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腔镜手术氧饱和度的影响

杨子莹;黄宁;陈祖博

关键词:麻醉诱导期, 肺保护通气, 妇科腔镜手术, 氧饱和度
摘要:探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选取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信封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VT 6ml/kg、RR16次/分、PEEP为5cmH2O),每30min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手控通气,气道压力维持40cmH2O,持续30 s);对照组采用全程通气模式均为VT 10ml/kg、RR10次/min.分别对插管前(T0)、形成气腹后(T1)、手术开始后30min时(T2)、手术开始后60min时(T3)、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峰)、平均气道压P(P平均)、计算肺顺应性(CL),并分别在T0、T1、T3、清醒拔管后吸空气5min(T5)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及肺内分流率(Qs/Qt).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效果及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两组手术均顺利,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平稳,未出现特殊情况,且两组均未出现肺部损伤现象;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P峰和平均气道压(P平均)均明显升高,对照组P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时对照组P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CL在气腹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T3和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PET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T2~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OI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拔管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Qs/Qt随着手术进行呈上升趋势,与T0时比较,两组在T3时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T5时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通气相比,对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能明显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确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5mg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40mg替米沙坦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0%、5.88%,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且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方宝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后42d复查并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2组,产后组95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练习,分析比较两组综合肌力、盆底肌电位、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结果 产后42d,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3个月,产后组盆底肌力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疲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同时提高尿失禁的控制力,对预防患者产后阴道炎症、盆腔脏器脱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喻宝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胎盘早剥不同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防措施的研究

    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胎盘早剥患者80例,分析患者病历信息,统计患者的发病诱因,不同胎盘早剥程度的临床结局以及相关预防措施等.所有患者中有明确诱发因素的患者78例,占86.67%.其中胎膜早破21例(占26.92%),妊高症36例(占46.15%),创伤10例(占12.82%),羊水过多3例(占3.85%),脐带因素4例(占5.23%),催产素使用不当3例(占3.85%),多胎妊娠1例(占1.28%).无明显诱因者12例,占15.38%.其中I度患者41例(占45.56%),Ⅱ度患者23例(占25.56%),Ⅲ度患者26例(占28.89%).并且胎盘早剥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阴道出血、腹痛、胎心异常、血性羊水、休克以及板状腹等.休克患者中I°0例,Ⅱ°3例,Ⅲ°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板状腹患者Ⅰ°1例,Ⅱ°4例,Ⅲ°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度胎盘早剥患者胎儿的三种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预防胎盘早剥诱因,及时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降低母儿的死亡率.

    作者:温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应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憩室患者7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回顾分析经阴道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本次经阴道手术手术时间为(53.3±12.7)min、术中出血量为(147.8±11.8)ml、住院时间为(4.1±1.3)d,同时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为术中出血3例,术后感染1例,发生率为5.3%;治疗前患者经期时间大于一周、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依次为78.9%、15.8%、59.2%,治疗后经期时间大于一周为5.3%,腹痛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3例,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B超图像为剖宫产切口后方出现暗区且透声差,部分患者切口处肌层消失、肌层变薄,同时楔形暗区与宫腔相连;治疗后B超检查患者暗区消失、宫腔线完整、肌层连续.临床对于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瘢痕处憩室产妇治疗时,采用经阴道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建议临床应用此种手术方式.

    作者:薛洁好;刘群英;姚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疝修补术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8例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64%、18.18%,且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时间短,且易于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疝,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邹治义;肖克敏;吴建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分析

    探析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92例,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钛膜修复膜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患者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骨高度、成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种植骨高度和成骨厚度分别为(2.52±0.34)mm和(2.67±0.58)mm,数据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01±0.29)mm和(2.22±0.37)mm(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修复手术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能够提高患者修复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有利于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临床疗效显著,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罗敬中;刘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239例置入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数38例,其余201例为非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 对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PICC置管之后,至形成血栓的时间为(17.19±2.09)d;38例血栓患者中,其中2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均在PICC置管之后的10d之内,构成比为52.63%(20/38),有30例患者形成血栓的时间在PICC置管之后的20d之内,构成比为78.95%(30/38),其余8例均在置管20d之后,构成比为21.05%(8/38);(2)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终得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如下几点:使用ESA,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以及血小板数.结论 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重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并采取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吴娟;吴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探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给予对照组服用缬沙坦分散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66.0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57%,5.36%,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治疗,较单纯服用缬沙坦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各项肾功能指标,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佘伟萍;杨伟鹏;刘奕深;林钒;刘雪彬;许钻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临床价值

    研究探讨肺癌术前的18F-FDG PET/CT诊断对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18F-FDG PET/CT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结果 ,并将其对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结果 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进行对照,计算并比较其符合率.60例肺癌患中,经18F-FDG PET/CT检查共确诊N0期患者18例、N1期患者11例、N2期患者16例、N3期患者1例,经CT检查共确诊N0期患者12例、N1期患者2例、N2期患者9例、N3期患者1例,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和40.0%,18F-FDG PET/CT显著高于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术前18F-FDG PET/CT诊断有利于提高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准确率,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祁;陈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分析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转阴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彩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性激素变化及药物干预后观察

    肝硬化失代偿期性激素变化情况及药物干预后观察.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男性肝硬化失偿期患者6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激素情况及肝硬化失偿期患者药物干预1年后性激素变化情况.失代偿期组患者T、PROG、LH、FS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失代偿期组E2、PR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组较Child-Pugh评分B、C组T显著升高、E2及RPL显著降低(P<0.05).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性激素紊乱现象,经治疗好转后性激素紊乱可有改善,T、E2、PRL含量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虞艳琦;李利生;陆明锐;宁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护理观察

    观察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护理方法 与效果.纳入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40例,全部给予心导管介入治疗,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2例实施全面护理.护理后组间比较效果.研究组并发症率相对更低,满意度高,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采用全面护理方法 效果较好,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姚卫华;阴晓婷;崔宗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及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OSAHS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OSAHS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应用手术治疗合并有口咽腔狭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总62例,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B组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下鼻甲骨折外移、低温等离子消融,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术后6个月AHI、SaO2及ESS评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疗效:A组有效率71.0%,B组有效率87.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刘创明;梁小泉;刘艳;梁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选取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益生菌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方案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对缓解不适症状、降低不良发应率、提高根除率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9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2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23.81%,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创伤,有利于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接治的4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疗法治疗.治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钙、血钾等的变化.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2.61%、52.1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功能恢复时间为、住院时间及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钾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宁海欢;卓华钦;吴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5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98例,超声检测肝脏及双侧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IMT≥1.0mm定义为动脉硬化.比较合并或不合并NAFLD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动脉硬化患病率的差异,评估影响动脉硬化的因素.结果 (1)研究人群NAFLD患病率为32.66%.与未合并NAFLD组相比,合并NAFLD组患者BMI、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更高.(2)合并NAFLD组患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NAFLD组.(3)NAFLD增加动脉硬化的患病风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及LDL-C与颈动脉IMT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增加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和患病风险.

    作者:杨枝;王丽娜;李圣坚;涂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桡骨骨不连继发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桡骨骨不连继发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资料6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选取6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0例患者全部接受尺骨节段截除术,使患者尺桡骨相对长度得到恢复,下尺桡关节获得复位,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组30例患者手术之后的桡骨以及尺骨愈合时间在10~17w,下尺桡关节全部获得准确复位,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前臂旋前平均为58.4±3.8度,旋后78.4±3.8度;依照TAM评价标准,30例患者中腕关节活动度优12例,良15例,中3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腕关节活动度优0例,良18例,中9例,差3例,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桡骨骨不连继发下尺桡关节脱位采取尺骨节段截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蒋永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择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心梗后左心衰病患,按照临床用药的不同方案进行分组:联合使用多巴胺与硝普钠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仅泵注硝普钠作心衰常规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研究组在疗效、心率、心胸比率、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半径、左室短轴缩短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而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血压上,两组则因治疗时间较短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单纯泵注硝普钠,将多巴胺与硝普钠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治疗心梗后左心衰.

    作者:张传烨;叶雪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贴对留置尿管脱管发生的影响

    探讨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贴对留置尿管脱管发生的影响.选取内科住院且留置导尿术患者60例,根据留置尿管固定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医用丝绸胶带结合高举平台固定,试验组采用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贴加3M医用丝绸胶带的方法 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更换胶布花费时间及更换胶布间隔时间,统计两组留置尿管固定后48、72h脱管状态,并调查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试验组更换胶布花费时间为(2.47±0.51)min,对照组为(2.34±0.4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更换胶布间隔时间(3.13±0.25)d较对照组的(2.26±0.13)d延长(P<0.05);试验组48h后脱管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26.67%明显降低,试验组72h后脱管发生率为6.67%(2/30)较对照组的30.00%降低(P<0.05);试验组舒适度评价(8.13±1.15)分与对照组的(6.73±1.35)分相比明显升高(P<0.05).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贴固定留置尿管能缩短更换胶布间隔时间,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脱管发生,能有效防止管道牵拉,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林群带;陈燕芬;刘露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