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水;王志华;袁静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 a受体拮抗剂可以和GP Ⅱb/Ⅲa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事件,<'[1]>.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和术中短期静脉给予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手术相关的栓塞并发症.近本院为1例要求行PCI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行PCI,术后静脉给予国产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生产,批号:070202)50 ml导致血小板降为0并引起消化道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华;何洪月;胡亚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颅内出血较少见,易被其他表现所掩盖而出现误诊.现将2000年2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例重型肝炎并发颅内出血患者有关临床特点、误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童永喜;卢德荣;叶卫江;李晓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低氧预处理(HPC)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5 d后大鼠认知功能(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HPC对I/R致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HPC 24 h组(脑缺血前24 h低氧)、HPC 48 h组(脑缺血前48 h低氧)4组.于术后5 d进行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认知功能;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脑海马区组织病理学变化;再灌注后1 h和4 h用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和CA3区EPO蛋白含量.结果 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显示,I/R能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HPC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且HPC 48 h组较HPC 24 h组改善更显著(P<0.05).HPC组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减轻,且在HPC 48 h组更显著.HPC组在全脑I/R后1 h和4 h海马CA1和CA3区的EPO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HPC 48 h组作用更明显(P均<0.05);并且EPO蛋白含量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CA1区相关系数(r)=0.744,CA3区r=0.822,P均<0.013.结论 全脑I/R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并引发I/R后短期内(5 d)的认知功能障碍;HPC能减轻I/R损伤、改善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且缺血前48 h的HPC保护作用更强.HPC可促进EPO在海马CA1和CA3区的表达,这也可能是HPC脑保护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震虹;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正快速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安全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任何疏忽大意都可以酿成严重的后果.针对临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我科提出并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了手术室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借鉴.
作者:李淑贤;许少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三酰甘油(TG)血症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并植入金属支架、资料完整的136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TG水平分为高TG血症组(HTG组,TG>1.70 mmol/L)和TG正常组(NHTG组,TG≤1.7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结果 HTG组615例,NHTG组752例.与NHTG组比较,HTG组年龄明显降低,合并糖尿病比例升高,心肌梗死比例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BG)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两组患者的病变血管范围、病变位置、病变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G在冠脉轻、中、重度狭窄时无明显差异(F=0.019,P=0.981);两组患者治疗病变数、植入支架个数、植入支架位置、植入支架的参数等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行PCI的患者中,合并高TG血症的CHD患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糖尿病与高TG血症有明显的相关性;高TG血症可促发CHD,但对冠脉病变范围、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均无影响,不是CHD严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刘健;丛洪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DSP)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探讨其改善IR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R组及DSP组,每组8只.隔日1次,共4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诱导大鼠产生IR制备动物模型;DSP组每日晨给予DSP 0.5 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1次.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计算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血清脂联素(ADPN)浓度.结果 制模成功大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TC、TG较NC组明显增加,NOS、NO生成减少,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增加,ADPN分泌减少,经DSP干预后,大鼠HOMA-IR及TC、TG均较IR组明显降低,NOS及NO生成增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减小,血清ADPN分泌增加(P<0.05或P<0.01).结论 DSP具有改善IR的作用,并与其促进血清ADPN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陈频;徐向进;史道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通过月桂酸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来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和VEGF mRNA表达,同时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结果 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2.80±0.45)分比0],川芎嗪组神经功能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80±0.45)分,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表达[(11.70±1.83)个/mm2],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35.28±2.88)个/mm2,P<0.01],VEGF mRNA表达增强(0.26±0.08比0.20±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VEGF阳性细胞数[(47.16±3.78)个/mm2]明显增多(P<0.01),同时VEGF mRNA表达(1.12±0.11)也显著加强(P<0.01).结论 川芎嗪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懿;王国佐;葛金文;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1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105例脑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任金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活化蛋白C(APC)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4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各组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12、24、48、72 h 4个亚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2 h给予生理盐水或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次.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经腹主动脉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假血友病裂解酶(ADAMTS-13)的含量;肝素抗凝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AP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APC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CLP后大鼠血浆vWF含量升高;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12、24、48 h为明显.CLP后大鼠ADAMTS-13含量在12 h略有升高(P<0.01),但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注射液后能明显升高ADAMTS-13含量(P均<0.01).CLP后,PT、APTT均有不同程度缩短,FBG含量降低,PLT减少;用血必净注射液后,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提高脓毒症大鼠血浆APC、ADAMTS-13水平,降低vWF含量,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
作者:李银平;郑贵军;武子霞;姚咏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其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50例冠心病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参麦注射液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68岁,平均56岁;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不全Ⅱ级28例,Ⅲ级2例;合并心肌梗死8例,高血压11例.心先安注射液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9~67岁,平均54岁;心功能不全Ⅱ级18例,Ⅲ级2例;合并心肌梗死5例,高血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作者:王继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肺损伤(ALI)犬血管外肺水(EVLW)与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18只犬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治疗组.均给予犬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实施机械通气支持[潮气量(VT)1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0,吸人氧浓度(FiO2)1.00].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LI犬模型.成模后PNS组静脉给予PNS 10 mg/k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2.5 ml/min),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葡萄糖注射液.连续监测各组犬的呼吸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成模后4 h处死动物,采用重力法测定EVLW,计算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 PNS能显著降低ALI犬的EVLWI[(14.10±1.45)ml/kg比(17.97±0.85)ml/kg,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82±0.54)ml/kg,P<0.01].制模成功后,氧合指数(PaO2/FiO2)及静态肺顺应性(Cst total)显著下降;静脉注射PNS 2 h后PaO2/FiO2和Cst total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气道阻力(Raw)、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3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NS对ALI犬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EVLW降低、肺顺应性增高,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
作者:陈宇清;荣令;周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血塞通和川芎秦对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统不同亚型的影响,预测它们之间及与其他药物问的相互作用,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研究CYP450亚型CYP1A2、CYP3A4的专属探针药物咖啡因、氨苯砜的体外代谢变化,评价血塞通和川芎秦对这两个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结果 对照组、血塞通组和川芎嗪组中咖啡因和氨苯砜的浓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塞通组探针药物咖啡因体外半衰期明显短于对照组[(19.24±2.37)min比(25.15±2.02)min,P<0.01),川芎嗪组咖啡因体外半衰期[(27.67±4.64)min]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血塞通对肝药酶CYP1A2有诱导作用,而对CYP3A4无影响;血塞通组和川芎嗪组探针药物氨苯砜体外半衰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29±2.94)min、(15.16±1.67)min比(16.16±1.51)min,P均>0.05],说明川芎嗪对肝药酶CYP1A2和CYP3A4均无影响.结论 药物对CYP450各亚型酶的影响不同.血塞通在同CYP1A2代谢相关的药物合用时,应充分考虑其对CYP1A2的影响,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作者:石杰;陈安进;张芳;王本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5年8月-2008年1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加综合疗法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51~66岁,平均60岁;均为单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为四部分骨折),闭合性损伤,其中4例骨折合并脱位.
作者:陈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30例脑死亡患者(脑死亡组),于判断脑死亡24、48、72 h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NSE水平;同期选择3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于发病24、48、72 h后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 脑死亡与脑损伤患者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NSE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脑死亡组患者24、48、72 h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损伤组(P均<0.05).对30例脑死亡患者中8例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生命支持达1周以上的患者进行动态血清NSE水平监测发现,NSE水平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5例于第5日超过高限值(>370 μg/L),另3例于第7日达高限值;而13例住ICU超过1周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动态监测未发现类似现象,且血清NSE水平自发病3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二者同期比较NS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脑死亡早期测定患者血清NSE水平对脑死亡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邵朝朝;尤荣开;戴新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增殖的血管内膜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还原型辅酶I(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表达、血管内皮功能及赤芍提取物的干预影响.方法 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高、中、低剂量赤芍提取物(75、50、25 ml,分别含生药75、50、25 g)10周.采用Clowes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兔颈动脉新生内膜成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巨噬细胞表达,血管特殊染色观察I型胶原增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张力换能器及血管环张力曲线Chart软件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及醛固酮(ALD)含量;原位杂交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增生的血管内膜中MKP-1及p22phox的mRNA表达.结果 赤芍提取物可抑制I型胶原增生,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减轻新生内膜形成;降低血浆Ang Ⅰ水平及减弱血管对Ang Ⅰ的收缩反应;显著降低p22phox mRNA表达;上调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MKP-1 tuRNA表达,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或P<0.01).结论 赤芍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作用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其机制可能涉及抗氧化应激、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及阻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朱慧民;石涵;樊锦秀;陈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高凝状态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2例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7 d.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日清晨,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入院1、3、5和7 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1 d时,CD62P、TpP、TM、vWF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随入院时间延长,两组各指标数值呈下降趋势,至7 d时与1 d时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至7 d时中药治疗组CD62P、TpP、TM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40.0%(8/20),中药治疗组为36.4%(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早期就存在高凝状态;血必净注射液对其能有效干预,其机制可能是保护了受损的血管内皮,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作者:耿平;夏仲芳;顾健;徐敏;徐继扬;谈定玉;马爱闻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586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胜;杨蓉佳;曲强;施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11月-2008年6月,本科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用保和丸加减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水;王志华;袁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刨(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或)循环衰竭.脓毒症并不完全依赖致病菌和毒素的存在而进展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其反应机制一旦启动即遵循自身规律发展.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可由内科医生完成、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于2006年6月-2008年5月对30例患者实施了PDT,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金雨虹;徐赤裔;朱宝琦;李桃红;董绉绉;丁毅;周奋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