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甜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张立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便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两组周排便次数、开始排便时间、大便形态恢复时间及肺部症状.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开始排便时间、大便形态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胸闷、心悸、喘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排便,改善肺部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延续性护理将是未来护理中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医疗环境和在同一个医疗环境接受不同程度的协调和连续性护理,通常指的是从医院到家庭的扩展,包括出院计划、转诊,以及病人返回家庭或社区后继续进行的随访和指导.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与国外相比,国内延续性护理相对比较落后,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护理措施、干预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延续性护理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各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等方面展开综述,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成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标准化护理的模式,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国内医疗负担,实现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分级诊疗的新型医疗背景下,为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广大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夏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8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较对照组72.73%(32/44)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ADL评分,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刘晓梅;王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应用于儿童拔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门诊2016年2月~2017年9月98例行拔牙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儿童给予利多卡因进行神经组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0%(χ2=5.795、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无痛、重度疼痛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9,t=4.165、P=0.041),而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3、P=0.225,t=1.885、P=0.170);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t=-50.7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χ2=5.79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利多卡因运用于儿童拔牙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具有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具备较高临床实施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运用推广.
作者:谢伟珍;吴灿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7年5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评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2.68%(38/41)较对照组73.17%(30/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较对照组24.39%(10/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灿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特布他林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78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浩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接诊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从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IL-6和TNF-a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IL-6、TNF-a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VC、FVC、FEV1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和TNF-a水平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以及治疗后3个月IL-6和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IL-6和TNF-a水平,促进炎症消退,改善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常卫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缺血前预处理对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选取42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无缺血再灌注情况)与实验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并检测药物预处理对于减轻损伤的效用和作用机制,同时利用人神经细胞体外模型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的血脑屏障模型.结果 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缺血体积较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有明显降低,且TNF-α、iNOS水平同样低于假手术对照组与缺血后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后进行相关处理再复氧脑组织匀浆的自发化学发光速度有所降低,SOD、AT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前预处理理(NO抑制剂前列腺素E及丹参单体764-3)再进行复氧对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凯胜;盘庆飞;黄贤;李圣海;何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规范化管控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规范化管控,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给予疼痛护理护理规范化管控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刚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4例,分为A组5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B组62例,应用依帕司他治疗;C组74例,应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在2d后自行缓解,C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α-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胜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啰音、气喘、哮鸣音消退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可减少患儿咳嗽、啰音、气喘、哮鸣音等症状的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单化瑞;单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优质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科室自从2015年9月起采用五常法进行优质病房服务,运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价实施五常法后1、2、3、6个月时的效果.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相关病区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一次性物品管理较好,准备工作耗时减少(P<0.05),但3个月后与6个月后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药品发放与储存更为完善,工作压力显著降低(P<0.05),但3个月后与6个月后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抢救设备备用情况无变化.患者满意率实施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可不断改善医疗护理质量,有助于对住院患者进行优质的病房服务.
作者:麦娴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150例产前超声疑为胎儿主动弓异常患儿,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和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心脏筛查检查,并与产后超声检查或尸检结果 相对比,探讨两种方法诊断的有效性.结果150例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检诊断主动脉弓异常阳性85例,阴性65例.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68例、阴性82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异常胎儿阳性85例、阴性65例.增加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在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7.61%、97.3%、96.92%均比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灵敏度74.11%、准确度85.3%、特异度92.3%高.结论 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胎儿诊断主动弓异常的重要切面,快速且有效.
作者:郭珍;章春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中转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6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46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先露,按旧产程标准管理进行阴道试产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12月同标准的400例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试产的第二产程时长,中转剖宫产的时机,第二产程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剖宫产率以、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6.5%)明显低于对照组(26.9%),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率(13%)亦低于对照组(15%)(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处理产程,减少潜伏期及活跃期的医疗干预,第二产程充分试产,使阴道自然分娩率提高,中转剖宫产率降低;但第二产程时长较旧产程延长后可增加孕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等不良结局,新生儿窒息率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因此还需灵活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母儿不良结局.
作者:宋惠萍;庄海颜;蓝面如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有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 肘关节治疗优良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耗时与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较短,观察组的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来说,选择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便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后循环缺血(简称PCI)性眩晕患者联合使用天麻素注射液和血栓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PCI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性眩晕患者联合使用天麻素注射液和血栓通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眼震、耳鸣和眩晕等临床病症,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国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献血年龄和献血次数对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6月30日重庆市血液中心南坪采血车登记的无偿献血者56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献血者分为18~25岁、26~40岁以及>40岁三组.统计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收集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情况,分析献血年龄和献血次数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83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其中以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到2.62%,高于26~40岁和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献血者(P<0.05).观察不同年龄和献血次数的关系发现,18~25岁以及26~40岁年龄段中,1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2.34%,1次以上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1.09%,两者比较,1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与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关,对于不同年龄和首次献血者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卢敏;胡文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综合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社区管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干预模式,一年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的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价综合性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作者:欧松平;吴海棠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