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崔益鸿

关键词: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4±3.26)和(42.01±5.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51±5.75)和(45.89±6.73)(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消除或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意义探讨

    研究者结合临床实践的切身体会,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具体措施和方法,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作者:贾斯晗;王念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现阶段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儿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生接触儿科临床的起点,是在理论课学习后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医生角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所以临床见习教学显得及其重要.但在我国现有教学背景下,儿科见习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我们只有进行教学改革,灵活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现本文就儿科临床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解决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所面临的困境,加强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亢杨;邓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500例未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5天、15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结果 观察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管床责任制对医护人员更及时、有效的把握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积极采取心理辅导治疗,降低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丛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小娟;钟海英;吕江;陈淑芳;张燕琴;王丽丽;黄素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56个结节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56个癌结节病理均为乳头状癌.表现为边界模糊者53个结节;内部有微钙化者49个结节;结节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等于或低于颈前肌回声)32个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者仅26个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个结节.诊断明确46个结节,误诊20个结节,超声检出率为82.1%,误诊率为1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玲;王浩;娄可新;王东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VEGF、PDGF在合并脑外伤肢体骨折患者血清中含量分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合并脑外伤骨折及单纯骨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为临床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疗法寻求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单纯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合并脑外伤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分别于伤后3天和10天抽取静脉血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结果 (1)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71.26±25.42)pg/ml和(151.21±21.01)pg/ml,P<0.05;合并脑外伤骨后3天、10天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121.68±20.01)pg/ml和(200.61±26.34)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2)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187.23±61.41)pg/ml和(323.51±99.21)pg/ml,P<0.05.合并脑外伤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257.53±72.42)pg/ml和(500.09±64.65)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骨折后持续升高,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外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是脑外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因子之一.

    作者:马庆宏;邱昊;周信;孙福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硬性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40例输尿管结石伴有结石以下输尿管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大小为(0.5cm×0.8cm)~(1.2cm×2.0cm),平均1.0cm×1.2cm.合并脊柱侧弯2例,高血压10例,肾功能不全17例.结果 手术时间为10~45min,平均28min.术中2例假道形成,3例术后出现高热,经抗感染治疗好转.1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一月复查KUB显示仅1例存在残石,口服排石冲剂后成功排出.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伴有输尿管水肿的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传统开放手术引起的疼痛.

    作者:王鑫刚;吕民;王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了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出血率68.75%,感染率31.25%,观察组发生出血率为35.29%,感染率29.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5.371,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可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秦艳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测量

    目的 了解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现状,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对126名成人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理学教育测量总分为(162.21±8.49)分,5个维度得分分别是(39.69±4.14)分、(35.60±3.81)分、(25.64±3.67)分、(39.68±5.23)分、(21.60±3.01)分.结论 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总体很好,其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高,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得分率低.

    作者:边慧;边燕;杨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聚焦解决模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各入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4个月后均分别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敬涛;左秀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渗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84例扩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休息,限盐饮食,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等常规规范化治疗,必要时选择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芪苈强心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以及每日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50ml,疗程4周.观察三组治疗4周后心功能变化,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治疗4周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血浆BNP水平以及LVIDd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LVEF明显提高(P<0.01).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安全性好.

    作者:吴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DCA循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的应用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2011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DCA组总体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CA组无1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人工关节脱位,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针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护理方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东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4±3.26)和(42.01±5.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51±5.75)和(45.89±6.73)(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消除或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益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观察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引流的病例,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应用于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为日后大面积、重度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入我院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清创、消毒、换药和引流治疗,观察组在清创、消毒、换药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至康复后,比较两组的换药频率、创面缩减程度、康复时间等,评估负压引流的疗效.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从入院接受治疗开始至康复出院,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1.3),而观察组仅为(3.1±1.8),具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缩小度上,对照组缩小(7.4±3.1)%,观察组缩小(10.3±2.3)%,康复时间上,对照组平均用时(32±6.1)天,观察组平均历时(20±5.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降低了伤口的感染率、减少换药频率、加快伤口的愈合,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展标;施能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1例有自杀倾向鼻咽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针对1例有自杀倾向的鼻咽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同时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心理干预方法,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观察表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改善其不良心境,促进内心和谐.为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刘怡;黄小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外周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型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经X或CT诊断为肺外周型肿块,CT引导下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阴性且超声检查清晰显像者,采用16G或18G穿刺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统计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计算穿刺活检阳性率.结果 取材54次,取材成功率94.4%,诊断病理52例,活检阳性率98.1%.结论 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外周型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杨春林;季秀珍;何英;蒋晓娟;孙春娟;姜倩;张晴;吴晓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于CIU/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CIU患者100例,50例(研究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50例(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以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2.0%,对照组为60.0%;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68.0%;随访3个月后显示,研究组复发率8.0%,对照组为26.0%;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情况出现率分别为8.0%和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且安全性较高.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于CIU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何永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道)

    目的 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WDPM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另1例患者因为伴发腹水出现下腹胀痛.肿瘤肉眼特点为大网膜及盆腔腹膜、卵巢、输卵管表面见多个或聚集呈小簇或散在的白色透明的粟粒状小结节,卵巢均呈囊实性,囊腔为主,囊内可见白色透亮的粟粒状小结节.病变的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排列呈粗短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一般无分级,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扁平的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calretinin、Mesothelial Cell、CK5/6、EMA均为阳性.结论 WDPM是一种可长期带瘤生存并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低度恶性间皮瘤,根据手术情况联合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手段.

    作者:果海娜;黄锦叶;陈昌伟;李良;肖亚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58例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中患者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ASIA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ASIA评分、治疗效果、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急性脊椎炎方面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我们应将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加以应用并推广.

    作者:张轶凡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联合检测的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X-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来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PLT、MPV、PDW、PC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PA)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和PA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PCT及PA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血小板4项参数对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有重要意义,血清前白蛋白PA异常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戴宏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240例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不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并统计患者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切口疼痛、产褥病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感染和产褥病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对伤口的愈合起到明显的影响,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除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等特殊情况外,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宋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