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肋骨黄色肉芽肿1例

吕定量;徐铁铮;周珉

关键词:肋骨黄色肉芽肿, 儿童
摘要:1 病历摘要女,8岁.因发现右上前胸壁无痛性肿块半月于2004年10月入院.半年前在外院行局部肿瘤切除,无病理诊断.查体:神志清,发育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前上胸壁隆起,可扪及4 cm×5 cm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固定,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可见长约6 cm手术瘢痕.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呼吸指数与胸肺顺应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呼吸指数与胸肺顺应性(Cs)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丙泊酚组,每组15例.于静脉滴注丙泊酚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监测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2)、大气压(PB)、PaO2、PaCO2,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对照组Cs、Cd和RI在T1与丙泊酚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Cs、Cd在T2、T3、T4较T1及同时间点的丙泊酚组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RI在T2、T3较T1及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明显升高(均P<0.05),T4与T1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丙泊酚组.结论 丙泊酚对CPB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许艳荣;徐凯智;李宇虹;杨莉;卢家凯;卿恩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00万以上的人新患此病[1],其中约10万余新发病例在我国大陆,已成为我国第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1.5%,既使小肝癌的术后复发率也达43.5%.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卜永强;蔡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肋骨黄色肉芽肿1例

    1 病历摘要女,8岁.因发现右上前胸壁无痛性肿块半月于2004年10月入院.半年前在外院行局部肿瘤切除,无病理诊断.查体:神志清,发育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前上胸壁隆起,可扪及4 cm×5 cm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固定,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可见长约6 cm手术瘢痕.

    作者:吕定量;徐铁铮;周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多囊肺的外科治疗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多囊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多囊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42.6%)行肺叶切除,25例(36.8%)行全肺切除,术中发现隔离肺3例,术后病理证实伴发腺癌1例,鳞癌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先天性多囊肺一经诊断应尽早择期行病肺切除术,肺部感染反复发作、病史长者手术较困难,并有恶变倾向,应注意定期随访.

    作者:段明科;王继武;饶旭光;徐凤英;马立民;杨伟;徐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卵巢转移瘤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应用在胃肠道和乳腺恶性肿瘤继发卵巢转移瘤术前、术后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481例胃肠道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前检查和/或术后随访中,应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附件进行常规筛查,测量卵巢体积大小,判定内部回声有无异常,有无明确肿物,同时应用CDFI观察内部血流情况,分析血流分布特征并获取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综合分析推断卵巢转移瘤的可能,并选择其中确诊的311例作为研究对象与手术病理及其他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311例中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发生卵巢转移瘤,转移率为16.7%,TVS和CDFI联合应用筛查卵巢转移瘤的准确性为95.5%,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6.1%,阳性预测值82.8%,阴性预测值98.4%.结论 TVS检查为早期卵巢肿瘤检出的理想手段,结合转移瘤的声像图评分以及CDFI对卵巢转移瘤的鉴别作用,对女性乳腺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随诊,观察有无卵巢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君;陈敏华;廖盛日;梁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脊液抗酸杆菌、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和腺苷脱氨酶联合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 评价脑脊液抗酸杆菌(AFB)、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腺苷脱氨酶(ADA)指标联合试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价值.方法 脑脊液为检测标本,其中结脑组115例、对照组49例,应用离心甩片法检测AFB、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检测LAM-IgG、酶动力学终点法检测ADA.结果 AFB+LAM-IgG诊断结脑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1.3%,AFB+LAM-IgG+ADA的阳性率为74.8%.病情进展,ADA呈升高趋势;病情好转,ADA呈下降趋势.结论 在诊断结脑方面,AFB+LAM-IgG联合试验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经典方法;在动态了解病情方面,ADA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结脑诊断和评价的价值.

    作者:关慧臻;丁晓旭;杨亚萍;杨桂梅;杜新生;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膨式支架在食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X线监视下放置自膨式食管支架的方法、个人体会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使用国产自膨式食管支架,对106例食管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食管梗阻及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06例均达到了改善进食、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结论 自膨式食管支架操作简单,疗效安全可靠.且国产支架价格低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郭建魁;张仲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洲邦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洲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洲邦注射液80 mg,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静脉滴注1次,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结论 洲邦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肖红珍;方京合;李伟娟;张慧芹;俞芳;项岫秀;刘阁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性激素、胰岛素抵抗与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总睾酮(TT)、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同时监测患者血压,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结石组腰/臀比、胰岛素、HOMA-IR、E2/T[(0.90±0.03)、(7.02±3.28)mU/L、(1.63±0.86)、(7.23±0.08)]较对照组[(0.86±0.05)、(4.39±1.34)mU/L、(1.01±0.35)、(3.15±0.02)]高(均P<0.01),结石组SHBG[(123.07±50.79)nmol/L]较对照组[(156.77±72.82)nmol/L]低(P<0.05),FT、TT[(9.97±3.86)ng/L、(7.79±3.67)nmol/L]较对照组[(14.04±5.70)ng/L、(13.3±4.24)nmol/L]低(P<0.01),而E2值无差异(P>0.05).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与FT、TT、SHBG呈负相关,与E2/T、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③多因素分析提示腰/臀比、TT、FINS、空腹血糖为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①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存在性激素不平衡,主要是TT、FT、SHBG降低及E2/T比值增高,TT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高胰岛素血症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发病危险因素.③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SHBG、FT水平降低可能与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体脂分布异常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周群;孙启媛;张惠;李慰媛;鲜义平;谭湘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对急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阻断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和转归的整体作用,探讨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14例急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13分,随机分为用乌司他汀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第1、3、7、10天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常规,肝、肾功能及APACHEⅡ分值,ICU住院天数、病死率、发生MODS例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第3、7天的IL-1、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第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3、7天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P<0.05),第3、7天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P<0.05),第3、7天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器官衰竭率、病死率、住ICU天数及第7、10天APACHEⅡ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抑制TNF-α、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保护肝、肾等脏器功能,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等作用,因此能阻断SIRS发展和MODS形成.

    作者:郑伟华;宁晔;汪新良;蒋崇慧;尹刚;杨伟东;龙丽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颅外转移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我院2004年收治的1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颅外转移,并检索1987年至2004年的国外文献,对发生颅外转移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肿瘤恶性程度高、多次手术、不完全的手术切除、复发、侵及硬脑膜窦、肿瘤体积大,脑室内恶性肿瘤是发生颅外转移的危险因素.颅外转移灶可行手术切除.发生转移多预后不良.结论 对于具有发生颅外转移危险因素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脑膜瘤应注意排查转移灶;治疗中应避免可引起肿瘤通过血液和/或脑脊液转移的操作;原发病灶应尽量全切除,术后放疗;转移病灶可行手术切除,也可放疗和/或化疗.

    作者:曹勇;张懋植;王军梅;赵继宗;张伟;戴珂;李光;刘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OSAHS患者(OSAHS合并心脑血管病26例,未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单纯OSAHS 14例)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VEGF浓度.②将26例OSAHS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2组:15例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nCPAP治疗组);11例OSAHS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予任何针对OSAHS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浆VEGF浓度.结果 ①OSAHS组血浆VEGF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182.5±41.6)ng/L与(117.0±56.2)ng/L,P<0.01],并且与呼吸紊乱指数(r=0.919,P<0.01)、夜间缺氧时间(r=0.945、P<0.01)呈正相关.且OSAHS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VEGF均高于单纯OSAHS患者[(248.4±105.9)ng/L与(161.7±43.2)ng/L,P<0.01].②经nCPAP治疗半年后,OSAHS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EGF浓度下降[(252.3±124.9)ng/L与(154.3±50.1)ng/L,P<0.01];对照组观察终点的血浆VEGF浓度较观察起点略有增加[(239.6±101.2)ng/L与(270.0±88.3)ng/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OSAHS相关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林其昌;王春娥;丁海波;黄鸿波;陈华;赵建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455例无脑卒中及脑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尿酸.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病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与其相关性.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33.2%,动脉总狭窄率为11.21%.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频数高,其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CS).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较非狭窄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非狭窄组低;随年龄、病程、尿酸水平增高,血管狭窄程度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尿酸、HDL-C、血糖与血管狭窄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MCA和CS,年龄、病程、UA、血糖升高及HDL-C降低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瑶宣;李燕华;王铁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咳嗽、胸闷、气短、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阴影

    1 病历摘要男,46岁.因咳嗽2个月,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4年4月5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偶咳少量白痰.伴有胸闷、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无发热、胸痛、咯血及夜间盗汗.曾给予多种抗生索及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无吸烟史.

    作者:姚德胜;李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体会(附7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镜与手术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的临床效果.方法 ACST患者79例,无休克患者首先观察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鼻胆管引流(ENBD),急诊内镜失败患者手术治疗.结果 61例无休克患者经观察治疗,症状缓解28例(45.9%);急诊内镜治疗51例中,ENBD成功引流40例(78.4%),其中并发轻型胰腺炎6例,EST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引流成功后行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并发胆道出血死亡1例;急诊手术1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全组病死率3.8%.结论 ACST应尽可能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急诊内镜与手术相结合治疗ACST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毕保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在上腹部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在再次手术中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有多次手术史,尤其是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因常规显露胆囊管失败而应用逆行胆囊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 多次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不能作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国志;李曙光;李会利;贺房勇;陈建立;刘继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探讨(附6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多潘立酮10 mg,3次/d;康复新液10ml,3次/d;均为口服.B组将埃索美拉唑换为奥美拉唑20 mg,2次/d,其他药物不变.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检查胃镜下组织学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A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73.3%,胃镜下组织学改善有效率为66.7%;B组分别为36.7%和3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8周后,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100%,B组分别为76.7%和66.7%,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合用中药制剂康复新液及多潘立酮对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好,治愈率高,且可缩短疗程,减少费用.

    作者:张云丽;范锦辉;刘艳凤;武彦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2例)和正常蛋白尿组(38例),比较2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病变程度及发病率.结果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蛋白尿组动脉内径缩小、峰值流速增加、血流量减少,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程度重.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从而减少或延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张慧芹;项岫秀;俞芳;李伟娟;刘秀玲;肖红珍;刘阁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贲门癌变过程中Survivin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在不同程度贲门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从贲门炎到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到贲门癌,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表达均呈逐渐增高趋势,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高于CyclinE蛋白.②两者在Ⅲ级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与贲门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未分化腺癌组中表达均高于其在低分化、高分化腺癌组中表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在贲门炎、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贲门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1,P<0.05).结论 在贲门不同病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yclin-E蛋白表达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和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两者在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冯红;于卫芳;张立玮;董稚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脂联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者迅速增多,与此伴随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赵乃倩;余叶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