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郭文涛
研究并比较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实施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的撬拨复位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足踝功能评分.相比于切开复位组,撬拨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撬拨复位组患者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采用撬拨复位联合Ilizarov支架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及足踝功能恢复.
作者:汤春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组C1、C2型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B2、B3型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宜采用保守方案治疗,B2、B3型骨折患者宜采用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董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测闭塞再通情况,并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97.44%)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再通率(72.2%)、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再通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对有效治疗不同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显著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观察急性肾衰竭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67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等一般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出院时临床疗效.血肌酐、尿素氮,两组治疗前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91.67%,高于对照组的29.03%、67.74%(P<0.05).血液净化是急性肾衰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考虑推广运用.
作者:李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蒙脱石散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蒙脱石散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疗程结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6周的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奥美拉唑、蒙脱石散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辉;陶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分析股骨近端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骨科就诊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位治疗,治疗组给予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37例(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70.00%)(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例(5.00%)明显少于对照组10例(2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低,手术情况良好.
作者:仵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讨高剂量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选取2013年3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2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剂量布地奈德800μg/d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布地奈德100μg/d雾化吸入,观察、比较两组再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炎症介质水平、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NPO)、嗜酸粒细胞离子蛋白(ECP)及肺功能指标.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及夜间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FEV1、PEF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PEF和FEV1/FVC分别为(92.73±14.82)%、(89.23±12.20)%、(83.17±13.4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62.93±10.38)%、(55.10±7.99)%、(63.88±10.41)%(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7、IL-8等炎症介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的IL-7、IL-8、NPO和EC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高剂量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高佩琦;孙永法;胡姬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观察产后访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效果.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分娩并出院产妇396例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8例.观察组为提供上门产后访视服务的产妇,对照组为辖区外居住无法提供产后访视或拒绝产后访视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情况.观察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6个月、8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平均母乳喂养时间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访视能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饮用.
作者:梁少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研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方法进行治疗,胰岛素泵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胰岛素泵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胰岛素泵组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燕;邱友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对比分析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与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住院并行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26例(n=26),同期行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的患儿22例(n=22),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经皮封堵组26例均封堵成功,2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3±13.2)min,住院时间(3.7±1.0)d.术后早期出现少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1个月随访消失.经胸封堵组21例均封堵成功,1例因残余分流>2mm术中转外科修补术,手术时间(54.7±12.5)分钟,住院时间(6.4±0.8)天,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13例.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mg/(kg.d)抗凝.经皮组和经胸组封堵器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手术时间分别为(35.3±13.2)min和(54.7±12.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住院时间分别为(3.7±1.0)天和(6.4±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移位、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介入封堵术是创伤更小、花费更少、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崔亚洲;翟波;刘垚;王鹏高;董向阳;陈忠建;陈振良;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患者粪便AKT和PI3K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检测AKT和PI3K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同一时间段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粪便AKT和PI3K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粪便AKT和PI3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7%和55.33%,均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7.33%、10.67%高(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高(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的粪便AKT和PI3K以及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达特征,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辅助结肠癌的诊断,评估结肠癌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作者:林桥凤;何凤屏;徐新;吴青松;李定云;马占忠;郭艳乐;唐盛;尹卫东;龚海涛;刘艺;林恒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分析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性病防控制措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1~2015年广州市荔湾区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荔湾区5种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83.22/10万,2015年为162.8/10万,各种性病发病报告数呈波动下降趋势.5种性病构成比为梅毒39.6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35.81%、尖锐湿疣11.89%、淋病9.42%和生殖器疱疹3.50%.性病性别构成男女比为0.78:1.5种性病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20~39岁,占60.57%.梅毒发病报告多为≥60岁(33.23%).荔湾区性病报告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仍应加强对青壮年和重点人群(≥60岁)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张传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肠癌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深度分为3组.D0组40例,D2组40例,E1组40例,分别维持麻醉深度为D0、D2期E1组.于麻醉前、手术毕、术后1天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后取上清,检测血浆ACTH、Cor、ET-1浓度.E1组手术毕及术后1天ACTH、ET-1显著低于D0组及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后、手术结束时D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于D0组及E1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深度控制在E1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研究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疗效.非选择性的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入院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高频电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作者:胡登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为7.38±0.2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的的9.28±0.7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再次住院例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运用,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状态的影响.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予血液透析及常规治疗,B组患者于A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其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其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后A组患者其各因子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比较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Cr、Bun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比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RP、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可较好的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作者:蔡良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总结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疗效,选择佳药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总计100例.按照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分为采取常规药物联合尼膜同治疗的参照组以及采取常规药物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ADL、NES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参照组,且ADL、NESS评分高于参照组,各项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革;王春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200例,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中医健康管理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中医健康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中医保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血压控制率、症状改善率、生活质量改善率、中医保健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健康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不适症状,提高其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明;冯思莹;廖建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唐氏综合征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2289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产妇于产前进行唐氏筛查,并采用基因扫描技术检测胎儿有核红细胞,以分娩后实际结果为对照,统计分析所有新生儿唐氏综合征发生及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发生唐氏综合征43例,发生率为1.88%,血清学检查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74%、97.77%、97.12%,基因检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5%、98.81%、98.7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该疾病重要的诊断方法,且可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小欢;麦慧映;曾晓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结肠癌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结肠癌患者分为均等2组,外侧入路组采取外侧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中间入路组采取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就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留观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1年后结肠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中间入路组术后并发症率、1年后结肠癌复发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P<0.05).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留观时间均明显优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且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清扫更为彻底,可降低复发率,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戴阳义;曾业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