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负压开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姜丽娟;陈德华;王婧;刘春英;孔伟;韩会民

关键词:封闭负压, 开窗技术, 疗糖尿病足, 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 慢性并发症, 修复技术, 危及生命, 难治疾病, 慢性溃疡, 慢性创面, 临床医生, 负压吸引, 创伤外科, 足溃疡, 困扰, 价格, 革命, 风险, 范畴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迁延难愈,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划分为慢性难治疾病的范畴.由于糖尿病足成因复杂、治疗棘手,寻找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风险低的治疗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面的修复技术[1],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于1992首创,该技术使急、慢性溃疡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海玲教授组织主编的《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均有售,定价:25.0元/本.《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是一部热射病防治方面的工具书,共11 章约17 万字.详细阐述了热射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监测技术、现场急救与后送、治疗方案、预防与健康宣教、护理、预后及管理策略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紧随文字叙述之后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6.5 cm,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原始图片(eps、spv、pdf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通腑泻肺法对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18)和通腑泻肺组(n=18).模型组和通腑泻肺组采用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制模后即刻通腑泻肺组灌胃通腑泻肺颗粒0.01 mL/g,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制模后3、6、12 h经腹主动脉取血行血气分析;经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TP)、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酞胆碱(DSPC)含量;取肺组织测定湿/干质量(W/D)比值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制模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血清TNF-α和IL-6逐步升高,BALF中TP升高,TPL、DSPC/TPL降低,肺W/D比值及肺组织MDA、MPO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通腑泻肺组pH值在制模后3 h升高(7.27±0.04比7.18±0.07,P<0.05),PaO2 (mmHg,1 mmHg=0.133 kPa)在制模后3、6、12 h升高(3 h:128.00±16.05比106.78±10.73,6 h:98.46±15.97比72.80±16.33,12 h:90.70±9.31比74.28±12.19,均P<0.05);血清TNF-α(ng/L)在制模后12 h显著降低(508.20±94.08比756.60±138.77,P<0.05),IL-6(ng/L)在制模后6 h、12 h显著降低(6 h:687.80±35.00比849.40±148.28,12 h:728.80±214.41比917.00±245.96,均P<0.05);BALF中TP(g/L)在制模后12 h显著降低(1.01±0.23比1.60±0.47,P<0.05),TPL(mg/L)在制模后12 h显著升高(86.40±11.33比62.40±16.33,P<0.05),DSPC/TPL在制模后6 h、12 h显著升高(6 h:0.58±0.13比0.38±0.10,12 h:0.45±0.13比0.24±0.07,均P<0.05);肺W/D比值在制模后3 h显著升高(3.84±0.25比2.99±0.50,P<0.01),制模后12 h显著降低(3.21±0.53比4.89±1.14,P<0.05);肺组织匀浆中MDA(nmol/mg)在制模后6 h、12 h显著降低(6 h:4.04±2.58比8.89±2.61,12 h:11.31±3.60比20.60±8.10,均P<0.05),MPO(U/g)在制模后12 h显著降低(4.79±0.66比7.22±1.76,P<0.05).光镜下通腑泻肺组肺组织水肿、充血、渗出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大鼠能改善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减轻肺水肿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其肺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释放以及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降解等途径实现.

    作者:蒋华;周江;陈明祺;王醒;鲁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通腑法在临床急危重症处理中的应用

    通腑法属于中医下法范畴,体现了中医以通为用的理论精髓,是腑实证患者的治疗法则.目前对通腑法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泻下通便和毒素排出,而且应研究其在危重病不同阶段发挥的整体调节作用.严重感染、休克及创伤发生时,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胃肠道功能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旦受损,预后凶险.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腑法在急危重症处理中的临证要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邱倩;唐晓军;穆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心房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导致脑卒中[1-3]、心力衰竭 (心衰)[4],使患者病死率增加2倍.糖尿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对近年来糖尿病心房重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辉;张其同;刘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妊娠期急性肾衰竭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导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孕产妇妊娠期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产后并发症入住ICU的危重孕产妇192例,排除3例因羊水栓塞死亡,7例 因记录不完整者,共182例纳入本研究.将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RF分为ARF组(68例)和非ARF组(114例),采集两组患者发生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妊娠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脓毒症等指标;以及产后4 d内使用的主要药物: ① 血浆体积膨胀剂:液体(晶体液、人工胶体、高渗白蛋白、4%白蛋白)和血液制品(浓集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新鲜冷冻血浆、活化因子Ⅶ); ② 抗纤溶药:氨甲环酸; ③ 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 ④ 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造影剂等.对上述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危重孕产妇妊娠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HELLP综合征、产后4 h使用氨甲环酸和高渗白蛋白是ARF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4.92、4.29、5.5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ELLP综合征〔优势比(OR)=10.478,95%可信区间(95%CI)为1.248~17.953,P=0.030〕和产后4 h使用高渗白蛋白(OR=6.632,95%CI为1.211~16.328;P=0.029)是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危重孕产妇ARF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应充分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ARF的影响,存在HELLP综合征和产后4 h使用高渗白蛋白是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护以减少ARF的发生.

    作者:李海红;潘秀丽;张瑶;王清文;谢凤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 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归肝经中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差异表达 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筛选与分析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归肝经中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系统的特征性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不同归肝经中药与PTKs调节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40只BALB/C裸小鼠,采用将皮下瘤组织块植入肝左叶实质内的方法复制原位移植瘤模型,模型复制10 d确定成瘤后分为4组,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的中药提取物,归肝经化瘀消癥药对组给予三棱和莪术(给药量为含生药4.5 g·kg-1·d-1)、归肝经攻毒散结药对组给予蜈蚣和全蝎(给药量为含生药0.3 g·kg-1·d-1)、归脾经对照药对组给予黄芪和白术(给药量为含生药6.3 g·kg-1·d-1),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药物处理3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癌组织,采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归肝经药对作用于肝癌细胞的差异表达PTKs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数分别为化瘀消癥药对组6只,攻毒散结药对组5只,对照药对组5只,模型组7只.蛋白芯片筛选结果显示:以调节倍数大于1.50或小于0.67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化瘀消癥药对组42种表达均为上调〔包括29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和13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PTKs)〕,其中调节倍数大于5.0的有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B1(Eph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2、ErbB4)等3种RTKs;调节倍数为3.0~5.0的包含7种RTKs,分别为EphA1、EphA3、EphA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α(FGFR2-α)、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VEGFR2);2种nrPTKs分别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BMX)、Janus激酶(JAK1).攻毒散结药对组表达上调23种(RTKs 15种、nrPTKs 8种),6种下调,其中调节倍数为3.0~5.0的RTKs分别为ErbB4、M-CSFR,1种nrPTKs为巨核细胞相关酪氨酸激酶(MATK).对照药对组表达上调28种,下调8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符合筛选条件的PTKs差异表达在化瘀消癥药对组有17种,其中9种RTKs〔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2)、干细胞因子受体(SC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IGF-IR)、ErbB2、ErbB3、EphB1、EphA2〕,1种nrPTKs〔fps/fes相关酪氨酸激酶(FER)〕,7种PTKs,包括3种RTKs(M-CSFR、FGFR2-α、EphA3)和4种nrPTKs〔乙酸激酶1(ACK1)、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Btk)、非受体酪氨酸激酶ABL1(ABL1)、BMX〕;在攻毒散结药对组有7种,包括5种RTKs(M-CSFR、FGFR1、ROR2、EphB1、ErbB2)和2种nrPTKs〔缺乏C端调节与N端烷基化位点的Src相关激酶(SRMS)、FER〕.结论 具有攻毒散结作用的蜈蚣和全蝎药对比具有化瘀消癥作用的三棱和莪术药有更好的抗肝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TKs信号通路.归肝经活血化瘀药对三棱和莪术可能存在独立于PTKs信号系统外的抗肝癌效应途径.

    作者:田雪飞;黄晓蒂;周青;王志琪;田莎;陈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治疗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呼衰)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肺结核合并呼衰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行集束化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1 h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纠正脑功能障碍,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早期建立肠内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一系列重症治疗护理措施,6 h及12 h逐项完成;以42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既往住院采用传统针对性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呼吸、肝肾等器官功能变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改善情况、VAP的发生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间.结果 治疗前除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偏高外,体温、白细胞计数(WBC)、血糖、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胆固醇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pH值、PL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较治疗前升高,PLT、PaCO2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PaCO2、氧合指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aCO2(mmHg,1 mmHg=0.133 kPa):43.32±9.10比56.10±9.39,氧合指数(mmHg):330.60±100.98比245.65±83.20,均P<0.05〕.集束化治疗后,观察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6.07%(9/56)比33.33%(14/42),P<0.05〕,治愈好转率提高〔78.57%(44/56)比59.52%(25/42),P<0.05〕,病死率下降〔10.71%(6/56)比28.57%(12/42),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d:9.15±3.59比16.96±13.44)及ICU住院时间(d:13.3±4.24比23.00±15.03)均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集束化治疗能有效减少肺结核合并呼衰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林艳荣;韦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足三里穴及相关脏腑 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经穴组织及相关脏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特点,阐明ARDS局部组织氧合情况与全身氧合情况的相关性及经穴组织和相关脏腑氧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DS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颈静脉注射油酸(0.08~ 0.1 mL/kg)的方法复制ARDS动物模型;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动/静脉置管等操作而不给予油酸.用组织氧测定仪测定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0.21和1.00时两组足三里穴内、胃和肝组织的氧分压(PtO2),同时行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氧摄取率(O2ER).结果 FiO2 0.21时ARDS模型组足三里穴内、胃和肝Pt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O2ER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FiO2 1.00时两组足三里穴内、胃和肝PtO2及PaO2、SaO2、O2ER均较FiO2 0.21时升高,以ARDS模型组足三里穴内、胃和肝PtO2、O2ER水平升高更显著〔PtO2(kPa):足三里穴内:16.75±2.12比13.80±1.83,胃:16.45±1.33比13.35±1.25,肝:16.43±1.45比13.45±1.36, O2ER:(36.14±0.97)%比(30.81±1.01)%〕,PaO2、SaO2、SvO2以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aO2(mmHg,1 mmHg= 0.133 kPa):682.02±50.32比159.32±40.17,SaO2:1.00±0.00比0.98±0.01,SvO2:0.69±0.01比0.63±0.03,均P<0.05〕.与本组FiO2 0.21时比较,ARDS模型组FiO2 1.00时PvO2升高,对照组则降低,ARDS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Hg:36.00±2.83比42.50±1.70,P<0.05).且足三里穴内和胃PtO2呈正相关(r=0.963,P<0.001).结论 ARDS时在全身性氧输送障碍情况下,脏腑组织氧需求显著增加,但氧利用明显障碍,这可能与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经穴组织与相关脏腑组织氧分压有很好的相关性,经穴组织氧测定对脏腑组织氧代谢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董科奇;邓杰;竺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临床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模式(LBL)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示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07级和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12名,2007级108名,2008级204名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007级每组各54名, 2008级每组各102名,使用交叉配对方法,两组学生前半学期分别以PBL和LBL进行示教,期中采用笔试考试 (WES)、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及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后半学期将两组学生对调进行上述教学方法,同样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分数.结果 2007级及2008级两种教学模式学生WES、OSCE考核成绩比较,PBL模式教学WES、OSCE明显高于LBL模式〔前半学期:2007级:WES(分):23.20±3.33比22.78±4.41,OSCE(分):27.60±6.44比25.45±6.35,2008 级:WES(分):24.45±2.65 比 23.02±3.67,OSCE(分):29.53±4.67 比 27.57±6.83;后半学期:2007级:WES(分):24.60±3.67比23.46±2.57,OSCE(分):28.50±4.78比28.01±5.78,2008级:WES(分):23.54±3.56比22.56±6.89,OSCE(分):28.08±2.15比27.43±7.23,P<0.05或P<0.01〕.对2007级和2008级学生两种教学模式自评问卷结果显示:PBL模式教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动力、注意力均较LBL模式提高〔2007级前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分):4.20±0.67比3.32±0.71,积极性(分):4.15±0.98比2.01±0.81,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4.09±0.65比3.52±0.89,团队动力(分):4.43±0.56比3.08±0.43,注意力(分):4.25±0.77比2.98±0.67;2007级后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分):4.23±0.77比2.11±0.98,积极性(分):4.59±0.85比3.20±0.7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4.23±0.71比2.88±0.87,团队动力(分):4.66±0.63比2.21±0.64,注意力(分):4.21±0.73比2.28±0.43;2008级前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分):7.60±0.64比5.62±0.41,积极性(分):7.23±0.47比5.07±0.51,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7.04±0.67比4.56±0.59,团队动力(分):7.33±0.55比5.06±0.47,注意力(分):6.21±0.87比4.88±0.37;2008级前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分):7.03±0.71比5.11±0.48,积极性(分):7.89±0.57比5.20±0.3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7.63±0.25比4.88±0.57,团队动力(分):7.64±0.33比5.21±0.67,注意力(分):7.01±0.89比6.01±0.90〕.结论 PBL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探索及推广的教学模式,尤其在运用于医学这一重视实践的学科上,更能体现其重要性.

    作者:玉素甫江·牙库甫;热娜·阿不都萨拉木;吾尔古丽·买买提;帕尔哈提·拜合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三磷酸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不规则趋化因子(CX3CL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24 h后,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分配法表分为空白组(CK)、LPS(10 mg/L)组、PD组 (LPS+ ERK抑制剂PD98059,25μmol/L)、LY组(LPS+ PI3K/Akt抑制剂LY294002,20μmol/L)、PDTC组 (LPS+ NF-κB抑制剂PDTC,100μmol/L)、cur组(LPS+姜黄素,10μmol/L)6组.各组阻断剂预处理30 min后给予LPS刺激,加药后作用4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I3K、Akt、ERK、NF-κB、CX3CL1表达,测定各条带吸光度(A)值.结果 与CK组比较,LPS组PI3K、Akt、ERK、NF-κB、CX3CL1表达均显著升高〔PI3K(A值):0.68±0.05比0.49±0.09,Akt(A值):0.54±0.03比0.30±0.06,ERK(A值):1.09±0.09比0.74±0.05、NF-κB(A值):1.87±0.15比0.57±0.30,CX3CL1(A值):0.62±0.12比0.34±0.00,均P<0.05〕.与LPS组比较,PD组、PDTC组PI3K、Akt、ERK、NF-κB、CX3CL1表达均明显下降〔PI3K(A值):0.37±0.06、0.38±0.16比0.68±0.05,Akt(A值):0.33±0.07、0.33±0.12比0.54±0.03,ERK(A值):0.67±0.05、0.82±0.26比1.09±0.09,NF-κB(A值):0.73±0.19、0.97±0.41比1.87±0.15,CX3CL1(A值):0.43±0.07、0.32±0.03比0.62±0.12,均P<0.05〕;cur组能明显抑制PI3K、Akt、ERK、NF-κB表达〔PI3K(A值):0.44±0.04比0.68±0.05, Akt(A 值):0.30±0.10 比 0.54±0.03,ERK(A 值):0.78±0.05 比 1.09±0.09,NF-κB(A 值):0.78±0.17 比1.87±0.15,均P<0.05〕.结论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存在LPS—ERK、NF-κB—CX3CL1信号通路,姜黄素可抑制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PI3K/Akt、ERK、NF-κB的表达.

    作者:王灵聪;韦丽玲;江荣林;黄立权;朱美飞;吴建浓;智屹惠;吴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 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 mL/kg,治疗24 h为10~22 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 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 130、+1 200、+1 750、+1 120 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 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作者:郑绍鹏;张牧城;汪正光;方向群;程金霞;汪健蕾;谢立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在各种数据库中文献的查询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开始加入万方数据.杂志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万方医学网或万方数据上进行查询或下载,万方医学网网址:www.med.wangfangdata.com.cn;万方数据网址:www.wangfangdata.com.cn.也可到本刊网站查阅电子版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封闭负压开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迁延难愈,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划分为慢性难治疾病的范畴.由于糖尿病足成因复杂、治疗棘手,寻找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风险低的治疗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面的修复技术[1],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于1992首创,该技术使急、慢性溃疡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

    作者:姜丽娟;陈德华;王婧;刘春英;孔伟;韩会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 重症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作者:郑蓓蓓;王迪芬;付江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不全对失代偿期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191例,按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63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eGFR 60~89 mL·min-1·1.73 m-2,80例)、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eGFR<60 mL·min-1·1.73 m-2,4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IL-13)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预后.结果 191例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肾功能损伤占67.0%.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患者年龄较肾功能正常和轻度下降组大(岁:83.4±5.1比66.2±5.4、76.8±6.3),且心功能较差;合并症的发生率也较肾功能正常组高〔高血压:66.7%(32/48)比42.9%(27/63),糖尿病:65.6%(31/48)比41.3%(26/63),贫血:37.5%(18/48)比15.9%(10/63),急性心肌梗死(心梗):25.0%(12/48)比9.5%(6/63),陈旧性心梗:31.3%(15/48)比11.1%(7/63),肺部感染:29.2%(14/48)比11.1%(7/63),均P<0.05〕,而肾功能中重度下降和轻度下降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66.7%(32/48)比51.3%(41/80),糖尿病:65.6%(31/48)比48.8%(39/80),贫血:37.5%(18/48)比25.0%(20/80),肺部感染:29.2%(14/48)比16.3%(13/80),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急性心梗、陈旧性心梗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分别为25.0%(12/48)比10.0%(8/80)、31.3%(15/48)比11.3%(9/80),均P<0.05〕,肾功能正常、轻度下降、中重度下降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7%(8/63)、17.5%(14/80)、20.8%(10/48)〕、心房颤动〔30.2%(19/63)、27.5%(22/80)、29.2%(14/48)〕、室性期前收缩〔室早:9.5%(6/63)、11.3%(9/80)、10.4%(5/48)〕、脑血管疾病〔20.6%(13/63)、22.5%(18/80)、22.9%(11/48)〕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轻度下降和中重度下降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IL-10、IL-13水平及病死率、再次心衰住院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且以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升高更显著〔TNF-α(ng/L):235.8±20.9比121.6±10.7,IL-1(ng/L):345.9±40.8比203.5±34.7,IL-6(ng/L):502.8±64.2比321.9±53.8,IL-8(ng/L):723.9±210.3比431.5±110.5,IL-10(ng/L):155.4±23.5比103.1±13.2,IL-13(ng/L):184.5±27.3比136.8±20.2,首次住院期间病死率:14.6%(7/48)比5.0%(4/80),出院后1年内病死率:25.0%(12/48)比18.0%(9/80),再次心衰住院率:47.9%(23/48)比30.0%(24/80),再发冠脉事件发生率:72.9%(35/48)比37.5%(30/80),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9.6%(19/48)比20.0%(16/80),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轻度和肾功能正常组3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2/48)、3.8%(3/80)、3.2%(2/63),P>0.05〕.结论 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再入院率高,炎性因子明显升高;干预肾功能不全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扬;汪芳;关敬树;谭美春;张连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患者血糖稳定性 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 评估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患者血糖稳定性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02例危重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康全力治疗组)和对照组(能全力治疗组),每组51例.一般按125.52 J·kg-1·d-1标准提供能量并计算出患者每日总需要量.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和5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于EN开始治疗后每2 h监测一次血糖值,记为0、2、4、6、8、10 h;取每2 h后血糖值减去前一时间血糖值的绝对值表示血糖的稳定性,记为2、4、6、8、10 h.结果 两组治疗后3 d和5 d WBC、TNF-α、IL-6、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WBC(×109/L):12.89±2.96、10.00±2.60比13.75±3.68,TNF-α(ng/L):9.65±3.98、11.56±3.53比12.63±5.72,IL-6(ng/L):26.62±6.56、15.42±5.65比36.02±7.13,CRP(mg/L):44.29±14.12、43.98±10.50比105.42±44.96;研究组:WBC(×109/L):11.68±3.00、9.56±2.65比14.50±3.46,TNF-α(ng/L):9.58±2.75、10.18±4.12比13.56±6.32, IL-6(ng/L):18.72±16.52、16.98±11.56比35.86±35.68,CRP(mg/L):49.21±11.03、40.26±30.02比106.89±57.69,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m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后4、6、8、10 h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 h:9.58±1.94比10.98±3.45,6 h:8.60±1.59比12.64±3.48,8 h:8.55±2.02比11.67±4.21,10 h:8.68±1.97比10.96±2.82,均P<0.01),治疗后4 h起研究组血糖波动幅度(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 h:1.77±1.26比2.58±2.08,6 h:0.78±0.52比2.85±1.89,8 h:0.45±0.32比2.68±1.90,10 h:0.46±0.34比1.69±1.28,均P<0.05).结论 早期EN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危重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康全力对危重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优于能全力.

    作者:宋轶;王亮;邱一真;胡爱浩;姜火军;丁阿亮;陈晓奇;赵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糖血症与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病死率增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低糖血症与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的1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低糖血症组(血糖<5.0 mmol/L,21例)、正常血糖组(血糖5.1~10.0 mmol/L,84例)、高糖血症组(血糖>10.1 mmol/L,15例),比较3组患者肝癌、代偿失调症状、已知糖代谢紊乱发生率及住院情况、肝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对患者的年龄、肝癌、腹水、肝肾综合征、脑病、出血、黄疸、糖代谢紊乱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糖血症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42.9%(9/21)比22.6%(19/84)、33.3%(5/15)〕、黄疸发生率〔38.1%(8/21)比20.2%(17/84)、13.3%(2/15)〕、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入住率〔14.3%(3/21)比10.7%(9/84)、13.3%(2/15)〕、住院病死率〔23.8%(5/21)比10.7%(9/84)、20.0%(3/15)〕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高糖血症组(P<0.05或P<0.01);低糖血症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628.412±78.625比170.167±87.035、156.716±98.047〕、总胆红素〔TBil(μmol/L):154.122±34.201比86.712±48.905、74.313±39.883〕、血肌酐〔SCr (μmol/L):160.243±56.341比107.211±59.692、121.342±84.059〕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951±0.987比1.439±0.919、1.423±0.65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碳酸氢根〔HCO3-(mmol/L):18.154±10.937比23.135±11.119、19.081±12.022〕和剩余碱〔BE (mmol/L):-7.578±2.042比-1.648±0.887、-5.402±2.005〕均低于正常血糖组和高糖血症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pH值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352±2.878比7.461±2.036、7.219±2.017, P<0.01),3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肝癌、肝肾综合征、出血、黄疸、糖代谢紊乱低糖血症是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值=2.101,95%可信区间(95%CI)=1.297~3.403,P=0.000〕、肝肾综合征(OR值=3.032,95%CI=1.462~6.286,P=0.000)、低糖血症(OR值=3.267,95%CI=2.135~4.999,P=0.031)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糖血症与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润田;白云;安聪静;李秋生;郑建兴;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