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夏敏

关键词: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 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延续性护理将是未来护理中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确保病人在不同的医疗环境和在同一个医疗环境接受不同程度的协调和连续性护理,通常指的是从医院到家庭的扩展,包括出院计划、转诊,以及病人返回家庭或社区后继续进行的随访和指导.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与国外相比,国内延续性护理相对比较落后,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护理措施、干预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延续性护理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各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等方面展开综述,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成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标准化护理的模式,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国内医疗负担,实现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我国分级诊疗的新型医疗背景下,为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广大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在儿童拔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应用于儿童拔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门诊2016年2月~2017年9月98例行拔牙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儿童给予利多卡因进行神经组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0%(χ2=5.795、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无痛、重度疼痛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9,t=4.165、P=0.041),而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73、P=0.225,t=1.885、P=0.170);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t=-50.7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χ2=5.79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利多卡因运用于儿童拔牙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具有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具备较高临床实施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运用推广.

    作者:谢伟珍;吴灿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肠内营养混悬液,1500 kcal/d.两组均连续治疗2w.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积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氧分压(PaO2)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1w和2w,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78.5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显著,通过调节患者体内TNF-α和IL-6水平可能是实现其疗效途径之一.

    作者:欧构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孤立综合征8例转归的前瞻性观察报告

    目的 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CIS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收治的8例CIS患者,记录其人口学资料、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及其抗体水平、视觉诱发电位、脑和脊髓MRI检查结果,随访病情变化,结合文献报道分析CIS转归特点.结果8例中男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1:1.6,起病年龄(32.1±12.3)岁,表现视神经炎4例、脊髓炎1例、脑干脑炎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1例、播散性脑脱髓鞘1例.8例患者ELISA法检测AQP-4抗体阳性1例.MRI病灶分别位于大脑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双侧脑室旁、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节段等.随访发现1例30岁ADEM患者距首次发病28个月时转化为MS,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病情缓解.结论 根据患者资料及文献报道可知CIS临床表现多样;ADEM、空间多发性CIS更易演变为MS;女性、视神经炎、脊髓病灶长节段、血清AQP-4Ab阳性可能是CIS向NMO演变的危险因素.对CIS患者应长期随访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明确病情转化及积极治疗.

    作者:王俊峰;李慧卿;莫志怀;雷俊杰;腾晓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定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员23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nT、cTnI及CK-MB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 ,分析cTnT、cTnI及CK-MB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cTnT、cTnI及CK-MB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随着时间的推移,cTnT、cTnI及CK-MB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同时间段的cTnT、cTnI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12~24h为高峰,之后,cTnT、cTnI及CK-MB水平有所下降.试验组在发病的4~24h内及3d后,cTnT、cTnI的阳性率显著较CK-MB高(P<0.05).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借鉴.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7年5月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评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2.68%(38/41)较对照组73.17%(30/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3/41)较对照组24.39%(10/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灿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4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4例,分为A组5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B组62例,应用依帕司他治疗;C组74例,应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在2d后自行缓解,C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α-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胜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将其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指导手术治疗的27例视作观察组,另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20例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用时、骨折恢复时间、出血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为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3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PACS及Mimics指导手术能保证手术固定的有效性,提升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有推广价值.

    作者:欧治平;谢沛军;刘海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sICAM-1、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抑制机体高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量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颅内血肿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出血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张峰涛;赵中甫;王冠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20例,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二黄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黄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机体内高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汪友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有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 肘关节治疗优良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耗时与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较短,观察组的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来说,选择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便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与睡眠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与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PSQI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PSQ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盐酸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与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付艳梅;陈开华;陈尚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Ki-67抗原表达在肺腺癌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阐明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在肺腺癌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肺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Ki-67抗原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表达量高低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瘤组织大小与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并不存在相关性;而手术预后方面,预后良好组(无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的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而预后不良组(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手术后预后不良有关;Ki-67抗原表达的高低与手术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Ki-67抗原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肺腺癌的手术预后有着相关性.

    作者:吕坤;洪琼川;魏春勇;曾秋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血栓弹力图特点

    目的 探究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血栓弹力图(TEG)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归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不存在妊娠期高血压且健康足月的产妇归入参照组,两组均接受TEG检查,观察TEG特点,并分析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血清尿素(UREA)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比参照组明显更长(P<0.05);观察组TEG中反应时间(R)值比参照组明显更大,α角显著变小,凝血综合指数(CI)负值增大(P<0.05);TT与R、α角及CI相关,血小板水平与α角、CI及大振幅(MA)显著相关(P<0.05).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呈低凝状态,血栓弹力图的应用能有效鉴别.

    作者:黄秋明;朱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献血年龄和献血次数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献血年龄和献血次数对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6月30日重庆市血液中心南坪采血车登记的无偿献血者56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献血者分为18~25岁、26~40岁以及>40岁三组.统计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收集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情况,分析献血年龄和献血次数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83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其中以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到2.62%,高于26~40岁和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献血者(P<0.05).观察不同年龄和献血次数的关系发现,18~25岁以及26~40岁年龄段中,1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2.34%,1次以上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1.09%,两者比较,1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与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关,对于不同年龄和首次献血者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卢敏;胡文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同期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与序贯化疗联合放疗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术后辅助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行同期放化疗,对照组59例序贯化疗联合放疗.两组患者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以及分期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在3年之内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2年生存率与3年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3年生存率与2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降低晚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与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方面,同期放化疗比序贯放化疗更有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不受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的影响.

    作者:饶建;林秀欣;李春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综合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社区管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干预模式,一年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的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价综合性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作者:欧松平;吴海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LEEP刀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LEEP刀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CIN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41例.对照组给予LEEP刀宫颈锥切术;观察组给予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前、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阴道排液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V感染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排液量≤月经量发生率90.24%(37/41)高于对照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感染率14.63%%(6/41)低于对照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无病例脱落,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采取LEEP刀+术前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HPV感染率与复发率较低.

    作者:张俊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院前护理联合优化急诊护理对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研究院前护理联合优化急诊护理对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酒精中毒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接院前护理联合优化急诊护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纯的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意见,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后以及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优化急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院前护理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患者的疾病治疗满意度明显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麦红;李芬兰;黄雪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Beclin1、Livin和nm23-H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Beclin1、Livin、nm23-H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与试验组(异位内膜)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Beclin1、Livin和nm23-H1的表达,并分析Beclin1、Livin、nm23-H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现为阳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现为阴性者显著多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前后COX-2、PGE2、TNF-α含量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OX-2、PGE2、TNF-α指标显著下降.试验组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达为阴性时,其COX-2、PGE2、TNF-α 含量显著低于表达为阳性者.结论 Beclin-1、Livin和nm23-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演化及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有助于COX-2、PGE2、TNF-α表达水平的降低,而Beclin1蛋白、Livin蛋白、nm23-H1蛋白表达与COX-2、PGE2、TNF-α含量存在一定内在关联.

    作者:凌学民;黄建;骆慧芳;冯春宇;王建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