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拔管立即重置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熊焰;栾迅飞;韩毅

关键词:尿毒症,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拔管重置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PD)拔管重置方法和时机选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15例尿毒症PD患者拔管重置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拔管重置的原因,观察重新置管后患者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因大网膜包裹,13例因反复发作性腹膜炎,均采用外科开放式手术拔管后立即于同侧或对侧重新置管,其中同侧置管12例,对侧置管3例.术后患者恢复均良好,未出现腹部切口及隧道的感染.2例大网膜包裹患者行重新置管后几月后再次出现入出液困难,改行血液透析(HD)治疗.1例复发性腹膜炎患者置管2周后因脑出血意外死亡.其中反复发作腹膜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阳性体征消失,腹水常规恢复正常,腹水培养阴性,1年内未再出现腹腔感染.结论 本科对尿毒症PD患者采用拔管后立即重新置管的方法,不需要HD过渡,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反复手术,节省了医疗资源,且术后效果肯定,未增加手术切口、隧道及腹腔的感染风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对重度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及Nogo-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重度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叶皮质神经元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CIH)模型组、依达拉奉组,每组32只.每天08:00~15:00将大鼠置于低氧箱内复制CIH大鼠模型:交替给予不同流量氮气和压缩空气,120 s为1个循环,保持低氧舱内氧浓度为5%~21%;正常对照组持续充入压缩空气.依达拉奉组每日07:00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3 mg/kg.于制模后7、14、21、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ROS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前额叶皮质Nogo-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 学习成绩:CIH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随时间延长逐渐延长,制模后14 d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依达拉奉组明显短于CIH模型组(s:14 d为26.97±3.35比34.95±3.36,21 d为32.78±4.59比46.72±4.11,28 d为41.39±3.84比57.35±3.72,均P<0.05).② 记忆成绩:CIH模型大鼠跨越目标象限时间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制模后14 d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依达拉奉组明显长于CIH模型组(s:14 d为42.72±3.35比39.88±3.56,21 d为40.48±4.62比28.72±3.93,28 d为31.13±3.46比22.79±3.24,均P<0.05).③ROS含量:CIH模型大鼠ROS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各时间点依达拉奉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MU/L:7 d为13.27±0.23比17.68±0.51,14 d为15.51±0.28比20.41±0.65,21 d为20.29±0.44比23.86±0.35,28 d为24.46±0.53比30.43±0.85,均P<0.05).④Nogo-A蛋白表达:CIH模型大鼠Nogo-A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制模后14 d达峰值,但各时间点依达拉奉组Nogo-A蛋白表达水平〔吸光度(A)值〕 均明显低于CIH模型组(×103:7 d为4.80±0.70比5.99±0.62,14 d为5.89±0.90比7.42±0.66,21 d为4.92±0.64比5.90±0.37,28 d为3.59±0.59比4.27±0.40,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重度间歇低氧大鼠的认知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前额叶皮质区Nogo-A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韩晓庆;张盼盼;李琳;张敏;王玲;刘晨;黄超;王红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左西孟旦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时全身循环和代谢异常出现的严重情况,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脓毒性休克期间存在心肌损伤及心肌抑制,合并心脏功能损伤后病死率会明显增加.左西孟旦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组织氧代谢、内脏功能等.现就左西孟旦用于治疗脓毒性休克时对机体内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徐彩霞;李莉;严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从中医学辨证论治谈不同病因机械通气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

    目的 从中医学辨证论治角度探讨不同病因机械通气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6例,按病因分为心力衰竭(心衰)组64例和肺炎组62例.由于死亡、转院或自动放弃治疗出院每组各剔除4例,终纳入心衰组(60例)和肺炎组(58例),两组均接受至少4 d的正规血糖监测和控制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型、需要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病例数、日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中医辨证心衰组以虚证为主,肺炎组以实证为主,心衰组虚证比例明显高于肺炎组〔63.33%(38/60)比31.03(18/58),P<0.05〕.4 d内,肺炎组高血糖发生率〔50.0%(29/58)比13.3%(8/60)〕、日胰岛素使用剂量(U/d:85.35±6.35比20.13±8.20)均明显高于心衰组(均P<0.05).心衰组低血糖症发生率高于肺炎组〔16.67%(10/60)比3.45%(2/58),P<0.01〕.结论 心衰和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需要不同的血糖控制策略,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潘金波;史静静;郭航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尿毒症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拔管立即重置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PD)拔管重置方法和时机选择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15例尿毒症PD患者拔管重置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拔管重置的原因,观察重新置管后患者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因大网膜包裹,13例因反复发作性腹膜炎,均采用外科开放式手术拔管后立即于同侧或对侧重新置管,其中同侧置管12例,对侧置管3例.术后患者恢复均良好,未出现腹部切口及隧道的感染.2例大网膜包裹患者行重新置管后几月后再次出现入出液困难,改行血液透析(HD)治疗.1例复发性腹膜炎患者置管2周后因脑出血意外死亡.其中反复发作腹膜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阳性体征消失,腹水常规恢复正常,腹水培养阴性,1年内未再出现腹腔感染.结论 本科对尿毒症PD患者采用拔管后立即重新置管的方法,不需要HD过渡,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反复手术,节省了医疗资源,且术后效果肯定,未增加手术切口、隧道及腹腔的感染风险.

    作者:熊焰;栾迅飞;韩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丁苯酞联合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舒血宁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VD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0.2 g.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ADL,并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2个疗程后均达到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MMSE评分(分):27.92±3.51比23.88±3.31,HDS评分(分):20.13±2.33比17.68±2.42,ADL评分(分):82.14±6.68比68.17±5.7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5/52)比75.5%(37/4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1/52)比4.1%(2/4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李凝香;雷新锋;边亚礼;何新霞;王亚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精细化目标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精细化目标管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精细化目标管理后2年(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精细管理组),实施精细化目标管理前2年(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基础疾病、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包括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DKA病情缓解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糖和基础疾病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细管理组血糖下降平稳,入院2 d和3 d日间和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小于传统管理组 〔入院2 d:SDBG(mmol/L)为3.01±1.38比4.27±1.89,LAGE(mmol/L)为4.14+1.52比5.62±2.54,MAGE(mmol/L)为0.61±0.35比1.01±0.57),入院3 d:SDBG(mmol/L)为2.94±0.91比3.83±1.29,LAGE(mmol/L)为3.81±1.05比5.02±2.13,MAGE(mmol/L)为0.58±0.32比0.96±0.52),MODD(mmol/L)为0.82±0.81比1.59±1.12,均P<0.05〕,精细管理组DKA病情缓解时间和急诊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管理组〔DKA病情缓解时间(d):1.73±0.88比2.57±1.09,急诊室停留时间(d):6.13±0.99比7.29±1.38,均P<0.05〕,且精细管理组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细化目标管理有助于对DKA合并AP患者的救治,能平稳控制患者血糖,并显著缩短DKA病情缓解时间和急诊室停留时间.

    作者:王洪飞;廉永刚;王刚;冒山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心肺复苏(CPR)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青岛市海慈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62例,将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参麦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PR基本生命支持,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参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参麦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治疗7 d进行疗效评价.于治疗前和治疗1、3、7 d取血测定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床旁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结果 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1 d CK-MB、cTnT表现为一过性升高,治疗3 d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7 d达到低水平;NT-proBNP治疗后持续降低,LVEF、SV、CO治疗后持续升高;参麦治疗组治疗后CK-MB、NT-proBNP持续降低,cTnT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治疗后7 d达到低水平,LVEF、SV、CO先降低后升逐渐升高,治疗后7 d达到高水平;参麦治疗组治疗后3、7 d CK-MB、cTnT、NT-proBNP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3 d:CK-MB(U/L)为51±1比82±3,cTnT(μg/L)为2.5±0.3比3.9±0.2,NT-proBNP(ng/L)为5810±103比15965±152;治疗7 d:CK-MB(U/L)为27±2比56±3,cTnT(μg/L)为1.2±0.3比2.9±0.2,NT-proBNP(ng/L)为2834±123比4832±76〕,LVEF、SV、CO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3 d:LVEF为0.47±0.03比0.45±0.02,SV(mL)为45±5比39±4,CO(L/min)为3.7±0.2比3.6±0.2;治疗7 d:LVEF为0.59±0.02比0.51±0.03,SV(mL)为55±4比45±2,CO(L/min)为5.3±0.3比4.6±0.4,均P<0.05〕.两组患者CPR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参麦治疗组治疗1 d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7 d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7 d达低水平,且参麦治疗组治疗后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室性心动过速:9.4%(3/32)比20.0%(6/30),室颤:9.4%(3/32)比20.0%(6/30),房室传导阻滞:18.8%(6/32)比36.7%(11/30),均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CPR后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K-MB、cTnT、NT-proBNP水平,进而改善LVEF、SV、CO有关.

    作者:王健秀;张开泰;郑晓蕾;姜婷;韩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醋酸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醋酸奥曲肽不同给药剂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救医学科治疗的SAP患者90例,将患者按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奥曲肽小、中、大剂量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奥曲肽小、中、大剂量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用微量输液泵分别将奥曲肽0.2、0.3、0.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持续静脉泵入,每12 h给药1次,共使用20 d.比较3组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好转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以及休克、肾功能不全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奥曲肽小、中、大剂量组的症状好转时间(d)逐渐减少(分别为5.0±1.2、3.0±1.2、2.8±1.2);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以中剂量组短,且明显短于大、小剂量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d):4.5±1.0比6.0±1.0和4.6±1.0,住院时间(d):12.0±1.5比15.0±1.5和12.5±1.5〕;总有效率以中剂量组高,高于大、小剂量组〔96.7%(29/30)比93.3%(28/30)和83.3%(25/30);并发症发生率以小剂量组高,高于中、大剂量组〔26.67%(8/30)比10.0%(3/30)和13.3%(4/30)〕.结论 采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入奥曲肽,应用中等剂量的药物效果优于小剂量药物,而与大剂量组比较,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邢宝鹏;李海峰;金小渊;王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诊断脑死亡的准确性,以探讨其作为辅助检查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成年脑死亡患者(年龄≥18岁)进行BAEP监测,并以脑电双侧波形全部消失、双侧除Ⅰ波外所有波形消失或除一侧Ⅰ波外所有波形消失的监测结果作为阳性指标,评价其诊断脑死亡的敏感度(SEN)、阳性预测值(PPV)和假阴性率(FNR).结果 共47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43例完成BAEP监测与结果分析;而双侧波形全部消失、双侧除Ⅰ波外所有波形消失或除一侧Ⅰ波外所有波形消失3种BAEP结果诊断脑死亡的SEN为100%〔95%可信区间(95%CI)为90~100〕,PPV为100%(95%CI为89~100),FNR为0%(95%CI为0~9).结论 BAEP作为辅助检查在脑死亡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赵经纬;陈凯;罗旭颖;石广志;周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56层螺旋CT两种扫描技术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估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非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根部病变成像的质量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68例CT血管造影(CTA)确诊AAD患者,依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CTA组(36例)和非心电门控大螺距CTA组(32例).以3分法评价主动脉窦、主动脉瓣交界区、冠状动脉(冠脉)开口图像质量,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和噪声值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并与术中探查对照,比较两组患者CTA成像质量及病变分型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所有主动脉CTA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心电门控CTA组主动脉窦、主动脉瓣膜交界区、冠脉开口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心电门控大螺距CTA组〔主动脉窦(分):2.94±0.23比1.89±0.67,主动脉瓣膜交界区(分):2.94±0.23比1.83±0.70,冠脉开口(分):2.86±0.35比1.31±0.52,均P<0.01〕,心电门控CTA组和非心电门控大螺距CTA组客观评价指标主动脉CT值、主动脉噪声值、SNR比较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值(HU):425.20±94.38比439.29±86.78,主动脉噪声值(HU):22.85±9.40比26.40±9.41,SNR:21.23±8.16比19.70±9.98,均P>0.05〕.心电门控CTA组诊断AAD根部病变与术中探查对照符合率明显高于非心电门控大螺距CTA组〔94.4%(34/36)比68.8%(22/32),P<0.01〕.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CTA对AAD根部病变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非心电门控CTA.

    作者:李又洁;周英;王志彬;陈奇;蒋丽丽;王明超;马春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流程化营养治疗策略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流程化营养治疗策略对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至9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治疗方案.2016年10月至11月进行流程化营养治疗策略培训并按PDCA循环管理方案〔计划(P)、实施(D)、检查(C)、行动(A)〕进行改进,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医护按流程化营养策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比例和达标时间的差异,并观察两组肠内营养(EN)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EN比例显著提高〔90.1%(91/101)比47.9%(45/94)〕,EN达标时间缩短(d:5.18±1.43比6.47±1.95),消化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0.77%(9/1173)比1.67%(22/1319)〕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90‰(4/816)比15.32‰(16/1044)〕均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d:11.61±5.93比14.03±8.27)、机械通气时间(d:8.08±6.16比11.11±7.87)、病死率〔23.76%(24/101)比31.91%(30/94)〕均减少(均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ICU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元:7.26±7.23比7.07±4.60,P>0.05).结论 流程化营养治疗策略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EEN执行率,有助于尽早建立EN,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何涛;白鹭;陈伟;陆磊;赵群;徐少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二聚体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D-二聚体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血凝指标,常用来判定血栓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D-二聚体与临床多种系统疾病均具有相关性,炎症、肿瘤等疾病均可以导致凝血,引起D-二聚体增高;D-二聚体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病情判定均有一定预测作用.本文就D-二聚体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张琪;樊凌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等热量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等热量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住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接受机械通气的6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EN混悬液能全力治疗,研究组给予EN乳剂瑞代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给予1/3标准热量供给量,若无不适感,第2天给予1/2标准热量供给量,第3~10天内给予全量,直到达到完全肠内营养(TEN).观察两组患者EN支持前及支持后10 d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水平,分析两组胃肠耐受情况、胰岛素用量、炎症相关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与EN前比较,两组患者EN后10 d FBG及2 h PBG水平均下降,胰岛素用量减少,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FBG(mmol/L):8.03±1.69比8.87±1.75,2 h PBG(mmol/L):8.25±1.98比10.43±2.34,胰岛素用量(U/d):38.02±3.24比40.87±3.48,均P<0.05〕,而两组Hb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1.53)%比(7.37±1.29)%,P>0.05〕.研究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2/30)比10.0%(3/3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N前比较,两组EN后10 d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代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能全力,可减少患者胰岛素的临床使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仁辉;陶福正;陈卫挺;陈英姿;林相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芒硝贴敷脐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芒硝贴敷脐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EE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芒硝贴敷脐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肠鸣音、腹胀等胃肠道功能评分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腹泻评分(分):0.72±0.03比1.59±0.21,肠鸣音评分(分):0.87±0.05比1.54±0.18,腹胀评分(分):0.77±0.04比1.63±0.09,WBC(×109/L):9.87±1.25比12.46±2.04,PCT(μg/L):5.43±1.02比9.65±1.63,CRP(mg/L):56.87±4.52比89.43±8.24,均P<0.05〕.结论 芒硝贴敷脐联合EEN能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作者:王飞;马丹女;吕翔燕;陆军;赵滋苗;丁月平;叶肖琳;曾文清;戴飞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分级诊疗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规避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医师多点执业为方便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帮助.现就目前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及受阻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医师多点执业中医疗纠纷责任承担风险问题和多点执业后医疗机构对医师监管风险问题,后者也包括医师内部控制和医疗行政部门监管两个方面;同时对医师多点执业法律风险提出了某些建议,以期为医师多点执业中医疗纠纷责任承担和多点执业医师的监管提供借鉴,以便更好地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发展.

    作者:刘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86例SHP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 mg/d,大剂量不得超过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74.42%(32/43),P<0.05〕;两组治疗后血钙、钙磷乘积均较治疗前升高〔血钙(mmol/L):对照组为2.24±0.25比1.99±0.26,观察组为2.60±0.21比2.03±0.24;钙磷乘积(mmol2/L2):对照组为4.05±0.34比3.79±0.35,观察组为4.25±0.37比3.86±0.36〕,血磷(mmol/L:对照组为1.69±0.14比2.09±0.12,观察组为1.15±0.18比2.03±0.16)和iPTH(pg/mL:对照组为297.36±59.73比499.54±69.32,观察组为198.53±57.32比492.92±67.54)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以观察组治疗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血钙(mmol/L):2.60±0.21比2.24±0.25,血磷(mmol/L):1.15±0.18比1.69±0.14,钙磷乘积(mmol2/L2):4.25±0.37比4.05±0.34,iPTH(ng/mL):198.53±57.32比297.36±59.7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65%(2/43)比20.93%(9/43),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SHPT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iPTH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周露;赵文琪;叶婷;丁鲲;陈仁贵;刘娜;苏东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集成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肝衰竭患者的临床体会

    肺脏是急性百草枯(PQ)中毒时主要累及的靶器官,但早期对肝脏的损伤也极大,不容忽视.血液净化毒素清除是目前早期PQ中毒推荐的常规有效方法.然而,PQ中毒的肝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模式、疗程、疗效仍在探索中,理论上认为PQ属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更适合于行血液滤过(HF),但由于PQ的自身肾脏清除率(170 mL/min)远大于HF的清除作用,故建议HF只用于合并肾功能损伤的PQ中毒患者.PQ中毒后可产生大量炎症介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对流和弥散功能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物.血液灌流(HP)+CVVH除了可以降低血浆PQ药物浓度外,还可显著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器官损伤.故肝、肾功能损害后采用HP联合CVVH的治疗方式更有效.胆红素吸附除可降低胆红素外同时还可以降低PQ浓度,也是治疗PQ中毒的一个手段.现就CVVH联合HP及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治疗1例PQ中毒肝衰竭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毕红英;付建宇;唐艳;程玉梅;刘媛怡;王洪霞;乔国谨;王迪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黏膜通透性、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AP患者6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芒硝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AP的常规治疗,芒硝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芒硝腹部外敷,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3、7 d胃肠功能评分、腹腔内压(IAP)、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转院率、肠内营养(EN)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IAP、DAO、D-乳酸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芒硝组治疗后3、7 d胃肠功能评分、DAO水平和治疗后7 d IAP、D-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胃肠功能评分(分):3 d为2.23±0.18比2.35±0.19,7 d为1.76±0.27比1.92±0.28;DAO(kU/L):3 d为3.24±0.25比3.41±0.31,7 d为3.13±0.24比3.31±0.32;7 d IAP(mmHg,1 mmHg=0.133 kPa)为6.43±2.34比8.22±2.97,D-乳酸(mmol/L)为18.09±3.99比20.02±3.58,均P<0.05〕,芒硝组EN开始时间(d:2.21±0.42比2.46±0.38)、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发生率〔3.13%(1/32)比21.88%(7/32)〕及住院时间(d:19.25±4.67比22.14±6.31)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芒硝外敷可降低AP患者胃肠道功能评分和IAP,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减少A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佳;金颖;陈易;鲁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温阳化水法联合血液净化对急性肾心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阳化水法联合血液净化对急性肾心综合征(ARC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AR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1例因感染加重、多器官衰竭死亡,实际完成观察29例.两组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每次6~13 h,根据病情确定连续超滤时间,大约3~7 d;观察组加用温阳利水中药汤剂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100 m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等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7 d BUN明显低于对照组(mmol/L:10.38±1.02比13.68±2.67),GFR、尿量、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FR(mL/min):62.02±4.47比52.95±1.92,尿量(mL/24 h):875.41±44.26比537.82±79.65,CI(L·min-1·m-2):3.12±0.51比3.07±0.17,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和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80.0%(24/30)比55.17%(16/29),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28/30)比72.41%(21/29),均P<0.05〕.结论 温阳利水中药联合CVVH可改善ARCS患者心肾功能和临床症状,增加尿量.

    作者:朱海云;阚建英;曹书华;武子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气管切开拔管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危重气管切开患者52例;其中拔管失败组14例(无法堵管,堵管失败需再次气管切开或插管),拔管成功组38例(试堵管24~48 h后,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切口愈合良好,3个月内无因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原因再次气管插管或切开).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堵管前3 d内意识状态、咳嗽情况、血清白蛋白(Alb)、钠和钾以及B型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水平的差异,分析拔管失败的临床特点.对各病种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拔管成功组清醒患者数(24例比4例)、咳嗽功能良好患者数(38例比3例)均明显多于拔管失败组,血清Alb(g/L:35.13±3.13比27.50±5.53)和Hb(g/L:112.18±13.62比94.14±17.03)均明显高于拔管失败组,BNP明显低于拔管失败组(ng/L:344.03±152.85比5887.80±2695.97,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的原发病有:脑卒中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3例,呼吸衰竭(呼衰)3例,心肺复苏(CPR)术后1例.说明脑卒中、特重型颅脑损伤、呼衰和CPR术后是拔管失败的常见病种.结论 拔管前充分评估患者,对合并昏迷,咳嗽功能差,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和贫血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作者:倪军喜;方晨光;李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