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硝普钠、多巴胺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陈礼学;万书平;杨广龙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硝普钠, 多巴胺, 心肌病, 扩张型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CM)系以不明原因心脏增大、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为特征的疾病[1],目前对终末期DCM尚无根治手段.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CM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董;詹佩娟;徐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用硝普钠、多巴胺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

    扩张型心肌病(DCM)系以不明原因心脏增大、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为特征的疾病[1],目前对终末期DCM尚无根治手段.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CM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学;万书平;杨广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影响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方法:采用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大、小剂量组、奥曲肽组.制模后,分别以16.66 g/kg和8.33 g/kg剂量的攻下清热活血中药灌胃,以奥曲肽16 μg/kg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8 h1次,共3次.随后处死动物取血测淀粉酶含量;取胰腺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和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P均<0.01);各治疗组治疗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和血清淀粉酶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3个治疗组间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中药大剂量组与奥曲肽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均较中药小剂量组显著降低(P均<0.05).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TNF-α、IL-1β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3个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TNF-α、IL-1β的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均<0.01),且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攻下清热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抑制胰腺组织TNF-α、IL-1β的mRNA表达可能是防治重症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叶蔚;李钢;王小奇;刘庆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灵蒲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灵蒲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5例CAS患者随机分为灵蒲合剂治疗组(53例)和西药对照组(52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降低,血脂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颈动脉内膜斑块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除血脂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比65.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灵蒲合剂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症状恢复快,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CAS的有效组方.

    作者:张宪忠;杨峰;吕国庆;马秀琴;相昌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清开灵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03年6-8月,我科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联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静滴)治疗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素梅;沈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药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泻下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在A组西医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泻下中药,每次注入后夹管1 h,中药组成:柴胡、白芍、枳实、厚朴、黄芩,重用生大黄和芒硝,根据患者肠鸣音和大便情况调整剂量;C组31例,不行胃肠减压,单纯按照B组的中药方剂进行口服.观察各组患者f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及治疗前与治疗5 d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开始排便、肠鸣音恢复、腹痛和腹胀缓解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3组死亡的1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死亡前无肠鸣音恢复和排便;A组治疗5 d后的APACHEⅡ评分、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而低血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和C组的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西医结合中医泻下法治疗SAP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并能迅速、有效地缓解腹痛和腹胀等局部症状,无须进行胃肠减压;肠鸣音和排便可能是判断SAP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冯志松;黄涛;任权;冯迎春;黄旻;廖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用葛根素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我院2002-2005年采用葛根素和参麦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静滴)治疗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伟芬;丁律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左肝蒂30 min后开放再关腹制备大鼠肝I/R损伤模型.维拉帕米组开腹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维拉帕米1.25 mg/kg;生脉注射液组开腹前3 d每日向腹腔内注射生脉注射液5 ml/kg.各组均在关腹48 h后再开腹,每只大鼠取缺血肝组织并由腹主动脉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a(TNF-a)、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ALT、AST、TNF-a和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ALT、AST、TNF-α和MDA均显著低于I/R组,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两组之间除ALT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HSP70的表达均明显少于I/R组,而维拉帕米组HSP70的表达略少于生脉注射液组.肝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维拉帕米组和生脉注射液组肝细胞肿胀、坏死程度均较I/R组轻.结论: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I/R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作者:山峰;李堃;马承泰;韩小宁;孙运波;吴力群;王静;王秋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10例临床分析

    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附生于母根的部分称附子.此类药物味辛、性热、有大毒,内含乌头碱及其衍生物,口服极易中毒.1993年8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1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琪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危重病患者内分泌激素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对策

    以往的研究已证实,机体的老化伴随着神经内分泌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表现为激素水平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在疾病状态下老年人的激素水平变化常比较复杂,其与疾病过程的关系多年来倍受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秦俭;邢绣荣;陈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例CGN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0例)和西医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组加用益气养阴方(由黄芪、白术、茯苓、女贞子、太子参、枸杞子、薏苡仁、丹参、红花等组成),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另选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基因密度,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的数量表达,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黏附活性.观察CG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中西医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CR1的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变化.结果:①CG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差异无显著性,但CGN患者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②中西医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均高于治疗前,但仅中西医组有差异(P均<0.05),而基因多态性均无变化;中西医组治疗后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较西医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对CGN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有明显影响.

    作者:郭聂涛;杨进;何庭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芪棱汤对线粒体介导caspase-9依赖凋亡通路的干预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芪棱汤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芪棱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6、12、24和48 h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再灌注24 h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形态改变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cyt 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变化.结果:芪棱汤对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和再灌注24 h组病理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减轻线粒体水肿,减少内部嵴断裂和基质颗粒的脱落,维持线粒体的基本形态,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凋亡指数,减少cyt C和caspase-9的表达.结论:芪棱汤对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9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稳定线粒体膜,抑制cyt C和caspase-9的释放和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

    作者:余琴华;蒋红玉;张思为;何纲;谭遥;唐海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和抗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和抗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林格组)和乳酸林格液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葛根素组)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颈动脉插管,不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方法按Lamson法快速放血使动物处于休克状态.林格组和葛根素组于休克后1 h分别回输失血量3倍的乳酸林格液或30 mg/kg葛根素注射液加乳酸林格液.休克3 h时取血观察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活性(AT:A)和蛋白C活性(PC:A)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组TM和TF含量均显著增高,AT:A和PC:A均显著降低(P均<0.01);葛根素组TM含量略有升高,TF、AT:A和PC:A略有下降,均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与林格组比较,葛根素组TM和TF含量均明显下降,AT:A和PC:A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大鼠内皮细胞损伤,抗凝血酶和蛋白C呈消耗性下降;葛根素可有效调整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失衡的发生.

    作者:丁红香;倪孔海;邵美娟;刘长宝;杜兵;胡云良;陈新宇;秦基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严重程度相当的中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特重度烧伤每次100 ml,中、重度烧伤每次50 m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续使用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度烧伤患者各6例,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重度以上烧伤患者各14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IL-6和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及IL-6和TNF-α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

    作者:唐冰;朱家源;朱斌;刘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3种中药复方干预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效应及纤维介素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复方干预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的效应及其对鼠纤维介素(mfg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感染Balb/cJ小鼠制备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96只小鼠均分为模型组、抗肝衰复方组、赤芍复方组、急黄汤组4组.于实验前3 d每日灌胃相应药物,并于病毒感染后1、2和3 d,每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取外周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活杀动物取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余15只小鼠记录一般情况及生存时间,描绘各组的生存曲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mfgl2的表达状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中药复方组小鼠生存时间、ALT、TBIL改变及mfgl2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抗肝衰复方组较其他中药复方组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肝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mfgl2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抗肝衰复方干预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效果显著,降低mfgl2的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加权;黄铁军;张建军;黄海燕;余海静;肖非;宁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妇科疾病中骨质疏松症(PMO)发病率高.PMO已给女性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院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PMO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尚玉敏;刘艳艳;李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雷公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被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雷公藤常规剂量组(雷Ⅰ组)和雷公藤小剂量组(雷Ⅱ组)4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瑞氏染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及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BALF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升高;肺组织中NF-κB、MMP-9和TIMP-1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两个雷公藤治疗组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肺组织中NF-κB、MMP-9和TIMP-1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雷I组与雷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雷公藤能够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纤维化,且小剂量雷公藤亦能产生上述效果.

    作者:曲政海;谢宁;刘小梅;黄玉强;林荣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