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韩海霞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效果及对呼吸道感染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气管切术治疗患者105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影响及呼吸道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术后对照组褥疮、肺炎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气管切开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促进医患和谐发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出血应用卡贝缩宫素配合宫腔水囊填塞的价值

    目的 探讨卡贝缩宫素配合宫腔水囊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应用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宫腔水囊填塞+静注普通缩宫素,试验组应用宫腔水囊填塞+静注卡贝缩宫素.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卡贝缩宫素配合宫腔水囊填塞止血,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秀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开放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慢性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慢性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禹凤普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Pass技术矫治安氏II1伴牙列中度拥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Pass矫治系统治疗安氏Ⅱ1类错合畸形伴牙列中度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安氏Ⅱ1伴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应用Pass矫治器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重叠,测量矫治前后支抗磨牙的前移量.结果 40例患者平均矫治疗程15.7±3.4月,矫治后上颌磨牙近中移动2.5mm;下颌磨牙近中移动2mm.结论 运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伴中度牙列拥挤患者,在没有使用其他口内或者口外增强支抗装置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支抗磨牙的前移,矫治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郑莹;熊玮;田晶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保乳手术治疗65岁以上妇女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65岁以上妇女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ACT-B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等占比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65岁以上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可保留女性第二性征,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金现;余智涛;温建燔;许晓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糖尿病足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糖尿病足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75例,观察组予以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治疗,常规组予以传统纱布敷料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及花费.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50例(6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5例(46.67%)(P<0.05).结论 应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治疗糖尿病足创面,可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率,但花费相对较高.

    作者:林永洁;罗文洁;刘惠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与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患者,将其按奇偶排序,64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64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松生;连艳红;尤笑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出生后1周内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量及1个月内出院和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1周内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量及1个月内出院和病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应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更有利于患儿体质的恢复,可促进患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的增长,患儿的康复情况也更优.

    作者:魏宁;崔岢丰;任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52例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脱垂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后壁修补术,观察组进行改良式子宫切除术加联合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效果及阴道总长度、术后性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失败或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总长度及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性生活质量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或根尖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牙髓炎或根尖炎采取氢氧化钙糊剂与根管治疗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的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在根管治疗中予以樟脑苯酚溶液进行根管消毒,观察组在根管治疗中予以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根管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根管封药后,观察组发生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髓炎或根尖炎根管治疗中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治疗期间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韵晴;杨志雄;王丽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依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研究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检出状况和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确诊率80%高于对照组52.50%,漏诊率20%低于对照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积液检出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高于CT诊断,检查的安全性和检出率相对更高,建议临床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

    作者:谢占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清S-100B、NS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梗死(ACI)早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AC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5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100B、NSE水平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梗死体积、不同预后ACI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S-100B及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S-100B及NSE水平越高(P<0.05);患者梗死体积越大,血清S-100B及NSE水平越高(P<0.05);预后评估良好患者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评估不良患者(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S-100B及NS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起病后早期即可预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可能,且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梗死体积越大、预后越差者,其血清S-100B及NSE中水平更高.

    作者:兰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功能康复的心理护理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PFNA手术治疗的IFF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和2个月Harri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2个月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老年IFF患者PFNA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作者:齐咏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生化检验中血液胆固醇异常与ApoB代谢缺陷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血生化检验中血液胆固醇异常与载脂蛋白B(ApoB)代谢缺陷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行体检的3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181例血脂异常患者(观察组)纳入研究,对以上576名研究对象进行FBG、2hPBG、TG、TC、LDL-C、HDL-C、ApoB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各项血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ApoB与其他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继发性血脂水平异常比例(81.22%)明显高于原发性血脂水平异常(1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2hPBG、TG、TC、LDL-C、HDL-C、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ApoB与FBG、2hPBG、TG、TC、LDL-C、HDL-C等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以继发性为多见,血脂异常者FBG、2hPBG、TG、TC、LDL-C、HDL-C等水平有异于健康人群,ApoB的代谢缺陷与血胆固醇异常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陶林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头颈CT血管成像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头颈CT血管成像(CTA)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TIA患者,采用CTA检查、ABCD2评分评估TIA后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CTA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 7d、90d脑梗死发生率与ABCD2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TA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发作后7d、90d脑梗死发生率的AUC分别为0.814(95%CI0.709~0.876)、0.846(95%CI0.769~0.915)高于ABCD2评分预测脑梗死发生率的AUC(P<0.05).结论 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可有效预测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作者:邵晓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患儿98例,回顾性分析其腹部X线检查和彩超检查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彩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彩超诊断影像特征为门静脉内散在的颗粒状高回声区;肝静脉内斑片状的高回声区;肠壁增厚、腹腔积气及积液等.彩超单独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阳性率(75.51%)显著高于腹部X线单独诊断(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X线和彩超联合诊断阳性率(93.88%)又显著高于彩超单独诊断(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早期应用彩超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行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中医综合治疗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梁伟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不同时机康复治疗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康复治疗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14d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30d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及6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高明岩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CV及SCV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病变症状,促进神经修复,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杨明花;冯艳桦;乔冠晓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围术期治疗指数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处理(FTS),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显着提高康复质量.

    作者:张世甲;韩广森;顾焱晖;任莹坤;李剑;程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的患者3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及性质、合并症、有无合并其他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有无术后感染、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进行收集.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354例病例,其中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73例,感染率为20.62%.其中呼吸道感染28例(38.36%),泌尿系感染20例(27.40%),消化道感染11例(15.07%),其他感染14例(19.18%).病原菌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30例(41.10%),假单胞菌属感染17例(23.28%),沙门菌属感染15例(20.55%),其他感染11例(15.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与年龄、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住院时间、手术方式、病变部位及性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病变部位及性质为消化道内镜治疗后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 消化内镜治疗后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病变部位及性质有关,临床上应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消化内镜后感染.

    作者:黄智敏;钟惠梅;余秀晶;方彩云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