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深;周永均;何兰香;李宇鸣;唐光定;陈国强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DS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慢性胸闷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接受DSCT冠脉血管成像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1)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SCT检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3.25%.(2)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狭窄部位与CA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率为94.6%.结论 DSCT冠脉成像与CAG比较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有较高的符合率.在临床实践中,DSCT冠脉血管成像可以作为排除冠心病的初步筛查方法.
作者:王志刚;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了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出血率68.75%,感染率31.25%,观察组发生出血率为35.29%,感染率29.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5.371,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可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秦艳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手指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标准,50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预后的优良率达96.0%.结论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临床操作简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院前喉罩置入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收集院前急救中需行紧急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共80例,对照组39例,按常规方法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并运用FMEA对院前急救喉罩插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插管失败原因进行潜在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将该措施运用于观察组41例患者,改进喉罩置入流程.比较两组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和平均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平均操作时间(28.1±4.2)秒,P<0.05秒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8±3.9),P<0.01.结论 FMEA应用于院前喉罩置入明显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并缩短操作时间.
作者:莫月娥;李丽琴;梁俊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CML-CP病例36例,给予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随诊18~36个月.结果 25例(69.45%)患者经治疗后获血液学完全缓解.11例(30.55%)无效.结论 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CML-CP具有理想效果.
作者:郝晋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患者46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疗程4周,联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周;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患者40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为1周,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并评价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传统三联疗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7d)(治疗组)和标准三联疗法(7d)(对照组)比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和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作者:刘网儿;状平;魏金文;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对506份病区归档病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506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0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59.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9%,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62.1%、29.6%、8.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档次高、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低等问题,应加强管理,使抗菌药物应用规范、科学.
作者:钱银环;朱坚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硬性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40例输尿管结石伴有结石以下输尿管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大小为(0.5cm×0.8cm)~(1.2cm×2.0cm),平均1.0cm×1.2cm.合并脊柱侧弯2例,高血压10例,肾功能不全17例.结果 手术时间为10~45min,平均28min.术中2例假道形成,3例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治疗好转.1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一月复查KUB显示仅1例存在残石,口服排石冲剂后成功排出.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伴有输尿管水肿的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传统开放手术引起的疼痛.
作者:王鑫刚;吕民;王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性窒息死亡是一种意外窒息死亡方式,现今越来越多被报道出来,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与现今社会各种心理、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吸毒后性窒息死亡比较少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与同行们共同学习.
作者:卜文博;梁宇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引流的病例,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应用于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为日后大面积、重度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入我院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清创、消毒、换药和引流治疗,观察组在清创、消毒、换药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至康复后,比较两组的换药频率、创面缩减程度、康复时间等,评估负压引流的疗效.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从入院接受治疗开始至康复出院,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1.3),而观察组仅为(3.1±1.8),具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缩小度上,对照组缩小(7.4±3.1)%,观察组缩小(10.3±2.3)%,康复时间上,对照组平均用时(32±6.1)天,观察组平均历时(20±5.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降低了伤口的感染率、减少换药频率、加快伤口的愈合,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展标;施能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儿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生接触儿科临床的起点,是在理论课学习后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医生角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所以临床见习教学显得及其重要.但在我国现有教学背景下,儿科见习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我们只有进行教学改革,灵活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现本文就儿科临床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解决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所面临的困境,加强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亢杨;邓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4±3.26)和(42.01±5.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51±5.75)和(45.89±6.73)(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消除或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益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38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凌捷氏双套管冲洗、营养治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心理治疗及外科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肠瘘愈合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38例肠瘘病人中,非手术治疗治愈30人,早期确定性手术2人,后期确定性手术6人,死亡1人.结论 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吴根信;王国柱;王根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我院近一年来急诊救治的急性中毒患者10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毒物类型、中毒途径、预后及计算患者入院时MEWS分值.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病危组、病重组及普通组三组患者MEWS分值.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患者仍多于男性;年龄中青少年组和青壮年组占比较大;毒物类型中农药中毒和药物中毒占比较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常见,但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途径;死亡病例5例,占4.85%,其中百草枯中毒1例,有机磷中毒2例,气体中毒2例.病危组患者MEWS分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随社会发展而改变,MEWS计算方便快捷,适用于急性中毒患者即时病情的评估.
作者:蔡丹磊;王霆;沈雁波;李山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56个结节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56个癌结节病理均为乳头状癌.表现为边界模糊者53个结节;内部有微钙化者49个结节;结节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等于或低于颈前肌回声)32个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者仅26个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个结节.诊断明确46个结节,误诊20个结节,超声检出率为82.1%,误诊率为1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玲;王浩;娄可新;王东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液对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5%碘伏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口腔异味、牙垢、口腔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氯己定漱口液口腔护理效果明显优于0.5%碘伏液,能较好地消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许同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240例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不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并统计患者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切口疼痛、产褥病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感染和产褥病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对伤口的愈合起到明显的影响,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除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等特殊情况外,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宋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多发伤抢救及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20急救分站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4例接回医院抢救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08例,死亡(放弃治疗病例计入死亡病例)26例,死亡率高达19.40%.结论 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快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作者:许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500例未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5天、15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结果 观察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管床责任制对医护人员更及时、有效的把握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积极采取心理辅导治疗,降低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丛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小娟;钟海英;吕江;陈淑芳;张燕琴;王丽丽;黄素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p-Akt、p-mTO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组)、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EIN组)、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行p-Akt和p-mTOR测定.结果 在对照组、EIN、EC组中p-Akt、p-mTOR的阳性表达呈递增的趋势,EC组中的p-Akt、p-mTOR明显高于EIN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Akt、p-mTOR对区分正常的子宫内膜及EIN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2)p-Akt、p-mTOR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检测p-Akt、p-mTOR的表达对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