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红梅;金文胜;符启锐;郭燕燕

关键词:沙格列汀, 阿卡波糖, 老年,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7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FPG、P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PB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PBG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ns均明显的升高,HOMA-IR均明显的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ins、HOMA-IR改善情况明显优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用于治疗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将锁定钢板应用于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58例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骨折愈合及术后恢复优良为89.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具有良好平整性,骨折线消失或模糊.结论 对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固定效果,总体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黄孟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和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对比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例)选择硬膜外阻滞,对照组(n=30)选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生理体征指标、简易智能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及术后的POCD发生率.结果 (1)两组老年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受教育年限、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老年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手术30min、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时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手术后1d、3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手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POCD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全麻.因此,麻醉师在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条件后,若无特殊情况,可尽量选择硬膜外阻滞.

    作者:严恺舒;赵崇汉;陈珍爱;卢贵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降压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通过超早期强化降压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3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治疗后3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d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为(65.2±8.4)分,NIHSS评分为(11.3±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6)分和(16.2±4.8)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脂水平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血脂水平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结直肠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清晨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血脂、血清标志物水平,并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价值.结果 两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C、LDL-C、HDL-C水平较低,CEA、CA199、CA125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灵敏度(86.96%)、准确度(90.79%)均高于CEA、CA199、CA125单项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结直肠癌病情预后具有密切关系,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诊断结直肠癌,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杨创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复苏3h后,对照组血清pH值为6.79±0.07,低于观察组的7.32±0.09,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3d并发症与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7.81±0.23mmol/L、11.69±1.52s、37.15±3.75s、61.67%,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4.62±0.45mmol/L、10.10±1.56s、29.22±3.66s、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及预后效果.

    作者:夏祖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YKL-4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对YKL-4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炎症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依照ACT评分系统将其分为A组20例和B组30例,选取50例正常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的YKL-40水平,血清总IgE水平、血常规结果、FEV1%pred及ACT评分结果.结果 A组患者YKL-40评分与B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计数与B组和对照组比较呈现明显升高(P<0.05);B组和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YKL-40水平与血清总IgE表达无相关性,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FEV1%pred、ACT评分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者的YKL-40水平在患者血清中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肺功能的增强而降低,因此能够作为血清学指标中一项反应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的指标.

    作者:杨春花;郑红英;杨金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神经功能的效果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为(16.1±2.7)ng/L,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43.9±4.5)μg/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量为(9.1±3.7)ml,周围水肿量为(5.9±3.3)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1±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明显减轻或者消除患者颅内的血肿占位,快速降低颅内压,有效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来改善机体水肿,保护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吉康荣;李康成;陈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剂量为1g/kg,对照组剂量2g/kg,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发热、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改善时间比较(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86%,与观察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疗效确切,1g/kg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达到2g/kg剂量的临床效果,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类似,临床可选择1g/kg作为丙种免疫球蛋白首选剂量.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7.41%)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4,P=0.0120);两组患者治疗后SCC、CA125、CEA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C、CA125、CE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常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6例,根据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各22例.三组均在围手术期血糖监控下实施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三组血糖水平、术前准备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三组血糖水平、术前准备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中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术后感染率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优良率和中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优良率高于高水平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有助于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

    作者:仝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CSF、IL-8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M-CSF、IL-8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8例RA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给予观察组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SF、IL-8、CRP、ESR、RF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M-CSF、IL-8、CRP、ESR、R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MID、T-P1NP明显升高,β-CTX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N-MID、T-P1NP明显高于对照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RA患者血清M-CSF、IL-8等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得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诊治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100mg/次),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100mg/次)联合辛伐他汀(1次/d,20mg/次),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朝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瓷冠与金属烤瓷冠的用于牙齿修复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牙齿修复患者分别采用瓷冠和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牙齿修复患者240例.按照选取的牙冠类型分为瓷冠组和PFM组各120例.瓷冠组患者给予全瓷冠进行修复,PFM组患者给予钴铬合金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对比修复后2周及1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评价.结果 瓷冠组修复后2周及1年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96.67%,均明显高于PFM组的80.83%和7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瓷冠组修复效果评分为8.29±1.42分,PFM组修复效果评分为6.22±1.63分,瓷冠组评分明显高于PF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修复1年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瓷冠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低于PF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瓷冠进行牙齿修复,近远期修复效果均明显优于金属烤瓷冠,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相对更高,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瓷冠进行修复.

    作者:陈慧芝;吴丹妮;陈慧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卡培他滨联合洛铂对比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进展期胃癌D2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卡培他滨联合洛铂以及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胃癌D2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接受进展期胃癌D2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洛铂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34%、70.2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为主(34.0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以神经毒性为主(27.7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8.94%、53.19%,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年生存率的比较上,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Ⅱ期患者,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80.85%vs68.09%,P<0.05).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D2术后患者而言,卡培他滨联合洛铂或奥沙利铂均是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二者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相似,但洛铂方案3年生存率更高.

    作者:欧阳考滨;何樱;袁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出血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行镇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率(HR)、血压(MAP)、呼吸频率(R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G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过程中HR、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给药30min起,观察组患者RR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h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对照组低,GCS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不良事件的药物干预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帮助患者达到清醒镇静,且无呼吸抑制作用,不良反应程度低,是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作者:刘良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2日~2016年4月22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6.89±5.28)ml、手术时间(42.62±6.38)min、下床活动时间(20.85±3.95)h、住院时间(4.69±1.85)d、治疗后一天VAS评分(2.11±0.65)分、治疗后三天VAS评分(0.38±0.41)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ALT(48.43±29.73)μ/L、AST(95.51±6.98)IU/L-1、ALB(36.73±5.28)g/L-1、血尿素(5.53±1.99)mmol/L、腹内压(6.42±1.47)mmHg、膀胱压(6.85±2.58)cmH2O、6个月后的复发率(0.00%)、12个月后的复发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实施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能够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陈志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皮下腺体全切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NAC)复合体乳腺皮下腺体全切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NAC复合体乳腺皮下腺体全切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乳腺美观度,以及3年后生存率、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乳腺美观度的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内生存率、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NAC复合体乳腺皮下腺体全切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效果较佳,可以有效提高术后乳腺的美观度,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莫永泮;杨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均接受钼靶X线与螺旋CT检查.将两种方式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钼靶X线检查及螺旋CT阳性检出率,均低于病理诊断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联合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同病理学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的准确度及灵敏度略低于螺旋CT检查,二者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均较螺旋CT检查或钼靶X线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略高于钼靶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对钙化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早期采用螺旋CT与钼靶X线诊断均有一定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泉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视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视功能.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58例病例(116只眼)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裸眼远中近视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敏感度和立体视锐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在33cm、50cm和70cm视力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在离焦范围上具有显著优势,在立体视锐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脱镜、近距离和中距离视力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方面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够使患者获得全程视力,并且显著提升患者中距离视力和视觉质量.

    作者:陈钦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n=46)与对照组(超声乳化吸除术,n=46).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眼压水平均恢复到术前状态,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46)、15.2%(7/4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