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研究

刘森观;刘侃;谭佰和;余煜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摘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动脉血气变化[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5例被成功拯救,拯救成功率为83.33%(25/30);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后PaO2、PH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aCO2显著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肝性脑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拯救成功率较高,并对患者动脉血气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在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

    观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在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选择本院ICU在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经鼻胃管行胃肠内营养(EN),观察组患者经鼻肠管行EN,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反流误吸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观察组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反流误吸发生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行EN,可以减少腹胀及胃潴留的发生,降低胃内容物反流以及误吸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发生VAP,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毛洁花;刘惠玲;罗健玲;果基木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究在感染性肺炎患儿诊断过程中检测PCT的应用效果.择取收治的患儿70例,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健康儿童7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PCT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PCT检测的临床价值.试验组PCT含量(11.85±4.5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0.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测阳性69例(98.57%)高于对照组的54例(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诊断过程中予以PCT检测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依据和可靠指导,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万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胃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及血凝状态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胃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及血凝状态的影响.抽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68例胃肠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用时、凝血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用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为38.24%(13/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临床实际可根据患者机体状况选取佳治疗方案.

    作者:晁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效果探究

    选取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西米替丁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支气管哮喘症状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表现为恶心和头痛,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头痛,经对症处理后,3例不良反应症状均缓解,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剑弘;唐首丹;谭杰武;黄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及组织学观察

    目的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版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的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2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约有18例(90.0%)患者发生于面部,其中鼻周6例(30.0%)、头皮4例(20.0%)、眶周3例(15.0%)、唇部3例(15.0%)、耳周2例(10.0%);仅有2例(10.0%)发生于四肢,其中小腿1例(5.0%)、手臂1例(5.0%),说明面部为基底细胞癌多发部位.20例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在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方面高于男性;年龄<30岁仅有1人(5.0%),30~50岁有4例(20.0%),>50岁有15例(75.0%),说明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群.结论 老年女性患者在该病中的发生率要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且面部是基底细胞癌的高发区域.

    作者:戎锡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阴道镜活检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对子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价值

    从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阴道镜活检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的4200例患者中选取126例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6例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活检后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对其诊断和治疗价值进行分析.阴道镜活检对子宫颈微小浸润癌的敏感度较低,漏诊率和特异度较高.在进行LEEP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126例子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在进行LEEP锥切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病变残留,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后,残留率降低.阴道镜活检进行子宫颈微小侵润癌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可以使用LEEP锥切术进行明确诊断.行LEEP锥切术的影响因素较多,术后病变残留率较高.

    作者:郑群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接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两组,轻度组和中度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ICI-Q-S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轻度组要明显低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轻度组稍高.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论病情是轻度还是中度,采取生物反馈与电刺激联合治疗均有不错效果,但轻度组效果要更好.

    作者:包存芳;梁国琼;吴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学及耐药性分析

    研究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及其耐药性.选择收治的300例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痰液标本采集,分析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致病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耐药性较强;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强;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强.通过确定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菌株分类,实施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郭利敏;郭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表随机区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经血常规、心肝肾等检查未出现异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给予高血压病患者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镇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疗效分析

    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疗效.选取甲状腺肿块大小在2~5cm的患者行腔镜手术45例(腔镜手术组)、开放手术118例(开放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引流天数、引流总量等及出现疼痛、颈部不适的例数.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引流总量均大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天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疼痛及颈部不适均较开放手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术后不适较少,且不会留有瘢痕,美容效果好,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患者接受容易,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景小松;宋展;李伟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观察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变化.选取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17(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常规组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TNF-α、IL-6、IL-17可用来判定穿孔性阑尾炎炎症程度,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疗效较好,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住院时间短、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督导式护理模式在肠梗阻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肠梗阻患者,均行导管留置保守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督导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2.68%、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导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肠梗阻导管护理中可提高疗效,利于病情康复,也能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彭俊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9例.常规组予以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胸引管留置、留院观察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胸引管留置及留院观察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3.4%明显低于常规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王国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深麻醉下SupremeTM喉罩替代气管导管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研究深麻醉下SupremeTM喉罩替代气管导管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取82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其中研究组在手术完成后采用SupremeTM喉罩将气管导管替代,对照组直接将气管导管拔除,观察比较两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情况.研究组在T1(拔管前)、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5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收缩压乘RPP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情况比较,研究组拔管反应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在深度麻醉下采用下SupremeTM喉罩替代气管导管,能将苏醒期拔管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降低.

    作者:阮建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诊断价值分析

    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参与研究,为本组患者分别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终诊断结果.CT诊断结果显示出48例胆囊癌阳性患者,诊断准确率为(55.81%),MRI诊断结果显示出71例胆囊癌阳性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56%),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在胆囊周边组织病变情况以及肿瘤浸润程度判断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国勤;刘礼健;白锡光;尹忠生;曾子娟;王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宫颈糜烂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应用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的效果观察

    分析对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应用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的效果.选取治疗的69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单纯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35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与干扰素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与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排液量、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保妇康栓、干扰素栓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排液量与出血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徐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目的 为了为临床预防新生儿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探讨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的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选取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同孕期且血糖正常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借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电化学方法测量两组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5min进行Apgar评分测定.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100B蛋白、GFAP和NSE值明显增加,而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应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脐血S100B蛋白、GFAP和NSE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并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应金;梁凤潇;苏永棉;李剑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支气管镜和NIPPV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NIPPV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治疗的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h小时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PaCO2及p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血气状况,提高有效率,降低治疗费用,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熊志刚;孔妹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门诊初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血糖代谢的干预探讨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初始胰岛素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代谢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达标率更高、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门诊初始胰岛素治疗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小兰;张嘉丽;叶雪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清宫术与预防性化疗治疗葡萄胎的临床效果研究

    研究清宫术与预防性化疗治疗葡萄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危恶变因素葡萄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清宫术治疗,治疗组在清宫术基础上采用预防性化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对照组恶变率、阴道异常流血率高于治疗组,其月经规则率和HCG降至正常率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转移症状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清宫术与预防性化疗治疗高危恶变因素葡萄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恶变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应用.

    作者:尚宝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