,多要间隔6个小时左右.由于样品杯没有盖子,随着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血清样本浓缩,致使检测结果偏高,影响检验质量.有文献报道[1]可使用专门的防蒸发系统来减少这种影响,但操作稍显繁琐,并且该装置尚未投放市场.我们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向各位同行作一推荐.

    作者:陈刚;蒋雨虹;眭东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BV-DNA定量标准品的构建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方法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d,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结果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也较好,且可长期稳定保存.结论使用质粒标准品对样本中病毒载量进行测定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作者:李立人;张冬雷;鞠少卿;施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HBsAg室内质控参考品的制备和应用

    目的建立室内质控参考品以鉴别诊断试剂的质量和控制操作误差,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准确度.方法以国家标准品为标准制备灵敏度系列参考品、特异性参考品及精密性参考品.检测其稳定性,并进行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的比较及不同厂家、三批试剂的比较.结果制备的室内质控参考品在-20℃与4℃保存3~4周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参考品,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不同厂家、同一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我们建立的室内质控参考品适宜作HBsAg室内质控,提醒我们在更换试剂厂家时应特别注意室内质控参考品的变化.

    作者:冯君平;高建军;刘向明;张云涛;成岩;何彦林;周海云;席仲兴;胡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东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室间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吉安市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现状调查

    近几年来,由于大部分基层医院领导对化验室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设备的资金投入、人员的配备、工作用房的增加等均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基层医院化验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检验人员不够重视,设备陈旧、专业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低、开展项目少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为了摸清我市基层医院检验科(室)的状况,从2003年开始,在市卫生局领导下,我们通过二年多来的室间考评活动,现场实地考查以及问卷方式,对全市55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的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对我市一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及其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肖波;黄炯棠;肖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吸虫单抗夹心酶标法(S-ELISA)的建立及其检测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夹心酶标法(S-ELISA),并检测血吸虫病人及其它类型人群的血清.结果S-ELISA对急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为88.64%,OD值算术均数为0.372;慢性血吸虫患者和正常人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和6.00%,与肝吸虫和乙型肝炎血清的交叉反应为0,肺吸虫的交叉反应为10.39%.血吸虫不同感染度人群平均OD值无论是算术均数还是几何均数,均随着感染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适宜于对血吸虫病的检测.

    作者:曾小军;陈红根;谢曙英;姜唯声;尹东;杭春琴;葛军;衣方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