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β-内啡肽的影响

尹丽娟;李慧香;赵凤珍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β-内啡肽, 纳洛酮
摘要:据报道,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的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我们对HIE新生儿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对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临床治疗新生儿HIE的有效方法.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误诊囊腺癌1例

    1 病历摘要女,32岁.主因自行扪及腹部包块伴间断腹痛9月,腹胀2月,加重1 h于2004年12月19日入院.9个月前出现月经后腹痛,自己扪及下腹部一鸡蛋大小包块,以后渐长大,伴持续性腹部隐痛,经期腹痛加重,自认为痛经,服止痛药治疗.近2月腹胀明显,1 h前腹痛加重,不能平卧,无发热,急诊入院.近半年来尿频,但无尿急、尿痛.月经规律,量中等.入院查体:体温37.1 ℃,生命体征平稳.面色苍白,急性面容,心肺未查见异常,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右下腹扪及一12 cm×12 cm肿物,边界欠清晰,轻压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

    作者:谢后蓉;杨云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行子宫输卵管双氧水通液术的体会

    输卵管通畅度检查是诊断不孕症的关键一步.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有利有弊.由于经阴道超声能直接动态观察造影液在输卵管内通过及其流动的微细变化,传统方法结合现代诊断仪器,可提供直观可靠的判断标准.所以经阴道超声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已广泛用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行子宫输卵管双氧水通液术治疗女性不孕40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迪;张美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选取稳定型心绞痛及陈旧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组22例)及裸支架组(BMS组21例),观察置入支架术前及术后24、72 h,1周、1个月的CRP水平.另取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手术前3组CRP无明显差异,对照组CRP在介入术前后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支架组术后24 h及72 h CRP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 <0.01),但SES组CRP升高水平明显低于BMS组(P <0.01).术后1周CRP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术仍引起了明显的体液炎症反应,但相对金属裸支架其炎症反应较低.

    作者:王欣;李玉光;王伟;杨学萍;李吉林;曾欣;王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及其合并2型糖尿病(EH并D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门诊及体检人员中EH患者82例,EH并DM患者78例,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结果 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在EH患者分别为69.5%和58.5%;EH并DM患者分别为83.3%和71.8%;对照组分别为47.5%和3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人CAS程度非常严重, EH是加速CAS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EH并DM对CAS的发展有更大的危害.

    作者:杜中让;张洪娥;于大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壁切口疝修补方式的个体化选择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手术方式和复发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单纯缝合修补术28例,复发1例;人工合成补片修补13例,复发1例,其中腹腔镜人工合成补片修补2例,无复发.结论 应根据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手术修补方式.合理使用补片和直接修补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天宇;胡泽民;常晓健;陈宏;周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目的 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采用FK506+骁悉+泼尼松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肾移植组)肾移植术前、术后4周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钙、镁、锌、铜、铁5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肾移植组术前及术后血清铁均降低(均P<0.05),术后血清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部分微量元素缺乏或缺失,肾移植术后应加强微量元素尤其是铁、镁的检测,并及时补充.

    作者:万建省;王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目的 进一步探讨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预防缺血性卒中提供依据.方法 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56例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通过观察临床资料、Willis环是否变异及其组成血管的管径,进一步分析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症状组前、后环的变异率均大于无症状组(均P<0.05);症状组前交通动脉的管径和大脑动脉A1段管径均低于无症状组(均P<0.05);后交通动脉管径无明显变化(P>0.05).症状组2例出现整个大脑中动脉区梗死,造影显示侧支循环较差;3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发生在狭窄的颈内动脉的对侧.结论 Willis环的侧支代偿潜能与Willis环是否存在变异及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A1段的管径有关;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症状与Willis环的代偿能力相关.

    作者:刘业松;元小冬;杨连秀;刘颖;王小洁;胡景伟;张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铁灭克急性中毒3例报告

    1 病历摘要3例患者系市立公园未婚青年女工,曾摘食本园用铁灭克(Temik)杀虫桃树上的鲜桃2~5个,食后约10 min,相继出现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腹泻、极度乏力致行动困难.于1990年6月11日12:30来院就医,根据患者的病因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50%~70%,诊断为农药中毒.经充分洗胃,给予阿托品等治疗,于6~8 h后治愈.

    作者:李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25例EM患者和25例非EM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VEGF的含量. 结果 EM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EM患者(P<0.01),Ⅲ~Ⅳ期EM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Ⅰ~Ⅱ期(P<0.01),术后EM患者血清VEGF水平迅速下降,2例术后3个月复发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呈增高趋势. 结论 血清VEGF在E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评价EM临床疗效及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晓玲;朱清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任何可以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障碍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所导致.其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乏力,从而限制运动耐量;而体液潴留则导致肺淤血及外周水肿[1].CHF在各国均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对CHF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心脏重塑既是心力衰竭时心脏代偿的机制,也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的过程.尽管有几个因素可以加速左心室重塑的过程,其中又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心脏重塑的关系为密切.

    作者:马国添;钟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组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27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和3个月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以及CD28-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40L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服用6个月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4+和CD8+细胞亚组以及CD28+和CD28-亚组细胞相对数无显著变化,血浆CD40L水平与服药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虽不能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组构成发生变化,但能降低血小板源性的T淋巴细胞激活物sCD40L.

    作者:赵一俏;傅强;李志梁;吕永恒;严全能;吴宏超;缪绯;刘映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特别是核黄疸可导致新生儿运动及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1].临床上多采用药物疗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进行预防和治疗.我们于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通过新生儿游泳促进新生儿排便,缩短胎便排出时间,降低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娟;李晓梅;李素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疾病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乳腺癌.研究乳腺病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陈丽芹;王徐东;张子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中美蓝染色法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不断简化,特别是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提出挑战.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对4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B,报告如下.

    作者:牛献勇;王玉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 病历摘要女,41岁,农民.主因面色苍白、乏力、发热1月余、阴道流血15 d、皮肤淤斑7 d于2005年6月19日入院.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且反复发热,高达39 ℃,伴畏寒、寒战;无咽痛及咳嗽,无腹痛及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颜色改变.在当地医院输液(具体药物不详)及自服安乃近体温可降至正常.15 d前行经,量较多,至今未止.近1周皮肤黏膜出现大片淤斑,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在当地医院骨髓穿刺2次均失败,遂来我院就诊,收住院.既往体健,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无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无毒物接触史.

    作者:许洪志;刘新;邹俊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体会

    我们于2003年至2006年对56例乳腺肿瘤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对肿块部位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运情况,测定血流参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苗欣;张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酷似支气管哮喘的气管淀粉样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呼吸道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对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气管内置入支架治疗能起姑息治疗作用.结论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临床少见,至今病因不明,极容易误诊.

    作者:熊久兰;冯亮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 56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尿激酶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尿激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40万U),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快速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1次/d,连续3 d.2组患者均住院治疗7~10 d.患者出院后半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观察其病情发展情况.结果 UK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出院后半个月时UK治疗组再次发作率(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UK组复发率为40.74%,常规组为4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付国臣;元小冬;姚林;王广增;裴焕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病综合征产生高胆固醇血症,继而导致脂质代谢调节障碍,致使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明确其发病机制并进行早期干预十分必要,现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仁胜;张道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单纯经药物治疗,疗程长,副作用大.随着内镜下止血技术的发展,急症内镜下止血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可及时明确出血原因.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应用胃镜下金属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钱俊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