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及白介素-5的影响

刘贵云;米仁贤;周铁明;黄丽莎;李巧香;米兰

关键词:治喘贴, 哮喘, 嗜酸粒细胞, 白介素-5
摘要:目的:探索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发作期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对白介素-5(IL-5)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喘贴组(治疗组)和代温灸膏组(对照组), 外贴穴位治疗7日,取治疗前后血及痰液,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和痰液中EOS及IL5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和痰液中EOS和IL-5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组患儿治疗后EOS和IL-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1) .结论:治喘贴能促进哮喘发作期患儿体内EOS 凋亡,降低IL- 5 水平,从而改善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抢救成功中药致反复心室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9次患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农民.因右骶髂关节酸痛自煎服中药(党参15 g,独活15 g,寄生10 g,蓁艽15 g,防风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细辛10 g,熟地15 g,制草乌10 g,杜仲10 g,牛膝15 g,桂枝10 g,白术15 g,甘草3 g,没药10 g).服后感上腹不适,又服黄连素0.6 g.

    作者:刘甲兴;洪原城;芮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面罩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与单用NIPPV治疗的3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比81.3%,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0.86±0.05) kPa(1 kPa=7.5 mmHg)比(0.69±0.32) kPa,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10±0.07) kPa比(0.86±0.03) kPa,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由意识障碍转为清醒状态所用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105.00±5.52)分钟比(135.00±6.13)分钟,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可靠,方便易行.

    作者:赵玉斌;肖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穴输氧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穴输氧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的脑损伤模型,给予模型大鼠经穴输氧治疗1个疗程(7日),利用NEX-1型锥板黏度计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不同治疗方法进行量化比较.结果:大鼠脑损伤后经穴输氧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全血高切比黏度、高切还原比黏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电针组比较,全血高切比黏度、高切还原比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纤维蛋白变化不大.结论:经穴输氧对治疗脑损伤后遗症有效,具有氧疗和针刺双重作用.

    作者:李迎国;杨喜民;王晓峰;李拴德;宁学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鸡蛋清溶菌酶对头孢他啶诱导的痢疾杆菌溶解和致炎活性物质释放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鸡蛋清溶菌酶(LZM)与头孢他啶(CFT)联合应用对痢疾杆菌的生长、形态及其致炎活性物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在营养肉汤或稀释血液培养的痢疾杆菌液中加入LZM或CFT作用一定时间后,采用营养琼脂平板接种,计数各培养管中存活细菌数.将细菌悬液离心,收集培养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培养的巨噬细胞中,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诱生能力;同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培养管中细菌的形态.结果:营养肉汤培养中的痢疾杆菌在CFT(16×MIC、32×MIC)作用下,可造成细菌迅速溶解,同时伴有大量致炎活性物质释放,其培养上清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上可诱导大量的TNF-α、NO产生;LZM与CFT联合使用既能阻止细菌溶解,又能保持与CFT单独用药相当的杀菌作用;镜下观察,死亡的细菌相互粘连,形成聚集体;联合用药后可降低巨噬细胞的激活,减少TNF-α、NO的产生.在血液培养系统中,CFT(16×MIC、32×MIC)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较在肉汤培养体系中弱;LZM与CFT联合用药较CFT(16×MIC、32×MIC)单独用药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并能显著降低NO的释放.结论:LZM与CFT联合应用能阻止痢疾杆菌溶解,降低细菌致炎活性物质(主要为内毒素)的释放,血液培养系统中的作用较营养肉汤中更强.

    作者:王丹;李春英;薛宝云;王金华;梁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及白介素-5的影响

    目的:探索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发作期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对白介素-5(IL-5)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喘贴组(治疗组)和代温灸膏组(对照组), 外贴穴位治疗7日,取治疗前后血及痰液,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和痰液中EOS及IL5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和痰液中EOS和IL-5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组患儿治疗后EOS和IL-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1) .结论:治喘贴能促进哮喘发作期患儿体内EOS 凋亡,降低IL- 5 水平,从而改善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

    作者:刘贵云;米仁贤;周铁明;黄丽莎;李巧香;米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线粒体膜电位标记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线粒体膜电位(MMP)标记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新风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成A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MTX)对照组、雷公藤多甙(TPT)对照组和新风胶囊(XFC)治疗组.记录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用线粒体膜电位(MMP)标记法测定各组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XFC组、TPT组及MTX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XFC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TPT组及MTX组(P<0.05或P<0.01).结论:XFC与MTX、TPT一样能降低AA大鼠关节炎指数,在促进线粒体膜电位介导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方面XFC优于MTX和TPT.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滑膜增生以及促进胸腺细胞凋亡,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XFC降低关节炎指数、清除关节肿胀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健;郑志坚;韩明向;翟志敏;刘晓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肠炎临床研究

    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中药内服加用中西药灌肠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肠炎6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洪寿;任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

    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有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甚至是心脏猝死者,冠脉病变很轻、甚至完全正常.因此,除了冠脉粥样硬化之外,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发生机制可能还有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的其它因素参与.在这方面人们感兴趣的是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及其分泌的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研究发现,冠心病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加剧心肌重构,因此,人们开始强调对神经内分泌的干预作用[1].

    作者:霍士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

    1995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应用中药金匮肾气丸加味结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32例,报告如下.

    作者:范承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对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治疗作用

    目的:分析肝硬化心电图Q-T间期(Q-Tc)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复方丹参对异常延长的Q-Tc有否治疗作用.方法:检测143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钾、血清钙、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组间比较Q-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间QTc异常率,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Q-Tc与各项相关指标的关系.37例Q-Tc异常延长而无低钾、低钙血症的肝硬化患者中19例行常规治疗,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随访2个月后比较异常延长的Q-Tc的纠正率.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35±25) ms,非肝硬化组为(405±23) ms,2组比较P<0.001;以Q-Tc≥440 ms为异常,肝硬化组异常率为39.90%(49/143),非肝硬化组为14.00%(7/50),2组比较P<0.001.肝硬化组中Child C级的Q-Tc异常率为62.50%(20/32),B级为40.50%(17/42),A级为29.00%(20/69);A级与C级比较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3(P<0.01);与腹水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6(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hild积分及PT与QTc呈正相关.37例患者随访2个月结果,丹参治疗组66.66%(13/18)、常规治疗组31.58%(6/19)延长的Q-Tc得以纠正,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存在Q-Tc异常延长,病因是多因素性的,随肝硬化病情加重,QTc异常率升高.纠正异常Q-Tc除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治疗肝功能损害外,复方丹参对部分患者延长的Q-Tc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永平;杨壁辉;林奕芬;丁少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接纳会员通知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活髓片与四物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活髓片与四物汤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及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制作再障小鼠模型,分成正常对照组、再障模型组、活髓片组和四物汤组,于制模后第11~14日取骨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于培养的第28日收集细胞,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凋亡率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培养基质细胞凋亡率增加、培养细胞VCAM-1表达水平下降,培养基质细胞绝大部分停留在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四物汤和活髓片两种中药复方均能促进小鼠骨髓培养基质细胞的分化增殖,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培养细胞VCAM-1的表达,但活髓片的效果明显优于四物汤(P<0.05).结论:活髓片具有改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紊乱状况,促进骨髓培养基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且整体效果优于四物汤.

    作者:梁毅;陈志雄;丘和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蝎毒肽Ⅰ纤溶作用的血管内皮细胞介导机制研究

    全蝎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祖国医学认为其有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蝎毒是全蝎的主要有效成分,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发挥药理活性的蛋白质.1994年,吕欣然等[1]首次报道蝎毒对大鼠有纤溶作用.作者为从蝎毒中寻找低毒高效的纤溶组分,对蝎毒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分离后的多种蛋白组分进行纤溶筛选.今在此实验基础上,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受试对象,拟进一步揭示其有效纤溶组分蝎毒肽Ⅰ纤溶的内皮细胞介导机制.

    作者:王巧云;吕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现代研究证实,脑出血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重要的是脑内血肿、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降低、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颅内压增高等.这些变化严重影响脑出血的预后,对其进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仅对2000-2001年发表的有关实验研究方面的论文作一综述.

    作者:徐以增;张永玲;张发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并发脓毒症38例

    目的:探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配合常规外科方法治疗急腹症并发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合剂灌肠配合常规外科手术及术后处理、抗生素应用等治疗急腹症并发脓毒症38例,与常规治疗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第7日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TXB2/6keto-PGF1α)失调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应用中药通腑泻热灌肠剂配合常规外科治疗急腹症并发脓毒症能减轻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谢晓华;姚睿智;陈铭;崔学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温病理论指导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体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细胞以及血液检出嗜异性凝集抗体和EB病毒抗体为特征.

    作者:何美玲;卢景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56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γ射线后分别胃饲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和川芎嗪,分别于照射后第3、7和14日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及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数,分析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面积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组于照射后第3、7和14日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川芎嗪组VEGF的表达水平在第3和7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第14日恢复正常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VEGF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调压益心胶囊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5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调压益心胶囊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0例ISH患者随机分为调压益心胶囊治疗组50例和卡托普利对照组30例,进行服药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显效率比较,治疗组(64.00%)明显优于对照组(43.33%,P<0.05).2组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LVH)有关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大都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另外,在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和血脂异常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压益心胶囊和卡托普利对ISH和LVH均有显著的调控和逆转作用;调压益心胶囊还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和血脂异常.

    作者:杨宁;胡勤辉;程廉;卢冬初;刘明元;汤益明;韩慧玲;邱席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牛珀至宝微丸对蛋白激酶C调控内毒素诱导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蛋白激酶C(PKC)调控(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PKC活性测定法观察LPS对PKC的激活作用,用Griess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生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iNO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基因转染及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研究牛珀至宝微丸调控LPS刺激RAW264.7细胞对iNOS启动子活性的诱导作用及其与PKC的关系.结果:牛珀至宝微丸可负调节LPS刺激RAW264.7细胞引起的PKC磷酸化激活和膜移位,并可延长PKC抑制剂H-7下调NO作用时间.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牛珀至宝微丸可抑制LPS刺激诱导的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并可增强H-7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的作用.结论:牛珀至宝微丸抑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所致的NO生成增加,其机制之一是量效与时间两方面抑制PKC激活和细胞内钙增加,从而影响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作者:魏志军;杜少辉;黄洁;张悦;廖欣;万兰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采用卡托普利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HF63例,并设单纯应用西医综合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4.60%,总有效率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33.87%和72.58%(P均<0.01);治疗顽固性CHF显效率64.00%,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组随访0.5~1.5年,其CHF复发率分别为11.11%和34.92%,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和59.68%(P均<0.05).结论:卡托普利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有显著疗效,不但能改善症状,还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作者:耿曙光;丁建东;王国飞;刘殿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