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探索慢性额窦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的额窦开放术治疗效果.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额窦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2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6.67%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P<0.05.在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治疗中,经鼻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灼良;张学斌;孙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选取我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椎体高度复位率、Cobb角、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发症(神经根损伤、钉棒松动与断裂、椎体高度丢失、伤口感染).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更好,骨折愈合更快.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术中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伤口感染和钉棒断裂.经皮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内固定效果持久,复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刁鉴伟;陈志强;赖卓志;钟宏;刘永鑫;尹知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术中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以及对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2例,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术中保温措施来加强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的体温、手术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体温对比两组无差异,观察组在术中、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前TT、APTT以及FIB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术后观察组TT、APTT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出现寒战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中保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体温有较好为稳定作用,并且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极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颖珊;李世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微创经皮肾碎石术作用于多囊肾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抛硬币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施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施以微创经皮肾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医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除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清除率70.59%,组间比较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35.29%,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10,P<0.01).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肾碎石术作用于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手术耗时短,而且对患者结实的清除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国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恢复肠蠕动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攀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对36例EVans分型为Ⅲ、Ⅳ、Ⅴ型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统计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18(12±3.5)月,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定后期功能.36例患者均顺利手术,35例安全出院,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手术时间56~125(78±16)min,术中失血200~500(250±29)ml,术后下地时间6~14(7±2)d;出院后随访31~8(12±3.5)月,33例获随访,1例随访期间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冠心病,术后12个月,按Harris评分:优22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1.8%;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沉降、松脱、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情况.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付乐良;吴志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住院的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138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 Ⅱ Ⅲ Ⅳ级,另选取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标记法进行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分别于就诊时及出院时抽血检测,并随访观察病人6个月的死亡率、再住院率作为终点事件.结果 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全血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全血NT-proBNP浓度随着NYHA分级级别增加而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238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2例,6个月内再住院23例,事件组25例,非事件组213例,两组NT-proBNP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T-proBNP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吴立华;姜阳;苏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啰音、发热、咳嗽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显著(P<0.05).给予ICU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操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作者:盘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难治性肺炎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并将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影像学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万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108例作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hEGF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L、BUT、SIT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FL、BUT、SIT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采用联合玻璃酸钠、rhEGF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产妇,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肉肌力Ⅱ、Ⅲ级较对照组更低,Ⅳ、Ⅴ级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腺肌病微无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优化子宫腺肌病微无创治疗的护理管理.选取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34),两组均予以超声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于患者出院前1d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子宫腺肌病知识调查问卷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微无创治疗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提高护理整体质量.
作者:钟婕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无痛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使用价值.随机选择我院100例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BIS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两组静脉注射地佐辛2mg、丙泊酚1mg/kg负荷量,A组缓慢追加丙泊酚至BIS值50开始进境,检查过程中分次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BIS值40~60;B组由麻醉医生凭经验追加丙泊酚至合适麻醉深度.观察比较两组麻醉前(T1)、进镜过声门(T2)、退镜完毕(T3)、麻醉苏醒时(T4)生命体征变化;手术、苏醒、留观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手术时间、留观时间及麻醉前、苏醒时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药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术中血压更平稳(P<0.05).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过程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使用患者更安全.
作者:卢泽安;郭宗荣;曾文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其中良好61例,中残16例,重残5例,植物人2例,死亡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此,需正确掌握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有效手术方法,提升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燕豪;岑卓英;梁春妍;林国庆;钟建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究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中超声引导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过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溶栓方法,观察组则使用超声引导进行穿刺溶栓.观察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失败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穿刺溶栓时间少于对照组,溶栓后屡口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中采用超声引导能够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溶栓后并发症率,保障穿刺溶栓的安全性、疗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行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7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 (1)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8(6.14±0.57)个月,其中共有1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1.05%.(2)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前后差异显著(P<0.05).(3)本组患者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分别为89.67%和9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而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世忠;叶国平;陈生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进行分组,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牵引等),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ODI评分等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5.35%比对照组患者的80.0%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在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椎间盘、脊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迎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究院前急救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5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10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院内急救治疗;干预组50例,给予院前急救处理,对这两组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6.0%,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急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气指标等,降低中间综合征、心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韦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以我院产科入住的68例重度妊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B组实施全身麻醉,C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产妇心力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及产后5 min新生儿阿氏评分情况.A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较B组以及C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产妇心力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及5min胎儿阿氏评分<7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B组以及C两组在麻醉效果、产妇心力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及5 min胎儿阿氏评分<7分发生率情况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加强术后监测,在防治母婴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结果差异,以期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对上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研究,检查方式分别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与准确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与心率失常检出率及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方面具有更快捷准确且全面的优势,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覃泳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