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美;张幼红;魏苍梅;魏成胜
探究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0例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关节软骨损伤50例,膝半月板损伤5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诊断,并将关节镜诊断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各种诊断方法 的准确率.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00%,CT诊断符合率为78.00%,MRI符合率为96.00%,MRI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关节软骨损伤Ⅳ期MRI诊断符合率为100.00%,CT诊断符合率为50.00%,MRI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软骨损伤CT与MRI诊断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94.00%)诊断符合率高于CT(80.00%),膝半月板Ⅲ级诊断中MRI(92.31%)诊断符合率高于CT(76.92%)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膝半月板Ⅰ级、Ⅱ级CT与MRI诊断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整体符合率高于CT诊断,而膝半月板损伤Ⅰ、Ⅱ级与关节软骨损伤Ⅰ、Ⅱ、Ⅲ期诊断中CT与MRI符合率相当,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主要表现在诊断膝半月板损伤Ⅲ级及关节软骨损伤Ⅳ.
作者:梁智锋;黄钰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关节损伤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后,观察组解剖复位率是92.5%,足部评分是(91.5±4.8)分,对照组解剖复位率是77.5%,足部评分是(79.6±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早期关节损伤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ICU脓毒症患者70例,根据是否发展为急性肾损伤把患者分为脓毒症AKI组(病例组)和非脓毒症AKI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生理学数据,分析脓毒症并AKI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临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全部患者28d死亡率为34.3%,脓毒症AKI组28d死亡率58.8%,其中死亡病人较好转病人高龄(年龄≥65岁),AKI分期3期,合并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未控制比例的增加而增加(χ2=7.771,4.975,8.992,3.927,13.607)(均P<0.05).(2)脓毒症AKI患者住ICU时间(P=0.002)、住ICU费用(P<0.01)均高于非AKI组.(1)影响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因素以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情况及是否合并多障碍功能障碍衰竭等为主;且脓毒症AKI患者住ICU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高.
作者:陈妙莲;李建伟;梁宏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析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疗效.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60例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生发生率是6.7%,对照组患者是50%,组间对比的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是73.3%,组间对比的差异性较大(P<0.05).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既能够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又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蔡春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8例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64%、18.18%,且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时间短,且易于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疝,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邹治义;肖克敏;吴建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研究多层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这种扫描方法 的可行性.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清远市中医院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拟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痛三联扫描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KV)与对照组(120KV),采用4分法评价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包括CT值,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比分析两组扫描长度、图像质量与ED.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扫描长度、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主动脉CT值、肺动脉CT值及冠状动脉CT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6.87±1.48)mSv,对照组的为(12.13±3.24)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的图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且辐射量较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阮卫锋;李焯洪;冯庆瑜;李会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昆山中医医院行胃镜检查检出141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体重指数.1419例患者男性占比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年龄分布中21~30岁年龄段占比相对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胆汁反流性胃炎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在21~~30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作者:金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析颅脑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不同脑梗死时间检出率、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病灶检出部位.发病<24h及48h,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48h时,两种检查方法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出病灶数量大于CT,病灶大小检出能力强于CT,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额叶、颞叶、顶叶及小脑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脑室旁及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颅脑CT与M RI均可检测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组织,MRI与CT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查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因此,在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梗死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张训平;张梅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5.2±1.5)ml、手术时间(70.1±1.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腺切除重量(38.5±2.1)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3.1±0.2)d、膀胱冲洗时间(3.1±1.1)d、残留尿(25.8±2.7)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Qmax(31.5±1.9)ml/s及生活质量评分(85.2±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石双胜;叶梦儿;刘新锋;彭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肿物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物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n=60)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剂应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曾妃发;王永建;李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析尿液八联检验联和定量尿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效果.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24例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62例仅仅接受尿八联检验,联合组患者62例在行尿八联检验的同时,联合定量尿培养,对两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联合检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验组敏感度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检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尿路感染诊断中,联合尿八联检验及定量尿培养的诊断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悦欢;张杨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比较赖氨匹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及柴胡注射液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的退热疗效及安全性.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注射用赖氨匹林0.9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A)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B)组;柴胡注射液4ml,肌肉注射(C)组.每组60例,三组同时予利巴韦林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治疗.三组退热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赖氨匹林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的退热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红宇;练贵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选取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益生菌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方案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对缓解不适症状、降低不良发应率、提高根除率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妇产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苑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口服替比夫定,对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及安全性.采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孕24、28、32、36w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治疗组同时口服替比夫定600mg/d至分娩后,对照组孕妇不作其他处理.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接种首剂重组乙肝疫苗10μg,免疫程序为0、1、6月三针法.主要观察指标为孕妇HBV-DNA含量及新生儿12个月后的HBsAg阳性率.治疗组孕妇HBV-DNA含量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3%,低于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口服替比夫定能够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作者:施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治的130例胆囊结石患者选择在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57.33±12.84)min,术中出血为(16.25±6.03)ml,肛门排气时间为(10.28±4.15)h,住院时间为(3.32±1.76)d,术后应用止痛药例数为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可保留胆囊,减少出血,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机选取接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胎盘早破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胎盘切片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对象胎盘组织发生胎盘钙化、胎膜感染、间质血管增加、纤维化蛋白沉积、合体细胞结节增加及其他病理改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对象产褥感染、阴道炎、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病理改变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不良影响,胎膜发生病理改变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梁尚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研究超声检查用于胎儿肾积水产前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在来我院产检的孕产妇中选出100例检出胎儿肾积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孕产妇均为单胎妊娠,进行超声检查,随访跟踪产后情况.生理性肾积水胎儿产前超声检查中,其肾实质厚度比病理性肾积水要厚,且肾盂前后径更小,P<0.05.预后评估上,93例活产婴儿,7例行引产术.其中有10例出生前肾积水消退;73例出生后7d内肾积水消退,10例出生后3~9个月肾积水消退,活产婴儿随访2年发现生长发育正常.随着Grignon分级的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胎儿肾积水产前诊断中有清晰的超声特征,可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产前诊断.而在预后评估上,可采用Grignon分级法进行预后的评估,指导临床医师在婴儿出生前、出生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预后.
作者:詹韶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应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憩室患者7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回顾分析经阴道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本次经阴道手术手术时间为(53.3±12.7)min、术中出血量为(147.8±11.8)ml、住院时间为(4.1±1.3)d,同时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为术中出血3例,术后感染1例,发生率为5.3%;治疗前患者经期时间大于一周、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依次为78.9%、15.8%、59.2%,治疗后经期时间大于一周为5.3%,腹痛1例、不规则阴道出血3例,治疗前后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B超图像为剖宫产切口后方出现暗区且透声差,部分患者切口处肌层消失、肌层变薄,同时楔形暗区与宫腔相连;治疗后B超检查患者暗区消失、宫腔线完整、肌层连续.临床对于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瘢痕处憩室产妇治疗时,采用经阴道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建议临床应用此种手术方式.
作者:薛洁好;刘群英;姚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