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司洛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徐梅先;王晓冬;李兰凤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 艾司洛尔, 先天性心脏病
摘要: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如果持续时间长,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尽快转复心律,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关键.我们于2002至2004年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咳嗽、气促、发热、贫血、双肺弥漫性病变、镜下血尿

    1病历摘要男,66岁.主因咳嗽、气促2月,发热1个月,于2004年5月24日入院.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伴活动后气促.无畏寒、发热,无咳痰、胸痛及咯血.1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5~39℃.外院X线胸片示左上肺炎.

    作者:姚德胜;李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抑制人食管癌血管生成及生长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在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及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法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转染到人食管癌TE-1细胞,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转基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系.结果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转染,使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反义细裸鼠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11.0±7.6)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50.8±11.7、48.9±7.0)(均为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可使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减少,血管生成能力降低,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基因之一.

    作者:张印朋;潘立峰;郑宝军;吴敏兰;曾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胰区封闭和稀碘伏清洁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研究胰区封闭和稀碘伏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40例发病在72 h内的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常规治疗,1%利多卡因经肾囊行胰周区域封闭术和稀碘伏液灌肠术;经上述治疗,如病情持续恶化,则中转手术,术中行胰区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区域用1%利多卡因直接封闭,术后经胰区引流管间断快速滴入1%利多卡因以代替肾囊封闭术;术后的其他治疗同非手术病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和/或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率,肾脏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率、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15%、95%、5%和40%、70%、30%.结论经肾囊胰周区域封闭及用药、稀碘伏清洁肠道法等治疗能有效防治SAP的恶化发展,预后好,且技术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

    作者:孙君军;戚世芳;金建光;解刚强;刘伟峰;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网络与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阐明儿童AA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AA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儿外周血中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而白细胞介素-3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AA患儿体内存在免疫调节机制异常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对其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阐明儿童AA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岩;汪奇伟;何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血清扩散因子水平,并与健康女性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术前血清扩散因子水平较正常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血清扩散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刚;蔡海峰;刘远延;潘惠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328例无器质性心脏疾患的心悸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悸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结果心悸发生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9.32%,经比较女性较男性安静时较活动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P<0.01),且以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P<0.01),本组进行放松训练并辅以镇静剂治疗的58例患者治疗前后心悸及心律失常发作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悸患者,心悸的发生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侯存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法莫替丁、呋喃唑酮、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72例分析

    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法莫替丁、呋喃唑酮、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琪;郑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方法没有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他实验室特征包括外周血小板数达1 224×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主要表达髓系细胞免疫标志,骨髓培养示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高于正常对照并有空白自发集落生成.结论急性白血病与合并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阴性可能意味着染色体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需用更先进的方法才能检出.

    作者:王文生;朱强;石勇进;曹香红;马明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1病历摘要女,30岁.因肾移植术后4年,乏力、纳差、少尿(约800ml/d)半年,于2004年10月29日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 Hg(1 mm Hg=0.133kPa);中度贫血貌,颜面水肿,元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呼吸音低,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左下腹可见长约10 cm斜形手术瘢痕,左髂窝内可触及约6 cm×9 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无触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张五星;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先天性心脏病伴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158例,均应用7~10 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d;术后1、3个月定期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58例中154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5%.142例术后15 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封堵,12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少量分流,1~3个月后超声复查,无异常分流.术中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8和12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X线透视时间10~65 min,平均(15.2±8.8)min;操作时间35~120 min,平均(42.5±16.2)min.结论经导管采用封堵器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好.技术关键在于对膜部瘤形态的判断以及封堵器的选择.

    作者:王震;张密林;解启莲;甄宇治;谭慧莲;刘宁;尤扬;额尔敦高娃;高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09例临床分析

    1990至2004年我们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309例,现就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疗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宝林;黄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囊虫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经过.结果 43例中13例行脑室或脑池囊虫摘除术,11例行脑实质囊虫摘除术,9例行双侧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结论及时准确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脑囊虫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并显著提高抗囊虫药的用药安全性及其疗效.

    作者:冯树贵;黄明军;秦玉瀚;代明安;李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指标,探讨ACS不同时期血液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恢复期58例,为急性期组随访观察患者.同时选取54例正常对照.抽取外周抗凝静脉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PT、TT和APTT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恢复期APTT稍延长,PT与TT几乎无差别,两组Fg均显著升高;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PTT显著延长.急性期AT-ⅢAg、AT-ⅢA和6-k显著降低,vWF显著增高,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T-ⅢAg和AT-ⅢA显著上升,vWF显著下降,6-k稍有上升.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应给予抗凝、降纤等干预性治疗,同时亦应注意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WF和6-k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

    作者:许延路;宋兴刚;李相喜;李继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6例,均行胸、腰、骶部MRI检查,观察其MRI特点.结果 MRI诊断阳性率100%,脂肪瘤型和非脂肪瘤型分别占62.5%和37.5%,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脊柱裂,合并脊髓纵裂者占43.8%,合并脊髓空洞者占25.0%,合并脊椎异常者占37.5%.结论 MRI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型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保卫;施海法;暴军辉;陈彩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臀部多发性皮脂囊肿致坐骨神经痛1例

    1病历摘要男,59岁.主因左侧臀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3 d,于2004年6月12日到我院骨科门诊求治.既往患有左侧臀部皮脂囊肿7年,囊肿逐年增大,期间曾2次并发感染,主要表现为红、肿、痛.均予以抗炎保守治疗,未行手术.

    作者:张建;毛怡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已排除公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组、腔隙性脑梗死(LCI)组及心源性脑梗死(CCI)组,分别检测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并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各指标与IRI的相关性.结果 ATCI组和LCI组患者I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同时ATCI和LCI患者血清TG、LDL-C及ApoB含量增加,而HDL-C、ApoA1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TG、LDL-C及ApoB与IR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0.918、0.671,均为P<0.01),HDL-C、ApoA1与IR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2、-0.378,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ATCI和LCI患者体内存在着IR,而CCI患者体内不存在IR:IR是ATCI和LCI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明;张双彦;邬英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数据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后监测的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前列腺特异抗原总量(TPSA)比值(fPSA/TPSA)的测定在诊断前列腺癌及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愈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前列腺癌组(A组,23例)和非前列腺癌组(B组,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fP-SA、TPSA水平,计算fPSA/TPSA并进行比较,分析fPSA、TPSA和fPSA/TPSA在两组中的改变情况.结果A、B组fPSA水平分别为(5.46±5.37)μg/L、(0.34±0.77)μg/L(P<0.05);f/SA/TPSA分别为0.29±0.1l、0.35±0.34(P<0.01).前列腺癌术后患者fPSA、TPSA呈下降趋势,fPSA/TPSA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未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fPSA、TPSA水平无明显改变,或再次升高,而fPSA/TPSA仍呈下降趋势.结论fPSA/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俊;张金蓉;陈春涛;李磊;陈国荣;曹道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幼儿,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于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515例,其中复发性肠套叠58例,共复发95次,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晓燕;郑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腹膜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目的探讨经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单纯先天性输尿管出口狭窄和1例输尿管出口狭窄并发下段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行输尿管膀胱壁潜行抗逆流吻合再植术治疗.结果 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60、130min,术中出血40、60 ml,均于术后72 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10 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实用性较强,有望取代开放手术.

    作者:王勤章;丁国富;王新敏;张国玺;倪钊;李应龙;谢顺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直肠癌乳腺皮肤转移1例报告

    1病历摘要女,30岁.因大便变细及便血而检查诊断为直肠癌.X线胸片及B超检查未发现转移,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示直肠低分化腺癌,未行放疗及化疗.术后5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有一包块,大小约2 cm×2 cm×3 cm,元触痛,未引起重视,包块逐渐长大;术后8月发现右乳腺包块两个,亦无触痛,逐渐长大;同时,颈背部及胸部出现散在淡红色圆形结节,并且出现腹泻,消瘦明显.

    作者:包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