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王素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应用于儿童拔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门诊2016年2月~2017年9月98例行拔牙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儿童给予利多卡因进行神经组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0%(χ2=5.795、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无痛、重度疼痛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9,t=4.165、P=0.041),而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3、P=0.225,t=1.885、P=0.170);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t=-50.7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χ2=5.79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利多卡因运用于儿童拔牙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具有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具备较高临床实施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运用推广.
作者:谢伟珍;吴灿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自拟调肝汤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肝囊肿患者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调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T、TBil和DBil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自拟调肝汤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囊肿患者的肝功能,促进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邱汉松;詹树春;陈普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94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化疗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措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及SDS分值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5项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症状量表评分中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单一症状量表评分中失眠、食欲减退、腹泻3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体健康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情志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等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余红萍;项颖卿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将其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指导手术治疗的27例视作观察组,另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20例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用时、骨折恢复时间、出血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为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3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指导手术能保证手术固定的有效性,提升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有推广价值.
作者:欧治平;谢沛军;刘海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妇康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对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症状改善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新密市中医院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8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妇康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月经量、血红蛋白(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3.81%(31/42),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14/42)低于对照组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水平、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月经失血评估表(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康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小子宫内膜厚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尚彩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IL-6和TNF-a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IL-6、TNF-a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VC、FVC、FEV1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和TNF-a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以及治疗后3个月IL-6和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IL-6和TNF-a水平,促进炎症消退,改善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常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三烯酮胶囊对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EP患者9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7.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月经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月经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EP,可显著减小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月经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思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的120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泪腺分泌值、BUT、FLS及Schirmer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泪腺分泌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UT、Schirmer、FL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理想,可推广使用.
作者:罗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血栓弹力图(TEG)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归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不存在妊娠期高血压且健康足月的产妇归入参照组,两组均接受TEG检查,观察TEG特点,并分析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血清尿素(UREA)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比参照组明显更长(P<0.05);观察组TEG中反应时间(R)值比参照组明显更大,α角显著变小,凝血综合指数(CI)负值增大(P<0.05);TT与R、α角及CI相关,血小板水平与α角、CI及大振幅(MA)显著相关(P<0.05).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呈低凝状态,血栓弹力图的应用能有效鉴别.
作者:黄秋明;朱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产结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结合胎膜早破孕妇6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早产无胎膜早破孕妇6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具体妊娠结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16.92%和6.15%,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3.85%和4.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窘迫、低体质量(<2.5kg)、新生儿心血管疾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十分巨大,为使其所受伤害降低,在生产前需做好相应治疗和护理工作.
作者:李厦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合约式干预对35岁以上育龄妇女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运用《高危人群筛查表》筛查选取200例35岁以上育龄妇女高血压高危人群,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使用合约式干预方法组)与对照组(未使用合约式干预方法组)各100例,分别观察两组妇女的生活习惯改善情况与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妇女在生活干预效果(有效率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约式干预方法能够改善35岁以上育龄妇女中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生活方法并帮助其实现血压控制,达到减少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改善高危人群妊娠结局.
作者:郑蕾;朱媛;江荔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Beclin1、Livin、nm23-H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与试验组(异位内膜)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Beclin1、Livin和nm23-H1的表达,并分析Beclin1、Livin、nm23-H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现为阳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现为阴性者显著多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前后COX-2、PGE2、TNF-α含量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OX-2、PGE2、TNF-α指标显著下降.试验组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达为阴性时,其COX-2、PGE2、TNF-α 含量显著低于表达为阳性者.结论 Beclin-1、Livin和nm23-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演化及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有助于COX-2、PGE2、TNF-α表达水平的降低,而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达与COX-2、PGE2、TNF-α含量存在一定内在关联.
作者:凌学民;黄建;骆慧芳;冯春宇;王建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7年5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评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2.68%(38/41)较对照组73.17%(30/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较对照组24.39%(10/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灿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张立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CIS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收治的8例CIS患者,记录其人口学资料、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及其抗体水平、视觉诱发电位、脑和脊髓MRI检查结果,随访病情变化,结合文献报道分析CIS转归特点.结果8例中男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1:1.6,起病年龄(32.1±12.3)岁,表现视神经炎4例、脊髓炎1例、脑干脑炎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1例、播散性脑脱髓鞘1例.8例患者ELISA法检测AQP-4抗体阳性1例.MRI病灶分别位于大脑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双侧脑室旁、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节段等.随访发现1例30岁ADEM患者距首次发病28个月时转化为MS,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病情缓解.结论 根据患者资料及文献报道可知CIS临床表现多样;ADEM、空间多发性CIS更易演变为MS;女性、视神经炎、脊髓病灶长节段、血清AQP-4Ab阳性可能是CIS向NMO演变的危险因素.对CIS患者应长期随访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明确病情转化及积极治疗.
作者:王俊峰;李慧卿;莫志怀;雷俊杰;腾晓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缺血前预处理对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选取42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无缺血再灌注情况)与实验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并检测药物预处理对于减轻损伤的效用和作用机制,同时利用人神经细胞体外模型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的血脑屏障模型.结果 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缺血体积较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有明显降低,且TNF-α、iNOS水平同样低于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后进行相关处理再复氧脑组织匀浆的自发化学发光速度有所降低,SOD、AT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前预处理理(NO抑制剂前列腺素E及丹参单体764-3)再进行复氧对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凯胜;盘庆飞;黄贤;李圣海;何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勃起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组行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IEF-5评分均明显升高,FS-14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S-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I级患者明显增加,且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显微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显著的提高男性的勃起功能,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加以运用和推广.
作者:熊涌;万文员;姚文亮;夏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150例产前超声疑为胎儿主动弓异常患儿,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和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心脏筛查检查,并与产后超声检查或尸检结果 相对比,探讨两种方法诊断的有效性.结果150例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检诊断主动脉弓异常阳性85例,阴性65例.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68例、阴性82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异常胎儿阳性85例、阴性65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7.61%、97.3%、96.92%均比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灵敏度74.11%、准确度85.3%、特异度92.3%高.结论 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胎儿诊断主动弓异常的重要切面,快速且有效.
作者:郭珍;章春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中转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6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46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先露,按旧产程标准管理进行阴道试产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2月同标准的400例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试产的第二产程时长,中转剖宫产的时机,第二产程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剖宫产率以、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6.5%)明显低于对照组(26.9%),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率(13%)亦低于对照组(15%)(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处理产程,减少潜伏期及活跃期的医疗干预,第二产程充分试产,使阴道自然分娩率提高,中转剖宫产率降低;但第二产程时长较旧产程延长后可增加孕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等不良结局,新生儿窒息率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因此还需灵活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母儿不良结局.
作者:宋惠萍;庄海颜;蓝面如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4例,分为A组5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B组62例,应用依帕司他治疗;C组74例,应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在2d后自行缓解,C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α-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胜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