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联素受体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李金金;张喆

关键词: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人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均在骨骼肌丰富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小鼠AdipoR1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AdipoR2则主要在肝脏表达.AdipoR1/R2的表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此外,AdipoR1/R2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脂联素受体研究的逐步深入,将加深对脂联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从而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及其抑制剂与2型糖尿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主要负调控因子,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PTP-1B通过使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酪氨酸去磷酸化而阻断胰岛素的信号转导.2型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PTP-1B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明显提高,引起胰岛素抵抗,而PTP-1B基因敲除鼠胰岛素敏感性却升高.因此,深入研究PTP-1B及其有效的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丁玉静;刘德敏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目前有很多致力于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研究,包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抗炎药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作者:周薇薇;王卫庆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胚胎胰腺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胰腺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形态发生;内分泌和外分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细胞的成熟和完善.以前由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对胰腺发育的研究主要是在单因子层面上进行.目前多因子在胚胎胰腺的时空表达以及其调控胚胎胰腺的发育和功能细胞的成熟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外周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等都参与了胰腺发育的调节过程,对内外分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吴军;德伟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脂联素受体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人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均在骨骼肌丰富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小鼠AdipoR1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AdipoR2则主要在肝脏表达.AdipoR1/R2的表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此外,AdipoR1/R2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脂联素受体研究的逐步深入,将加深对脂联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从而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金金;张喆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糖尿病中的氧化损伤与抗氧化研究进展

    活性氧簇(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新研究显示线粒体ROs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共同基础.ROS催化脂质、蛋白质/氨基酸及DNA所形成的某些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产物,有望成为反映氧化损伤的理想生物标志.近来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瑞格列奈、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兼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杨前勇;邹大进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饮酒与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慢性疾病.多项临床观察表明,适量、中等度饮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其可能机制包括适量饮酒升高机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内慢性炎症状态等.

    作者:徐瑜;刘超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前脂肪细胞因子-1在脂肪细胞分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由前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可抑制脂肪的生成.并可能通过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底物/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ref-1和Notch/HES-1/Pref-1通路,调节下游有关糖脂代谢基因的表达.大的可溶性Pref-1片段能以内分泌的方式抑制体内脂肪细胞的分化.以上研究为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新的认识.

    作者:李圣贤;宋怀东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Ghrelin对胰腺功能的影响

    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泌剂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作为中枢神经-消化器官轴系统中的多肽,ghrelin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和消化系统(胃、肠、胰腺)中.Ghrelin具有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肠蠕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食欲、调节能量代谢等多种作用.研究证明,ghrelin不仅影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而且也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这为今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张建生;薛承锐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胰升糖素样肽-1与β细胞量

    胰升糖素样肽-1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促泌素.近年发现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与其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后,可激活促进细胞增生和抗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β细胞增生,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对维持甚至增加β细胞量和改善β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因此,胰升糖素样肽-1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靶点.

    作者:李龙英;肖谦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IL-12及IL-10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Th)1占优势.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表达增加,在该病的诱发及慢性迁延中起重要作用,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下调也与该病有关,且随病情变化二者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因此,这些细胞因子可作为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并且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使失衡的Th1/Th2细胞趋于平衡.这可能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开拓一条新途径.

    作者:李宏;刘戈力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GPR54和kisspeptins与青春期启动

    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和kisspeptins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两组肽类物质,kisspeptins是GPR54的配体,二者与青春期启动密切相关.大鼠GPR54突变者不能进入青春期,人类GPR54突变者出现性腺功能低下.动物实验表明,kisspeptins通过GPR54引起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可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水平.

    作者:曾燕;熊丰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神经酰胺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神经酰胺是脂质第二信使,可在多个水平上阻断胰岛素信号转导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并参与了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此外,神经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对细胞增殖、生长、凋亡的调控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神经酰胺作用及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峻菱;徐勇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反馈调节其自身的分泌.胰岛素通过存在于β细胞的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直接作用于β细胞,抑制其内质网上的Ca2+-ATP酶活性,使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C,诱导胰岛素分泌,对β细胞分泌起正反馈调节;还可通过旁分泌作用于β细胞周围的δ细胞及α细胞,对其自身分泌进行负反馈调节.同时,胰岛素反馈调节途径还受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儿茶酚胺以及瘦素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邱海燕;袁莉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Ghrelin与能量平衡及糖代谢的关系

    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第一个内源性配体,具有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摄食、减少脂肪利用等作用,并与胰岛素、瘦素等相互作用,影响能量平衡及糖代谢,因而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ghrelin的作用对研究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淑颖;刘戈力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糖尿病心肌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变是糖尿病心脏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和心功能不全.研究提示,糖尿病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功能改变,凋亡增加,促使心肌纤维化的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异常表达.这些发现揭示,糖尿病从多个方面损害心肌细胞,引起心室重构,这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陈红梅;余细勇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心房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心房利钠肽属于利钠肽家族,其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环鸟苷酸水平升高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心房利钠肽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作用,在维持血压,水、钠平衡以及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穆成;郭刚;张镜宇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多元醇通路和蛋白激酶C激活等途径均可增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应用α-硫辛酸,维生素C、E和褪黑素等抗氧化治疗将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龚小花;郑景晨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生长激素(GH)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等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GH发挥生理作用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GH受体(GHR)结合,由GHR介导将信号传入细胞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GHR基因突变可导致空间构象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使信号不能正常转导,进而影响GH生理效应的发挥.本文就GHR基因异常与人体生长障碍以及颅面发育的关系作一分析,同时阐述GHR基因研究对人体生长以及颅面发育的生理病理过程的重要意义.

    作者:楚冬梅;孙桂香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KATP通道开放剂与β细胞休息学说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持续的糖毒性可加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大量研究表明,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开放KATP通道,可强制过度疲劳的β细胞休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内胰岛素含量,恢复了胰岛素的脉冲式分泌,从形态和功能上保护了β细胞.适度的胰岛休息可以减轻β细胞的代谢压力,提高β细胞功能,是值得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娟;邹大进 刊期: 2006年第z1期

  •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与胰岛β细胞凋亡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胚胎组织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各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完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信号途径为胰岛β细胞生存所必需;磷脂酰肌醇3激酶激活是重要的抗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可能为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核因子κB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抗凋亡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尚无充足证据做出结论.

    作者:傅静奕;傅祖植 刊期: 2006年第z1期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