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在上腹部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张国志;李曙光;李会利;贺房勇;陈建立;刘继国

关键词:逆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在再次手术中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有多次手术史,尤其是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因常规显露胆囊管失败而应用逆行胆囊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 多次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不能作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颅外转移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我院2004年收治的1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颅外转移,并检索1987年至2004年的国外文献,对发生颅外转移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肿瘤恶性程度高、多次手术、不完全的手术切除、复发、侵及硬脑膜窦、肿瘤体积大,脑室内恶性肿瘤是发生颅外转移的危险因素.颅外转移灶可行手术切除.发生转移多预后不良.结论 对于具有发生颅外转移危险因素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应注意排查转移灶;治疗中应避免可引起肿瘤通过血液和/或脑脊液转移的操作;原发病灶应尽量全切除,术后放疗;转移病灶可行手术切除,也可放疗和/或化疗.

    作者:曹勇;张懋植;王军梅;赵继宗;张伟;戴珂;李光;刘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455例无脑卒中及脑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尿酸.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病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与其相关性.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33.2%,动脉总狭窄率为11.21%.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频数高,其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CS).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较非狭窄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非狭窄组低;随年龄、病程、尿酸水平增高,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尿酸、HDL-C、血糖与血管狭窄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MCA和CS,年龄、病程、UA、血糖升高及HDL-C降低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瑶宣;李燕华;王铁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2例)和正常蛋白尿组(38例),比较2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病变程度及发病率.结果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蛋白尿组动脉内径缩小、峰值流速增加、血流量减少,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程度重.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从而减少或延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张慧芹;项岫秀;俞芳;李伟娟;刘秀玲;肖红珍;刘阁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肋骨黄色肉芽肿1例

    1 病历摘要女,8岁.因发现右上前胸壁无痛性肿块半月于2004年10月入院.半年前在外院行局部肿瘤切除,无病理诊断.查体:神志清,发育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前上胸壁隆起,可扪及4 cm×5 cm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固定,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可见长约6 cm手术瘢痕.

    作者:吕定量;徐铁铮;周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脊液抗酸杆菌、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和腺苷脱氨酶联合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 评价脑脊液抗酸杆菌(AFB)、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腺苷脱氨酶(ADA)指标联合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价值.方法 脑脊液为检测标本,其中结脑组115例、对照组49例,应用离心甩片法检测AFB、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检测LAM-IgG、酶动力学终点法检测ADA.结果 AFB+LAM-IgG诊断结脑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1.3%,AFB+LAM-IgG+ADA的阳性率为74.8%.病情进展,ADA呈升高趋势;病情好转,ADA呈下降趋势.结论 在诊断结脑方面,AFB+LAM-IgG联合试验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经典方法;在动态了解病情方面,ADA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结脑诊断和评价的价值.

    作者:关慧臻;丁晓旭;杨亚萍;杨桂梅;杜新生;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手术原因分剐为肝内、外结石残留及吻合口狭窄、肝内脓肿、癌变等,再手术方式采用胆道镜取石、扩大吻合口、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部分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结论 不恰当运用胆肠吻合术可能为再次手术原因,再次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

    作者:邓小凡;吕波;陈鹏;袁丁;文天夫;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银杏叶片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6例疗效观察

    有报道,高血压患者50%存在胰岛素抵抗,有人将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称之为代谢综合征.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应用银杏叶片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国;张荣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体会(附7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与手术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临床效果.方法 ACST患者79例,无休克患者首先观察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鼻胆管引流(ENBD),急诊内镜失败患者手术治疗.结果 61例无休克患者经观察治疗,症状缓解28例(45.9%);急诊内镜治疗51例中,ENBD成功引流40例(78.4%),其中并发轻型胰腺炎6例,EST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引流成功后行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并发胆道出血死亡1例;急诊手术1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全组病死率3.8%.结论 ACST应尽可能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急诊内镜与手术相结合治疗ACST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毕保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多囊肺的外科治疗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多囊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多囊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42.6%)行肺叶切除,25例(36.8%)行全肺切除,术中发现隔离肺3例,术后病理证实伴发腺癌1例,鳞癌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先天性多囊肺一经诊断应尽早择期行病肺切除术,肺部感染反复发作、病史长者手术较困难,并有恶变倾向,应注意定期随访.

    作者:段明科;王继武;饶旭光;徐凤英;马立民;杨伟;徐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00万以上的人新患此病[1],其中约10万余新发病例在我国大陆,已成为我国第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1.5%,既使小肝癌的术后复发率也达43.5%.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卜永强;蔡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与病情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57例HIE的足月新生儿为HIE组,20例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0 h及生后24 h、72 h、7 d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VEGF,电泳法检测CK-BB.结果 HIE组血清VEGF浓度在0 h表达为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下降;72 h、7 d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CK-BB表达在0 h已有增高,于72 h达到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1).持续血清高水平VEGF、CK-BB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VEGF、CK-BB在HIE时表达增加.VEGF的高表达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石碹;丑广程;杨小巍;谢雪兰;王二惠;冯会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呼吸指数与胸肺顺应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呼吸指数与胸肺顺应性(Cs)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丙泊酚组,每组15例.于静脉滴注丙泊酚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监测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2)、大气压(PB)、PaO2、PaCO2,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对照组Cs、Cd和RI在T1与丙泊酚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Cs、Cd在T2、T3、T4较T1及同时间点的丙泊酚组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RI在T2、T3较T1及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明显升高(均P<0.05),T4与T1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丙泊酚组.结论 丙泊酚对CPB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许艳荣;徐凯智;李宇虹;杨莉;卢家凯;卿恩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方法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肝硬化患者65例,分别在术中不同时期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各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 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显著增加,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在无肝期明显减低,新肝期均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心脏指数、氧供指数在无肝期显著降低,新肝期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氧耗指数在无肝期减少,新肝早期进一步减少,之后逐渐回升至无肝前期水平;无肝期氧摄取率升高,新肝期5 min突然减低,此后逐渐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结论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高动力循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变化显著,术中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术中麻醉管理.

    作者:喻文立;薛玉良;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贲门癌变过程中Survivin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在不同程度贲门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从贲门炎到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到贲门癌,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表达均呈逐渐增高趋势,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高于CyclinE蛋白.②两者在Ⅲ级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与贲门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未分化腺癌组中表达均高于其在低分化、高分化腺癌组中表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炎、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贲门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1,P<0.05).结论 在贲门不同病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表达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和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两者在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冯红;于卫芳;张立玮;董稚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咳嗽、胸闷、气短、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阴影

    1 病历摘要男,46岁.因咳嗽2个月,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4年4月5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偶咳少量白痰.伴有胸闷、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无发热、胸痛、咯血及夜间盗汗.曾给予多种抗生索及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无吸烟史.

    作者:姚德胜;李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卵巢转移瘤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应用在胃肠道和乳腺恶性肿瘤继发卵巢转移瘤术前、术后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481例胃肠道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前检查和/或术后随访中,应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附件进行常规筛查,测量卵巢体积大小,判定内部回声有无异常,有无明确肿物,同时应用CDFI观察内部血流情况,分析血流分布特征并获取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综合分析推断卵巢转移瘤的可能,并选择其中确诊的311例作为研究对象与手术病理及其他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311例中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发生卵巢转移瘤,转移率为16.7%,TVS和CDFI联合应用筛查卵巢转移瘤的准确性为95.5%,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6.1%,阳性预测值82.8%,阴性预测值98.4%.结论 TVS检查为早期卵巢肿瘤检出的理想手段,结合转移瘤的声像图评分以及CDFI对卵巢转移瘤的鉴别作用,对女性乳腺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随诊,观察有无卵巢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君;陈敏华;廖盛日;梁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脂联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者迅速增多,与此伴随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赵乃倩;余叶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行腔内隔绝术治疗6例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志斌;姚建民;黄连军;卢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娩出法治疗肺包虫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包虫内囊完整摘除术(娩出法)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 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筛选病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实施肺包虫内囊完整摘除术.结果 完成包虫内囊完整摘除术15例,术中顺利.术后恢复佳,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娩出法是一种理想的肺包虫内囊摘除术.

    作者:李忠诚;达嘎;李勇;武建英;杨永良;唐振宇;姚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为1.13,99%的可信区间(99%CI)为(1.02,1.2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合并加权均数差(WMD)为-5.20,99%CI为(-7.89,-2.51);不良反应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的RR及99%CI均为6.66(0.14,313.35).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苗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