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年开始加入万方数据.杂志历年文章的电子版内容可到万方医学网或万方数据上进行查询或下载,万方医学网网址:www.med.wangfangdata.com.cn;万方数据网址:www.wangfangdata.com.cn.也可到本刊网站查阅电子版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迁延难愈,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划分为慢性难治疾病的范畴.由于糖尿病足成因复杂、治疗棘手,寻找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风险低的治疗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面的修复技术[1],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于1992首创,该技术使急、慢性溃疡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
作者:姜丽娟;陈德华;王婧;刘春英;孔伟;韩会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期内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1],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危急、凶险,病死率高达8.0%~13.7%[2],在短时间内作出病因及出血部位判断并及时处理是该病急救成功的关键[3].
作者:聂山文;路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第一个国家心肺复苏(CPR)指南,1992年国际复苏联盟正式成立并发布了第一部国际CPR指南.尽管现代CPR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心搏骤停和CPR仍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本研究就CPR中的研究热点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徐胜勇;于学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 数据库中选取,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6例HBV-ACLF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了按中医辨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黄证给予凉血解毒化瘀方(赤芍60~150 g,茵陈 30~90 g,栀子9~12 g,白花蛇舌草20~30 g,丹参30 g,炒白术30 g,茜草30~45 g,豨莶草30~45 g,白及15 g),气虚瘀黄证给予益气解毒化瘀方(炙黄芪30 g,太子参15 g,茵陈30~60 g,虎杖15~30 g,丹参30 g,炙附子10~15 g,白术30 g,茜草30~45 g,豨莶草30~45 g,鸡内金20 g),均每日1剂,水煎至250~300 mL,分2次温服;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胆碱脂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33/44)比45.5%(10/22),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75.0%(33/44)比63.6%(14/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降低,ChE,Alb、PT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试验组的变化更显著〔试验组:ALT(U/L):63.28±99.28比574.58±571.08,AST(U/L):86.84±92.88比438.20±482.74,TBil(μmol/L):161.90±178.34比269.46±95.10, DBil(μmol/L):115.32±126.51比209.12±79.78,ChE(U/L):4 239.14±1 505.00比3 341.49±1 609.40, Alb(g/L):32.65±4.77比29.73±3.31,PTA:(69.69±44.92)%比(32.84±7.47)%;对照组:ALT(U/L):93.28±93.86比365.24±376.98,AST(U/L):126.26±121.35比287.17±301.04,TBil(μmol/L):226.80±187.38比281.02±103.73,DBil(μmol/L):172.50±147.32比227.96±87.20〕,ChE(U/L):4 484.66±1 886.53比3 918.77±1 417.77,Alb(g/L):33.17±4.76比30.47±3.03,PTA:(63.80±36.80)%比(33.96±6.32)%;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能够改善肝功能,且预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石斌豪;贾建伟;王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 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 《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量的名称应根据GB 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规定使用,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导致脑卒中[1-3]、心力衰竭 (心衰)[4],使患者病死率增加2倍.糖尿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对近年来糖尿病心房重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辉;张其同;刘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造成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57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研究对象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和非感染组(301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置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行气管切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5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56例发生感染(占15.7%).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χ2=19.839,P<0.001)、既往糖尿病史(χ2=6.252,P=0.012)、导管留置时间≥7 d(χ2=19.261,P<0.001)、住院时间≥7 d(χ2=4.315,P=0.03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χ2=16.161,P<0.001)、行气管切开(χ2=40.969,P<0.001)、WBC<4×109/L(χ2=39.451,P<0.001)、病情严重程度评分4~5分(χ2=8.345,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7 d〔优势比(OR)值=16.713,95%可信区间(95%CI)为3.651~76.624〕、行气管切开(OR=6.861, 95%CI为2.377~18.246)、WBC<4×109/L(OR=4.903,95%CI为1.887~12.643)是引起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静脉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凯;刘济滔;胡沥;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紧随文字叙述之后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6.5 cm,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原始图片(eps、spv、pdf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作者:郑蓓蓓;王迪芬;付江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 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患者血糖稳定性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02例危重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康全力治疗组)和对照组(能全力治疗组),每组51例.一般按125.52 J·kg-1·d-1标准提供能量并计算出患者每日总需要量.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和5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于EN开始治疗后每2 h监测一次血糖值,记为0、2、4、6、8、10 h;取每2 h后血糖值减去前一时间血糖值的绝对值表示血糖的稳定性,记为2、4、6、8、10 h.结果 两组治疗后3 d和5 d WBC、TNF-α、IL-6、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WBC(×109/L):12.89±2.96、10.00±2.60比13.75±3.68,TNF-α(ng/L):9.65±3.98、11.56±3.53比12.63±5.72,IL-6(ng/L):26.62±6.56、15.42±5.65比36.02±7.13,CRP(mg/L):44.29±14.12、43.98±10.50比105.42±44.96;研究组:WBC(×109/L):11.68±3.00、9.56±2.65比14.50±3.46,TNF-α(ng/L):9.58±2.75、10.18±4.12比13.56±6.32, IL-6(ng/L):18.72±16.52、16.98±11.56比35.86±35.68,CRP(mg/L):49.21±11.03、40.26±30.02比106.89±57.69,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m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后4、6、8、10 h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 h:9.58±1.94比10.98±3.45,6 h:8.60±1.59比12.64±3.48,8 h:8.55±2.02比11.67±4.21,10 h:8.68±1.97比10.96±2.82,均P<0.01),治疗后4 h起研究组血糖波动幅度(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 h:1.77±1.26比2.58±2.08,6 h:0.78±0.52比2.85±1.89,8 h:0.45±0.32比2.68±1.90,10 h:0.46±0.34比1.69±1.28,均P<0.05).结论 早期EN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危重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康全力对危重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优于能全力.
作者:宋轶;王亮;邱一真;胡爱浩;姜火军;丁阿亮;陈晓奇;赵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含)以上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基本建设情况的现状,为全疆ICU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9家二级(含)以上医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二级(含)以上医院ICU的基本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单位基本情况、ICU建设基本情况、ICU人力资源情况、ICU设备配备情况.结果 发放问卷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为100%.全疆已建立ICU的二级(含)以上医院共49家,建设各类ICU 66个.① 医疗单位基本情况:二级甲等(二甲)医院占59.2%,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占34.7%;医院行政归属以地方医院比例较大(占67.3%);医院规模以5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为主(占57.14%),设置编制床位共41 403张,开放床位35 442张,床位开放率为85.60%.②ICU建设基本情况:ICU建设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其中2000年至2010年共建设37个,2010年至2012年共建设12个;开放时床位相对较少,10张床位以下规模的ICU占79.00%.接受调查的66家ICU中,综合ICU的比重大,达43个;其次是急诊ICU 7个;神经外科及心外科ICU少,仅各有1个.66家ICU共设置床位765张,实际开放床位808张,ICU规模以5~20张为主,占全部ICU的71%.全疆各级医院ICU目前床位开放使用情况均在80%以上,其中56%的医院几乎处于满运转状态.③ICU人力资源情况:全疆ICU医师总数达484人,全职医护比例达到1:3.50,床位医师比例为1:0.55,床位护士比例为1:0.92;人员职称以住院医师为主,各层次职称梯度良好;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体,硕士以上人才较少;医师专业背景主要为重症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呼吸内科专业,专业相关性良好;ICU医师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国内进修,本专业继续教育情况普遍较差,多数医师每年仅参加1次继续教育项目或未参加;获得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认证资质的医师仅占23.56%.③ ICU设备配备情况:按ICU建设指南的要求,必备设备中以床边监护仪(703台)、呼吸机(516台)、静脉输液泵(702台)配备比例高;选配设备中以肠内营养泵(89台)、血糖检测仪 (57台)及防褥疮床垫(54台)配备数量多,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2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1台)、胃黏膜二氧化碳张力pHi测定仪(0台)配备数量少.结论 新疆全区ICU建设尚处于发展中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人力资源及设备等区域分布失衡,需进一步调整以利于全区ICU发展.
作者:王毅;郗晓婧;钟华;宋云林;李晓鹏;窦清理;于湘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 《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 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和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耐受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07例,术后第1天经空肠营养管以20 mL/h的速度输注500 mL饮用水;术后第2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泵入肠内营养乳剂,初始用量分为200、400、500 mL.观察患者性别、年龄(>4岁和<60岁)、早期EN的不耐受情况及处理方式、早期EN的起始剂量、过渡到目标总量所用的时间对患者耐受性的影响.结果 107例患者于术后平均(2.32±0.71)d开始早期EN,在(5.47±2.57)d内过渡到目标用量;有44例(41.1%)患者发生腹泻或腹胀等不耐受情况,其中12例患者(11.2%)既有腹胀又有腹泻;出现腹胀的时间为术后平均5(3,7)d,出现腹泻的时间为术后平均7(4,10)d.有9例(8.7%)患者因腹痛或腹泻不能耐受而停止早期EN.男性和女性〔41.1%(37/90)比41.2%(7/17)〕、年龄<60岁和>60岁〔37.9%(25/66)比46.3%(19/41)〕、过渡到目标用量所用时间<4 d和>4 d〔42.6%(23/54)比39.6%(21/53)〕对EN不耐受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肠内营养液起始剂量的增加(200、400、500 mL),患者不耐受情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增加的趋势〔分别为:33.3%(11/33)、40.4%(11/27)、46.8%(22/47)〕.结论 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术后可耐受早期EN 支持,出现不耐受的患者基本可在治疗后缓解;缩短达到EN支持目标值的时间并不会增加不耐受的发生率.
作者:韩超;赵艺媛;陶立燕;段宏伟;杜松涛;董潇;韩颖;薛丽丽;唐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五味子乙素(Sch B)对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5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高、低剂量Sch B干预组和Sch B对照组.高、低剂量Sch B干预组灌胃Sch B橄榄油20 mg/kg或100 mg/kg;Sch B对照组灌胃Sch B橄榄油 100 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橄榄油;各组均连用5 d.实验第3天模型组和高、低剂量Sch B干预组单次腹腔注射顺铂 20 mg/kg复制小鼠AKI模型;空白对照组与Sch B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测定血肌酐(SCr)水平;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p53蛋白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p5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Cr (μmol/L:86.77±10.97比14.37±0.81)、肾小管损伤评分(分:9.67±1.20比1.00±0.4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个/200倍视野:20.00±2.13比2.30±0.40)均升高(P<0.05或P<0.01),p53蛋白含量(个/400倍视野:13.40±2.66比57.30±3.82)、p53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比值:0.79±0.09比1.42±0.09〕均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Sch B干预组SCr(μmol/L:21.98±5.52、37.45±5.04)、肾小管损伤评分(分:5.67±0.76、6.17±0.6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个/200倍视野:10.60±1.05、11.60±1.45)均下降(均P<0.01),p53蛋白含量(个/400倍视野:42.40±3.67、45.90±2.31)、p53蛋白表达(A值比值:1.36±0.16、1.25±0.11)均升高(均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融合、空泡变性、蛋白管型,肾小管腔萎缩或扩张等病理表现;高、低剂量Sch B干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Sch B对顺铂所致AK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SCr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银娜;谭小月;张勉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呼衰)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肺结核合并呼衰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行集束化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1 h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纠正脑功能障碍,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早期建立肠内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一系列重症治疗护理措施,6 h及12 h逐项完成;以42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既往住院采用传统针对性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呼吸、肝肾等器官功能变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改善情况、VAP的发生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间.结果 治疗前除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偏高外,体温、白细胞计数(WBC)、血糖、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胆固醇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pH值、PL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较治疗前升高,PLT、PaCO2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PaCO2、氧合指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aCO2(mmHg,1 mmHg=0.133 kPa):43.32±9.10比56.10±9.39,氧合指数(mmHg):330.60±100.98比245.65±83.20,均P<0.05〕.集束化治疗后,观察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6.07%(9/56)比33.33%(14/42),P<0.05〕,治愈好转率提高〔78.57%(44/56)比59.52%(25/42),P<0.05〕,病死率下降〔10.71%(6/56)比28.57%(12/42),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d:9.15±3.59比16.96±13.44)及ICU住院时间(d:13.3±4.24比23.00±15.03)均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集束化治疗能有效减少肺结核合并呼衰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林艳荣;韦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