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5例分析

邓为民;侯雨生;杨景明;高杰;赵作成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 植入, 导管溶栓治疗, 患者, 导管直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性疾病, 肺血栓栓塞, 联合应用, 死亡, 溶栓方法, 静脉溶栓, 恶性肿瘤, 肺栓塞, 参议院, 住院, 远期, 预置, 生命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DVT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10倍,已经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美国参议院已经将每年3月定为“深静脉血栓警示月”。下肢近端血栓是肺血栓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1],51%~71%DVT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栓塞(PE),危及患者生命,且会导致高达70%以上的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及经预置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溶栓(CDT)等方法在急性DVT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联合应用既能避免近期PE导致患者死亡,又能减轻远期PTS的发生,给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收治住院的55例急性DVT患者分别采用IVCF植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方法和IVCF植入联合全身溶栓治疗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前10位排序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内毒素血症急性肝损伤的特点及致病机制

    内毒素即细菌脂多糖(LPS),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G-)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微生物细胞壁中,病原菌裂解后LPS释放入血,超过了肝脏的清除和解毒能力,形成内毒素血症。肝脏作为清除内毒素的场所,同时也是内毒素血症、休克过程中易损器官之一。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内毒素是肝损伤中重要的因子,而内毒素血症时急性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齐海宇;肖红丽;阴赪宏;王宝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再次荣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再次荣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中心,是集科研、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图书情报研究所、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单位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组建而成,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肠保护治疗进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损害24 h后,同时或顺序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于24 h内出现者应视为复苏失败)[1];临床上大多数MODS患者初均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且SIRS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MODS的发生率越高,MODS是SIRS发展的严重阶段,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新河;肖奇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N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DNA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2例重度活动期SLE患者,采用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2.5 h,间隔24~48 h进行随后的2次免疫吸附。治疗前及吸附治疗结束2周后观察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生理功能(PF)和精神健康(MH)评分〕、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DN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和C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变化。结果联合用药治疗2周后,患者SLEDAI评分、BUN、SCr、dsDNA、IgA、IgG、IgM、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LEDAI评分(分):14.38±3.85比15.69±1.40,BUN (mmol/L):11.22±4.78比16.31±7.90,SCr(μmol/L):127.02±38.17比167.25±45.63,dsDNA(U/L):1.36±0.12比1.43±0.18,IgA(g/L):2.41±0.73比2.59±0.86,IgG(g/L):16.82±4.83比21.01±4.84,IgM(g/L):1.64±0.45比1.75±0.58,hs-CRP(mg/L):14.41±2.20比14.94±2.60,P<0.05或P<0.01〕;PF评分、MH评分、C3均升高〔PF评分(分):71.19±17.53比56.66±22.41,MH评分(分):74.01±15.72比61.50±17.98,C3(g/L):0.56±0.09比0.52±0.10,均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活动期SLE近期疗效显著,能降低dsDNA、IgA、IgG、IgM、hs-CRP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

    作者:吴潮清;熊礼佳;贺红光;刘芸芳;李瑾瑜;王浩宇;唐盛;叶琨;彭小梅;黄玲;唐业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制订了一系列相应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锋;姚彦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计量单位及数字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量的名称应根据GB 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规定使用,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计量单位使用正体。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表示为“(75.4±18.2)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A”。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或cm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医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变化规律,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选择CAP患者104例,依据《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将CAP分为实证类(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3类8个证候。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者。检测各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 d、7 d血清CRP及MBL水平。结果104例CAP患者中证型实证类居多(占63.5%),正虚邪恋类次之(占19.2%),危重变证类占17.3%。CAP各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且随时间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而存在差异。随治疗时间延长CAP各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风热袭肺、外寒内热证型治疗后7 d已降至正常(mg/L:13.51±11.48、7.07±1.84比6.96±2.19,均P>0.05);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血清CRP水平较高,但下降速度较快,治疗后7 d时接近正常,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5.25±25.90、18.17±23.19比6.96±2.19,均P<0.05);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证型血清CRP水平虽有下降,治疗后7 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51.70±27.33、49.28±30.57);热陷心包、邪陷正脱证型血清CRP水平无下降趋势。风热袭肺、外寒内热、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肺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型患者血清MB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热陷心包、邪陷正脱证型血清MBL水平低于其他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保持较低水平。结论血清CRP可作为判断CAP中医证型参考指标;低血清MBL提示CAP中医证型较重,预后不良。

    作者:刘学花;卢建荣;李玲;田卓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应特别注意对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流畅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泊酚及醒脑静预处理对大鼠离体脑片不同性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脑片不同性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出生7 d的SD乳鼠脑皮质制备离体脑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判断脑片活性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谷氨酸(Glu)损伤组(B组)、过氧化氢(H2O2)损伤组(C组)、丙泊酚预处理Glu损伤组(D组)、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Glu损伤组(E组)、丙泊酚预处理H2O2损伤组(F组)、醒脑静预处理H2O2损伤组(G组)7组,每组12片。D、E、F、G组于培养3 d时进行药物预处理24 h(丙泊酚浓度为20 mg/L,醒脑静注射液浓度为10μg/mL);脑片成功培养至4 d时用1 mmol/L Glu或0.1 mmol/L H2O2复制损伤模型,损伤后30 min所有组转入正常培养液中孵育至7 d。A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脑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尼氏体染色计数尼氏小体,碘化丙啶-吖啶橙(PI-AO)双染观察各组脑片细胞的红绿染色比例,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①脑片形态学观察:3d肉眼可见脑片轻度水肿,3~5d水肿逐渐消失,6d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神经细胞及少量胶质细胞;7 d细胞生长达到顶点,之后凋亡逐渐占据主导。②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A组神经元呈多边或梭形;B组及C组细胞数量较A组明显减少;D、E、F、G组神经元数量介于A组与B、C组之间,且组间存在差异。③尼氏体染色:A组尼氏小体清晰可见;B、C组染色后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较A组明显减少(个/HP:8.8±2.5、10.3±2.5比28.9±5.1,均P<0.05);D组、E组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较B组明显增多,且以D组增多更显著(21.5±4.7比13.4±3.1,P<0.05);F组、G组较C组明显增多,且以F组增加更显著(23.9±1.9比19.2±4.1,P<0.05)。④PI-AO双染:A组细胞几乎全部呈现胞核绿色荧光;B组、C组大量神经元出现两种荧光,轮廊不清;D组、E组细胞胞质红染比例较B组有所减少,D组下降更为明显;F组、G组细胞胞质红染比例较C组有所减少,以F组更为明显。⑤细胞凋亡率:B组、C组凋亡率均较A组升高〔(22.00±0.64)%、(21.28±1.44)%比(8.57±0.67)%,P<0.05〕;D组、E组细胞凋亡率较B组明显降低,且以D组降低更显著〔(11.94±0.57)%比(18.17±0.65)%,P<0.05〕;F组、G组较C组明显降低,且以F组降低更显著〔(10.54±1.24)%比(13.12±0.13)%,P<0.05〕。结论丙泊酚和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脑片的Glu和H2O2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对于同一种损伤,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较醒脑静注射液强。

    作者:刘曼莉;王迪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

    脑血管疾病(CVD)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出血性中风(ICH)是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外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损,血溢于脑;以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长期以来因在病因上有着不同的理论,导致在治疗上的不一致。现对脑出血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玲;魏江磊;俞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并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须出示单位证明,并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紧随文字叙述之后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使用其他刊物的原图表,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表的书面材料。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椎管开放对硬膜外腔局麻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麻药在硬膜外腔开放前后药效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椎管手术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变异性(HR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椎管开放前后患者主观表现、术者对手术局部情况的评价(骨骼肌松弛度、神经反射、出渗血等情况)和麻醉范围内运动(主要是Aα神经纤维)、感觉(主要是Aδ神经纤维)、皮温(无髓鞘神经纤维C)的变化及局麻药用量、局麻药中毒发生率等。结果本组患者硬膜外腔开放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硬脊膜外腔开放后局麻药用量、局麻药中毒发生率较硬脊膜外腔开放前明显增加〔利多卡因(mg/h):911.23±15.58比460.19±10.82,罗哌卡因(mg/h):13.35±0.19比5.24±0.17,局麻药中毒发生率:67.5%比1.2%,均P<0.01〕,麻醉平面(骨骼肌松弛度、感觉、皮温)较硬脊膜外腔开放前差〔麻醉平面开放前分别为(4.0±1.7)、(10.7±1.5)、(12.0±1.6)节段;开放后为(2.0±1.8)、(10.2±1.3)、(12.6±1.9)节段〕,硬脊膜外腔开放后3个平面的相关性(运动感觉脱节)较硬脊膜外腔开放前(为良好)差。结论椎管开放会改变局麻药的作用行为,降低局麻药的药效,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硬膜外麻醉在椎管开放手术中应用值得商榷。

    作者:邓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肾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损伤[1],其中绝大部分为闭合性损伤[2-3],闭合性肾损伤发生率已经占腹部器官损伤的10%[4]。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闭合性肾损伤应以保守治疗为主[5-7],但迄今为止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将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陈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CT、MRI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对标注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的有关要求

    本刊从2012年1期起,凡文章内及图片说明中标注的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均使用“低倍放大”、“中倍放大”或“高倍放大”表示。图片放大倍数低于200倍为低倍,等于200倍为中倍,大于200倍为高倍,例如“HE ×40”将标注为“HE 低倍放大”,不再标注具体放大倍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4年同济机械通气论坛暨重症呼吸治疗高级培训班及体外心肺支持技术ECMO培训班通知

    由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肺科医院、东方医院和同济医院共同承办的2014年同济机械通气论坛暨重症呼吸治疗高级培训班及体外心肺支持技术ECMO培训班〔项目负责人:张翔宇,编号:2014-03-02-051(国)和2014-04-11-069(国)〕,将于2014年6月5日至9日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举行。论坛组委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和国内著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将再次围绕“机械通气”和“体外心肺支持技术”这两个传统而有挑战性的话题展开专题报告和探讨,同时也为增进本专业同道在国内与国际的沟通与协作。本学习班获国际呼吸治疗学会IERS认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5例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DVT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10倍,已经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美国参议院已经将每年3月定为“深静脉血栓警示月”。下肢近端血栓是肺血栓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1],51%~71%DVT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栓塞(PE),危及患者生命,且会导致高达70%以上的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及经预置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溶栓(CDT)等方法在急性DVT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联合应用既能避免近期PE导致患者死亡,又能减轻远期PTS的发生,给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收治住院的55例急性DVT患者分别采用IVCF植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方法和IVCF植入联合全身溶栓治疗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邓为民;侯雨生;杨景明;高杰;赵作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