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琪;郑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各25例.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 h分别检测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MDA皆增高,但LC组增高明显(P<0.01);术后24 h LC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OC组继续增高(P<0.01).手术结束时两组SOD皆降低,但LC组降低明显(P<0.01);术后24 h LC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OC组继续降低(P<0.05).两组比较,LC组术后24 h MDA水平明显偏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氧化应激现象产生,但术后恢复速度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快.
作者:刘彩云;王长友;毕敬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方法没有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他实验室特征包括外周血小板数达1 224×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主要表达髓系细胞免疫标志,骨髓培养示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高于正常对照并有空白自发集落生成.结论急性白血病与合并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阴性可能意味着染色体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需用更先进的方法才能检出.
作者:王文生;朱强;石勇进;曹香红;马明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28例,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原则上均行药物支架植入.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重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IRA为前降支15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0例.行PCI 25例,手术成功率96.2%,共植入药物支架32枚,IRA即刻的前向血流为TIMI 3级23例,占92%.PCI术后1月内无心脏重要事件生存患者20例,4例PCI术后出现左侧心力衰竭,此4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1例患者术后因非IRA出现急性闭塞而死亡.结论急诊PCI能及时开通IRA,挽救AMI患者濒死的心肌,且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PCI及药物支架的运用是AMI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智亮;王梦洪;彭景添;吴友平;章扬龙;郑泽琪;黄俊;路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阐述中国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发病规律及治疗反应等一系列特点,有助于国内和国际有关儿童CITP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慢性ITP儿童的临床资料,系统评价其疾病自然史以及治疗的反应等.结果 472例患儿主要的出血表现为紫癜(430例,91.1%),有2例患儿(男女各一)发生颅内出血.324例接受了一线治疗,有效率为58.9%;一线治疗以激素治疗疗效为显著.216例接受了二线治疗,在二线治疗中,以脾切除术为有效,其次为激素治疗.结论对于儿童慢性ITP来讲,脾切除为有效率高的手段,激素治疗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都可以作为有效的选择.传统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ITP并未显现出优势.
作者:赵辉;李洪强;张磊;王开霞;王婷婷;季林祥;杨仁池;韩忠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幼儿,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于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515例,其中复发性肠套叠58例,共复发95次,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晓燕;郑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男,66岁.主因咳嗽、气促2月,发热1个月,于2004年5月24日入院.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伴活动后气促.无畏寒、发热,无咳痰、胸痛及咯血.1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5~39℃.外院X线胸片示左上肺炎.
作者:姚德胜;李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一种少见的急腹症,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延误诊治,早期确诊率低,经剖腹探查确诊后,多已发生肠坏死.现对我院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会利;张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法莫替丁、呋喃唑酮、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琪;郑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328例无器质性心脏疾患的心悸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悸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结果心悸发生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9.32%,经比较女性较男性安静时较活动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P<0.01),且以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P<0.01),本组进行放松训练并辅以镇静剂治疗的58例患者治疗前后心悸及心律失常发作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悸患者,心悸的发生与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侯存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胰区封闭和稀碘伏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40例发病在72 h内的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常规治疗,1%利多卡因经肾囊行胰周区域封闭术和稀碘伏液灌肠术;经上述治疗,如病情持续恶化,则中转手术,术中行胰区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区域用1%利多卡因直接封闭,术后经胰区引流管间断快速滴入1%利多卡因以代替肾囊封闭术;术后的其他治疗同非手术病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和/或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率,肾脏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率、治愈率、病死率分别为15%、95%、5%和40%、70%、30%.结论经肾囊胰周区域封闭及用药、稀碘伏清洁肠道法等治疗能有效防治SAP的恶化发展,预后好,且技术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
作者:孙君军;戚世芳;金建光;解刚强;刘伟峰;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阐明儿童AA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AA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儿外周血中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而白细胞介素-3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AA患儿体内存在免疫调节机制异常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对其体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阐明儿童AA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岩;汪奇伟;何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等指标在妊娠期特有变化,探讨敏感反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大龄孕妇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NAG、CCR测定采用速率法,尿蛋白测定采用终点法.比较正常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大龄孕妇及妊高征不同程度时各指标变化.结果肾功能正常时,除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早期组外,NAG在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与CCR变化一致.24 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均为正常孕妇早、中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高征各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或妊娠期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AG和尿蛋白联合测定,简便快速,且能敏感反映大龄孕妇早期肾损伤.
作者:冯惠清;王淑仙;武红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女,30岁.因肾移植术后4年,乏力、纳差、少尿(约800ml/d)半年,于2004年10月29日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 Hg(1 mm Hg=0.133kPa);中度贫血貌,颜面水肿,元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呼吸音低,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左下腹可见长约10 cm斜形手术瘢痕,左髂窝内可触及约6 cm×9 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无触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张五星;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如果持续时间长,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尽快转复心律,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关键.我们于2002至2004年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梅先;王晓冬;李兰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经过.结果 43例中13例行脑室或脑池囊虫摘除术,11例行脑实质囊虫摘除术,9例行双侧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结论及时准确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脑囊虫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并显著提高抗囊虫药的用药安全性及其疗效.
作者:冯树贵;黄明军;秦玉瀚;代明安;李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6例,均行胸、腰、骶部MRI检查,观察其MRI特点.结果 MRI诊断阳性率100%,脂肪瘤型和非脂肪瘤型分别占62.5%和37.5%,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脊柱裂,合并脊髓纵裂者占43.8%,合并脊髓空洞者占25.0%,合并脊椎异常者占37.5%.结论 MRI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型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保卫;施海法;暴军辉;陈彩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女,30岁.因大便变细及便血而检查诊断为直肠癌.X线胸片及B超检查未发现转移,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示直肠低分化腺癌,未行放疗及化疗.术后5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有一包块,大小约2 cm×2 cm×3 cm,元触痛,未引起重视,包块逐渐长大;术后8月发现右乳腺包块两个,亦无触痛,逐渐长大;同时,颈背部及胸部出现散在淡红色圆形结节,并且出现腹泻,消瘦明显.
作者:包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单纯先天性输尿管出口狭窄和1例输尿管出口狭窄并发下段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行输尿管膀胱壁潜行抗逆流吻合再植术治疗.结果 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60、130min,术中出血40、60 ml,均于术后72 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10 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实用性较强,有望取代开放手术.
作者:王勤章;丁国富;王新敏;张国玺;倪钊;李应龙;谢顺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已排除公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组、腔隙性脑梗死(LCI)组及心源性脑梗死(CCI)组,分别检测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并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各指标与IRI的相关性.结果 ATCI组和LCI组患者I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同时ATCI和LCI患者血清TG、LDL-C及ApoB含量增加,而HDL-C、ApoA1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TG、LDL-C及ApoB与IR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0.918、0.671,均为P<0.01),HDL-C、ApoA1与IR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2、-0.378,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ATCI和LCI患者体内存在着IR,而CCI患者体内不存在IR:IR是ATCI和LCI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明;张双彦;邬英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在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及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法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转染到人食管癌TE-1细胞,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转基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系.结果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转染,使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反义细裸鼠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11.0±7.6)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50.8±11.7、48.9±7.0)(均为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RNA可使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减少,血管生成能力降低,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基因之一.
作者:张印朋;潘立峰;郑宝军;吴敏兰;曾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