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樊秀丽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神经节苷脂钠,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我院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给予神经节苷脂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效果显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研究

    研究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疗效.非选择性的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入院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高频电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作者:胡登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对比研究

    探讨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采用不同矫治器的效果.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n=34)和观察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n=34),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正畸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O评分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GI、SBI、CA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牙周健康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要高(P<0.05).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疗效相似,但后者更有利维持患者牙周健康,因此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衣红梅;薛洪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探讨

    研究并探讨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苏醒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麻醉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未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七氟烷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的麻醉显著,且术后意识恢复较快,兼具安全性.

    作者:邓华军;王广有;臧凤艳;肖仙丰;赵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探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和心电图的表现.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冠心病患者89例,将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所有患者经过采取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后,比较其检测结果.经过采取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8.43%和51.69%,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出的阳性率(P<0.05).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出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隐匿型的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陈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唑吡坦联合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

    探讨唑吡坦联合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择失眠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唑吡坦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评分.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吡坦联合生物反馈对失眠症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峰菊;王晓雪;刘欣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TCT联合HPV在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状态的影响.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予血液透析及常规治疗,B组患者于A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其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其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后A组患者其各因子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比较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Cr、Bun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比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RP、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可较好的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作者:后加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探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的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水平.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率为84.45%,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65.91%(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后的评分(P<0.05).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袁平;李丽;陈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let-7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let-7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52例及相应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卵巢癌组织标本中let-7c的表达,并分析let-7c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let-7c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let-7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let-7c在卵巢癌组织中低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威;郭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全脑放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控制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控制率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总计发生6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可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不但能显著控制病灶转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研究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测闭塞再通情况,并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97.44%)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再通率(72.2%)、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再通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对有效治疗不同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显著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于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运动情况以及手术局部外观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部位外观更好,预后情况良好,既安全又实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永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5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化疗方案,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WBC低于治疗前,PLT、HGB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175.82±21.37)×109/L、HGB(96.75±2.05)g/L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化瘀方结合西医化疗治疗白血病效果显著,减轻化疗骨髓抑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现金;彭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广州市荔湾区2011~2015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分析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性病防控制措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荔湾区5种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83.22/10万,2015年为162.8/10万,各种性病发病报告数呈波动下降趋势.5种性病构成比为梅毒39.6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35.81%、尖锐湿疣11.89%、淋病9.42%和生殖器疱疹3.50%.性病性别构成男女比为0.78:1.5种性病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20~39岁,占60.57%.梅毒发病报告多为≥60岁(33.23%).荔湾区性病报告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对青壮年和重点人群(≥60岁)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张传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分析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开颅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7d统计两组优良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定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良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两组术后7d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QO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程慧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肺脑复苏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心肺脑复苏流程进行抢救,其中依据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即时组(n=52例)和常规组(n=64例),常规组患者均等待其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通过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NAP、SpO2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7d、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气管插管可有效缩短心肺脑复苏患者插管时间和提高患者NAP、SpO2水平,有利于改善复苏、窦性心律恢复效果和生存预后,且对一次插管成功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晨霞;罗宇彬;唐碧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浓度负荷量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在无痛分娩中应用不同浓度负荷量的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90例,均使用罗哌卡因,依据负荷量使用浓度不同分为A组(0.1%,n=30)、B组(0.15%,n=30)及C组(0.2%,n=30),比较3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结果 C组总产程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自然分娩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BromageI级镇痛2h内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负荷量使用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镇痛效果佳,母婴双方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杨桂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沙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探索沙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9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沙格列汀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的降糖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荣秀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配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

    探讨氟比洛芬酯配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收治64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2例对照组和32例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腹针治疗,评定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65.6%),治疗后观察组VSA、ODI评分(3.9±0.24)、(41.52±3.42)明显低于对照组(4.61±0.23)、(44.03±4.12),且P<0.05;止痛药氟比洛芬酯联合腹针治疗产后腰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覃庆媛;王迎光;贺青蓉;黄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绒毛膜性质将其分为观察组(单绒毛膜)和对照组(双绒毛膜),各25例,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多、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分别为32.00%、28.00%、20.00%、20.00%,与对照组(8.00%、4.00%、0.00%、0.00%)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42.00%、28.00%、18.00%、1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8.00%、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双绒毛膜双胎孕妇高,且前者围生儿预后差,临床应在双胎妊娠早期对绒毛膜性质进行诊断,提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预防水平,并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李萍梅;钟利若;张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研究并比较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实施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的撬拨复位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足踝功能评分.相比于切开复位组,撬拨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撬拨复位组患者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采用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及足踝功能恢复.

    作者:汤春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