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联合检测的分析

戴宏华

关键词:肝硬化, 血小板, 血清前白蛋白
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X-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来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PLT、MPV、PDW、PC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PA)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和PA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PCT及PA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血小板4项参数对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有重要意义,血清前白蛋白PA异常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Akt、p-mTO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p-Akt、p-mTO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组)、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EIN组)、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行p-Akt和p-mTOR测定.结果 在对照组、EIN、EC组中p-Akt、p-mTOR的阳性表达呈递增的趋势,EC组中的p-Akt、p-mTOR明显高于EIN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Akt、p-mTOR对区分正常的子宫内膜及EIN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2)p-Akt、p-mTOR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检测p-Akt、p-mTOR的表达对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56个结节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56个癌结节病理均为乳头状癌.表现为边界模糊者53个结节;内部有微钙化者49个结节;结节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等于或低于颈前肌回声)32个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者仅26个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43个结节.诊断明确46个结节,误诊20个结节,超声检出率为82.1%,误诊率为17.9%.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玲;王浩;娄可新;王东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外周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型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经X或CT诊断为肺外周型肿块,CT引导下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阴性且超声检查清晰显像者,采用16G或18G穿刺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统计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计算穿刺活检阳性率.结果 取材54次,取材成功率94.4%,诊断病理52例,活检阳性率98.1%.结论 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外周型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杨春林;季秀珍;何英;蒋晓娟;孙春娟;姜倩;张晴;吴晓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膝关节镜396例术前准备及手术配合技巧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前的准备和术中各种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对半月板损伤,退变性骨关节炎,交叉韧带断裂修补等396例膝关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患者.熟练掌握膝关节镜下手术要点,手术护士娴熟的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器械保养、设备维护、高度的责任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红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七氟醚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七氟醚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和对照组(七氟醚组,S组),比较其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和麻醉后30min(T3)血压、心率和Ramsay评分.结果 Ramsay评分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高于D1组(P<0.05),T3时D3高于其他三组(P<0.05),D2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D1组(P<0.05);SBp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高于D1组(P<0.05),T3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比较,自T1时,D2、D3和S组均高于D1组(P<0.05),至T3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低于D1组(P<0.05),T3时D3低于其他三组(P<0.05),D2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D1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有影响,剂量以0.6μg/kg时心血管反应平稳.

    作者:梁亚贵;翁迪贵;蒋润年;黄清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孕期子宫破裂26例分析

    目的 分析3年来孕期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总结有效诊治方法,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对本院3年来收治的26例孕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总分娩人次41403,其中26例孕期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063%.26例子宫破裂患者中,23例为疤痕子宫破裂﹙其中3例系LM术后一年内妊娠﹚,3例为非疤痕破裂.不完全性子宫破裂20例,完全性子宫破裂6例.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初诊至明确诊断时间为4小时至15天不等,6例孕妇均抢救存活,4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2例子宫次全切除.新生儿3例存活,3例死胎.结论 孕期子宫破裂的病因以疤痕子宫居首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腹腔镜肌瘤剥除术后妊娠.穿透性胎盘植入跃居本组病因第二位,是子宫切除的直接原因.孕期完全性子宫破裂临床表现多样化,重视对孕产妇的腹部体征检查,以及动态的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剖宫产率,延长LM术后避孕时间,同时加强LM术后孕妇的孕期管理,可有效降低子宫破裂的风险.

    作者:宗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双源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DS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慢性胸闷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接受DSCT冠脉血管成像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1)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SCT检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3.25%.(2)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狭窄部位与CA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率为94.6%.结论 DSCT冠脉成像与CAG比较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有较高的符合率.在临床实践中,DSCT冠脉血管成像可以作为排除冠心病的初步筛查方法.

    作者:王志刚;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500例未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5天、15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结果 观察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管床责任制对医护人员更及时、有效的把握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积极采取心理辅导治疗,降低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丛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小娟;钟海英;吕江;陈淑芳;张燕琴;王丽丽;黄素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手指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标准,50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预后的优良率达96.0%.结论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临床操作简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现阶段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是儿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生接触儿科临床的起点,是在理论课学习后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医生角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所以临床见习教学显得及其重要.但在我国现有教学背景下,儿科见习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我们只有进行教学改革,灵活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现本文就儿科临床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解决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所面临的困境,加强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亢杨;邓李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口腔护理液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液对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5%碘伏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口腔异味、牙垢、口腔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氯己定漱口液口腔护理效果明显优于0.5%碘伏液,能较好地消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许同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意义探讨

    研究者结合临床实践的切身体会,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具体措施和方法,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作者:贾斯晗;王念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案例教学方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及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别对学生成绩、学生对授课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听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督导专家及教研组教师评价中显示案例教学方法组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授课效果、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和传统教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

    作者:杨亮;王红丽;李涌涛;张明帅;齐新;朱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测量

    目的 了解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现状,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对126名成人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理学教育测量总分为(162.21±8.49)分,5个维度得分分别是(39.69±4.14)分、(35.60±3.81)分、(25.64±3.67)分、(39.68±5.23)分、(21.60±3.01)分.结论 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总体很好,其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高,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得分率低.

    作者:边慧;边燕;杨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ELISA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抗体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肠道病毒71型IgM(EV71-IgM)抗体对诊断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86例(其中5例重症患儿)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86例血清标本中EV71-IgM抗体检出率为86.1%,5例重症患儿EV71的检出率100%.结论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灵敏度高,耗时短,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有利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建国;蒋春玲;张华;马晓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首次肝癌切除术的48例PLC患者,同步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AFP和AFP-L3含量,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比(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并对患者进行长期复查和随访,以了解血清AFP和AFP-L3对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48例PLC患者在随访期间共有25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随访1、2、3年的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2.9%(11/48)、39.6%(19/48)、52.1%(25/48).患者术前血清AFP-L3%与总AF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术前、术后血清AFP-L3%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均呈正相关,而术前、术后血清AFP水平与肿瘤复发之间缺乏明确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AFP-L3%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有关联,对P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海深;周永均;何兰香;李宇鸣;唐光定;陈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4±3.26)和(42.01±5.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51±5.75)和(45.89±6.73)(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消除或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益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聚焦解决模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各入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4个月后均分别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敬涛;左秀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了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出血率68.75%,感染率31.25%,观察组发生出血率为35.29%,感染率29.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5.371,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可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秦艳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对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促进产妇增加泌乳量、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3月8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进一步实施优质护理前提下,在剖宫产后6~10小时开始,应用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3天,观察比较子宫复旧、催乳、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后产妇子宫复旧好,产后24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乳汁分泌量增加、术后肠胀气发生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 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用于促进剖宫产后恢复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作者:曹春雅;姚琼;张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