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艾辉;朱小玲;颜红兵;高海;李南;王健;张晓江;李世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性别
摘要: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478例男性和101例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STEMI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以上,≥71岁女性发病率升高更明显;女性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2型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多支病变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院内病死率、假性动脉瘤/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 直接PCI治疗STEMI女性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男性高.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478例男性和101例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STEMI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以上,≥71岁女性发病率升高更明显;女性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2型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多支病变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院内病死率、假性动脉瘤/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 直接PCI治疗STEMI女性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男性高.

    作者:艾辉;朱小玲;颜红兵;高海;李南;王健;张晓江;李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类型、大小及数目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111.84±31.13)min;术中出血量30~600 ml,平均(88.28±81.01)ml;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随肌瘤增大而延长或增加.术后无不良反应.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复诊,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月经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翟小龙;叶子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00例住院ACI患者LPA水平,并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为5个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LP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TOAST各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8%,小动脉闭塞型33%,不明病因型12%,心源性栓塞型11%,其他病因明确型6%.心源性栓塞型LPA水平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病因明确型、不明病因型,而小动脉闭塞型低.LPA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 ACI患者LPA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LP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廖仁昊;梁容仙;王敬;陈立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群发性心因性疾病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群发性儿童心因性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集体发作的16例心因性疾病惠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病前均有相同的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精神刺激;躯体症状突出.与体征及器质性疾病不相吻合;症状有反复性、重复性、夸大性等.结论 心因性疾病症状多样,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对症药物治疗为辅.

    作者:张俊红;徐华;毕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甲状腺微小癌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男女比为1:11,术前疑甲状腺微小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11例,其余20例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单发结节31例,多发结节6例;31例为乳头状癌,甲状腺微小癌伴发病21例;37例甲状腺微小癌,前12年9例,近4年28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且以单发癌结节多见,多数因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发现,诊断中需注意并发病.甲状腺微小癌需手术治疗,愈后较好.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亚健康失眠人群睡眠结构分析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及其与失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和PSQI总分值.结果 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表现为睡眠总时间不足(26.1%)、浅睡期增多(100%)、深睡期减少(87.0%)、快速眼动期不够(60.9%)、入睡潜伏期过长(65.2%)、觉醒次数过多(47.8%)、觉醒时间过长(43.5%).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PSQI总分均≥7分.其中以12~16分的中度失眠为主(73.9%).PSQI与睡眠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均不具备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 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但其失眠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与失眠程度之间无明显密切关系.

    作者:李绍旦;杨明会;刘毅;周登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术后重症患者β细胞功能改变初探

    目的 探讨术后重症患者β细胞功能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2.例术后入ICU患者年龄16岁且无糖尿病病史,根据APACHE Ⅱ评分是否10分,分为对照组和重症组.测定术前当日及术后第1天清晨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并计算HOMA-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重症组术后第1天FINS、FCP、HOMA-β细胞功能指数与术前当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FINS、空腹C肽、HOMA-β细胞功能指数与APACHE Ⅱ评分、APACHEⅢ评分和住ICU天数高度负相关.结论 术后重症患者可能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

    作者:何伟;张彤彦;许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青年人腹腔积液46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腹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年龄35岁以下腹腔积液待查患者46例,均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生化、病理及超声、CT、血肿瘤系列等多项检查,部分患者行胃肠镜及剖腹探查术.结果 46例患者中结核性腹膜炎21例(45.6%),结肠癌2例(4.3%),肝硬化2例(4.3%),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4.3%),Budd-chiari综合征2例(4.3%),肝豆状核变性2例(4.3%),卵巢癌1例(2.1%),腹膜假性粘液瘤2例(4.3%),恶性淋巴瘤2例(4.3%,其中1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4.3%),胃平滑肌肉瘤1例(2.1%),产后低蛋白血症1例(2.1%).特发性门静脉高压1例(2.1%),嗜酸细胞性胃肠炎l例(2.1%),病因未明4例(8.7%).结论 以腹腔积液待查就诊的青年患者,病因学分析多为结核性腹膜炎,占45.6%,其次为与门静脉高压有关的腹腔积液、恶性肿瘤及结缔组织病,还有一些少见病因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腹膜假性粘液瘤等.

    作者:郑荣娟;司雁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220例疗效观察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出血居首位[1].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并与氨甲苯酸、安络血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成山;于涛;张晓帆;韩凤琴;张爱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早期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静脉营养对抢救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新生儿可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静脉营养危重新生儿56例,效果甚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2例误诊分析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invasive fibrous thyroiditis,TFT)临床比较罕见,我院肿瘤外科曾收治2例,分析如下.

    作者:朱红成;闫丰;赵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房颤动犬心房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在心房颤动(房颤)时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健康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房颤组(n=8).房颤组置入永久起搏器,起搏时间24周.制备房颤犬模型,对照组不置入起搏器.在左、右心房切取组织块,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保存.两组石蜡切片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β和CRP,比较两组间IL-1β、CRP的表达水平.以平均吸光度表示各组IL-1β、CRP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房颤组IL-1β及CRP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3.8±3.5)%、(13.4±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3.8)%,(12.0±3.0)%],均P<0.05).结论 炎症因子IL-1β和CRP可能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促进的作用.

    作者:董蕾;刘元生;李燕;郭继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左上肢先天性动静脉瘘1例

    1 病历摘要男,25岁.左上肢截肢后伤口红肿、渗液1年余,收入院.9岁前左上肢较对侧细,无症状;外伤后左上肢明显增粗、部分皮温高.曾按骨癌治疗,无效.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SDB)是指由于上气道阻力增加或呼吸中枢驱动障碍,导致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SA),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症状的临床征候群.主要包括:鼾症、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枢性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等.本文主要就OSAHS、CSA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讨论.

    作者:宋尚明;周生芬;刘同宝;朱兴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额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目的 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80例确诊为额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身泛化.发作特点:发作时间短、运动突出,为强直性或姿势性,发作后意识障碍轻或无,发作频、夜间增多;②发作间期脑电图:额部导联的棘波或尖波,一侧或双侧多时性尖波或慢波;发作期脑电图:额部爆发性节律,很快同步化.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较为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

    作者:徐慧文;周祥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放大10倍的解剖显微镜在30具成人尸体(60侧)上观察枕大神经的行径、分段、分布、易卡压的部位及与枕血管的毗邻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枕大神经易卡压部位与枕外隆凸、乳突尖、上项线等相关结构的距离,并标出易卡压部位的体表投影.结果 皮下段与浅筋膜连接紧密,较易形成卡压,枕大神经易卡压部位在其浅出部位,且有枕血管伴行.此部位枕大神经在枕动脉的内侧、枕外隆凸外(27.60±5.20)mm、上项线下方(18.46±5.12)mm处,其体表投影为枕外隆凸与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部位.结论 闭合性手术治疗枕大神经综合征的佳进针(刀)部位在枕外隆凸与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下方的稍内侧;术中不但要分离、松解枕大神经主干的卡压,同时也要分离、松解其皮下分支的卡压.

    作者:张廷才;司道文;刘丽华;张宇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卵巢癌疗效的方法.方法 45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其中21例(NACT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24例(ACT组)采用常规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NACT组术前症状有效缓解18例(85.7%),15例获佳减灭,占71.3%;ACT组10例获佳减灭,占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NACT组明显优于ACT组(80.9%vs 58.3%,P<0.05),3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vs 37.5%,P0.05).结论 NACT可提高减灭术的成功率及1年生存率.对远期生存率尚需继续观察.

    作者:陈梦香;王春兰;张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42例AAD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其病死率,对AAD患者近期预后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3例(死亡组),病死率为30.95%.死亡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存活组,分别为(13.73±6.91)×109/L和(9.43±4.97)×109/L(P<0.05);死亡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18.54±22.38)g/L和(131.72±18.17)g/L(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5±1.15)g/L和(3.48±1.24)g/L(P0.05).白细胞总数升高组(≥10.0×109/L)病死率显著高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组(<10.0×109/L),分别为41.18%和24.00%(P<0.05).血红蛋白水平减低组(≤110 g/L)病死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组(110 g/L),分别为50.00%和27.78%(P<0.05).结论 白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AAD的近期预后.

    作者:周虹;王林;李广平;周长钰;陈剑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胆总管异常引流致胆系顽固性炎症1例

    1 病历摘要男,19岁.上腹部疼痛10年余,因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寒战、高热来我院就诊.于10年前反复反酸、嗳气伴上腹部疼痛,后半夜疼痛加重,于进餐后症状缓解,黑便;当地县医院曾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止血、抗感染、制酸等保守治疗,病情好转.10年来经常发生类似症状.体检:腹平坦无包块,右上腹轻压痛,肝区叩击痛,余无特殊.

    作者:祝雅慧;何磊;赵永胜;杨坤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羊水偏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羊水量减少包括羊水过少和羊水偏少,羊水过少对胎儿预后影响严重,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而羊水偏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报道不多.现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断为羊水偏少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羊水偏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亚红;朱士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