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王桂荷

关键词:高血压,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血压升高, 患者, 儿茶酚胺, 动脉血压
摘要: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后动脉血压及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血压升高的机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56例以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300 ml中静滴,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另外53例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300ml中静滴,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结果:疏血通组临床总有效率91.1%,心电图总有效率64.3%,对照组分别为67.9%和43.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疗效.

    作者:王淑琴;曹春光;刘炳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4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血府逐瘀汤+常规治疗组(16例),所得结果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组间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则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对照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提高机体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对SIRS患者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昌星;杨兴易;林兆奋;赵良;单红卫;景炳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应用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CPR)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心搏骤停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救治.但是,有研究表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CPR成功率为38.7%,6周的存活率下降为17.4%,而1年的存活率仅为12.5%[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循环衰竭.基本生命支持(BLS)于心搏骤停6分钟后才开始实施,就不能提高复苏成活率;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推迟到12分钟后则无效[2].CPR中ACLS药物的益处尚不清楚.肾上腺素是既有α肾上腺素能活性、又有β-肾上腺素能活性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在CPR中选择性地使用收缩血管的药物虽已应用了近50年,但其在CPR中用量仍有争议.

    作者:乔佑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时蛋白激酶C调控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珀至宝微丸对蛋白激酶C调控内毒素休克时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制成休克大鼠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中NO;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用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其活性;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及激动剂佛波脂(PMA)的影响.结果:牛珀至宝微丸可增强H7对iNOS表达的调控而使血压回升和NO浓度下降,其作用可部分被PMA逆转.结论:牛珀至宝微丸可经蛋白激酶C通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NO合成而调节血压.

    作者:杜少辉;周大桥;张悦;黎晖;胡自苗;陈东风;张进;魏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哮喘与基因研究进展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免疫、遗传、环境以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现就近几年哮喘与遗传及基因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田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肾衰竭23例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急症,部分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致使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我院1998年1月-2001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小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32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且病情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常规疗法,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蔺鸿青;张喜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川芎嗪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川芎嗪治疗组(C组).复制HIRI模型,分别观察肝组织内ATP、ADP、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肝脏的细胞能荷(E)及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内ATP含量及E均明显增高[ATP:C组为(2.84±0.77) mg/g,B组为(0.98±0.25) mg/g,P<0.01;E:C组为0.61±0.07,B组为0.34±0.05,P<0.01)];且与仅行游离、不阻断肝血流的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ATP为(3.34±0.27) mg/g,P<0.05;A组E为0.67±0.04,P>0.05];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减轻HIRI.

    作者:王万铁;徐正衸;林丽娜;王卫;李东;王宗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合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力源精纯溶酶加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检测静息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93.33%)、改善异常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0.45±0.15) mg/d]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UAP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尹琼;万书平;陈礼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空肠肠内营养(EN)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使用的可行性,及其对胰腺炎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6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12只、实验对照组(B)27只和治疗组(C)29只,均剖腹行胰胆管逆行穿刺和空肠造瘘.A组经胰胆管注入生理盐水(NS)0.2 ml/100 g,B、C组注入质量分数为3.5%的牛磺胆酸0.2 ml/100 g制成ANP模型.C组于模型建立1小时内经空肠造瘘管注入爱伦多(Elental),3次/24 h,每次10 ml(4 184kJ/L).结果:胰腺病理检查示:A组12只大鼠(100.00%)胰腺组织基本正常;B组27只(100.00%)和C组21只(72.41%)胰腺组织呈片、灶状坏死、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中另8只大鼠(27.59%)胰腺间质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24小时存活率比B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B、C 2组间血清钙及淀粉酶水平无差异(P均>0.05).3组大鼠血清内毒素:B、C2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3组大鼠肺、肾、肝、脾及MLN细菌培养计数(cfu/g):B、C2组均较A组高,C组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ANP大鼠早期经空肠给予肠内营养安全、可靠,未加重胰腺炎病情,减轻了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提高了24小时存活率.

    作者:万林骏;杨家驹;黄青青;苏美仙;万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酸甘油与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治疗肾衰竭合并左心衰竭30例

    近年来,我院急诊科联合应用硝酸甘油与刺五加注射液抢救肾功能衰竭(肾衰)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霍士照;马璋如;高增宏;刘玉玲;赵锦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血合剂治疗咯血急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肺血合剂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轻、中、重度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肺血合剂治疗,每日3次,每次20 ml,大咯血者即服20~40 ml;对照组42例采用止血敏治疗,每日2次,每次2~4 g.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68 8,P<0.05);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86.05±32.19)小时,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20.69±29.39)小时,治疗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1.44日,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901 2,P<0.01).结论:肺血合剂治疗咯血疗效显著,能缩短止血时间,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黄河清;李希;纪莎;刘燕;陈志斌;郑偶然;陈奇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T导向生物和微创技术辅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及修复脑出血性损伤

    自1980年3月开始,我们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CT导向生物与微创技术辅以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狄凤桐;狄宁;李克民;刘晓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博尔泰力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0年10月开始,用氧化苦参碱(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曾庆友;杨建勋;董淑芬;王建勋;王范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承气汤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

    我科1993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98例,其中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典;丁松梅;钟进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解毒化瘀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中西药组),中药使用解毒化瘀汤200ml/次,每日2次(患者均开放胃肠道),共服药8日.2组病例分别在服药当日及第2、4、8日晨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选取30名健康自愿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检测其vWF和TM值为正常对照值.结果:常规组和中西药组vWF、TM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值(P均<0.01);两个指标在用解毒化瘀汤当日和第2日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第4和第8日中西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和P<0.01).两项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0.结论:解毒化瘀汤对MO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本芙;李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抗纤维化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抑制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方法.方法:采用活血化瘀、扶正降浊的肾衰康联合人工虫草制剂心肝宝、黄芪注射液,对30例慢性肾衰竭2、3期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肾功能改变.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或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P<0.01),tPA抑制物(PAI-1)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Ⅳ(P<0.01)、LN(P<0.05)及PC-Ⅲ(P<0.01)均显著降低,t-PA活性增高(P<0.01),PAI-1降低(P<0.01),血尿素氮(BUN,P<0.05)及血肌酐(SCr,P<0.01)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增高(P<0.05).结论:肾衰康联合心肝宝及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有抗纤维化、抑制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积聚和促进其降解作用,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作者:朱辟疆;韦先进;周逊;赵华;解冰;江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腺醇预防剖宫产出血126例临床观察

    为有效地减少剖宫产后出血,我院2000年6月-2001年3月对126例剖宫产患者采用直肠给米索前列腺醇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瑞萍;丁光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术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实验组120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即电刀操作为主,双管双负压引流,无压力包扎),对照组187例患者仍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普通手术刀操作为主,单管负压皮下引流,纱垫衬垫加压包扎),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率为5.00%,对照组为50.80%,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采取以电刀操作为主、双管双负压引流、无压力包扎等改进措施,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作者:张晨阳;贾小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前后动脉血压及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血压升高的机制.

    作者:王桂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