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探析

周艳;张久强;宗轶

关键词:急性缺血中风, 早期针灸, 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
摘要: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以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NIHSS、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行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快测BNP在评估心衰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快测B型脑钠肽(BNP)在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确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心衰组)的临床资料,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136例)和重度组(64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心电图检查和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快速全血BNP水平检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心功能、全血BNP水平及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的情况.心衰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显著(P<0.05);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85%、93.75%、94.50%,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全血BNP水平有关,快测BNP可有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茹;张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比较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作者:龚河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脑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探究脑外科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就治的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各100人,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前中后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针对手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5.00%)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脑外科手术中应用麻醉药物时,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两类药物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虽然前者起效迅速、苏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短,但舒芬太尼麻醉持续时间更长、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二者均可作为脑外科手术麻醉用药且各有优势.

    作者:全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消岩方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研究

    观察自拟方活血消岩方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相关临床疗效的影响.将50例Ⅳ期NSCL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佳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消岩方,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两组化疗有效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化疗后进展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54w(5.25~34.38w),对照组为11.24w(5.01~29.8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与内科佳营养支持疗效相当,且能更有效的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作者:黄锡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探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选取接受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分析两组的效果.研究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0.64±6.58)枚、(209.64±11.52)ml、(1563.25±36.61)ml、(2.21±1.26)分、(10.75±1.8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腹膜后淋巴结复发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3.33%)相比,差异明显(P<0.05).食管癌实施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钱世国;戴佳鸿;张源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分析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1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Lichtenstein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能有效缩短医生操作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和复发率都明显更低.

    作者:王洪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效果比较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均予以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膝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加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开始时间;并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手术时间(101.4±16.8)min,显著低于观察组(133.5±15.6)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5.6±68.7)ml,术后负重开始时间(50.1±5.2)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284.5±55.6)ml、(47.6±5.3)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术后HSS评分(82.63±6.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0%、(78.84±6.57)分,差异均显著(P<0.05).膝内侧单一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较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复杂,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制动时间,促进康复,且临床疗效较好,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手术.

    作者:徐启飞;林岿然;魏聪睿;赵代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临床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疾病中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5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25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脑积水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脑积水消失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8.00%,该数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0%,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近,均可促进脑积水消失,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手术方法.

    作者:叶飞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探究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我院48例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4例.常规组予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 a/A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iO2(用氧浓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 PaCO2、FiO2水平均较低,a/APaO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常规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和安全性研究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观察其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共68例,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卒中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完成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采用MARS评分分级,并计算患者的NIHSS评分.脑出血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卒中预防的人数为51.47%.随访完成时,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人数对比无无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20.00%),多于观察组1例(3.03%),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共51例患者完成MRI-SWI检查,对照组和对照组发生MARS评分2~3级分别为4例(11.43%)和4例(12.12%),两组患者发生MARS评分2~3级人数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恶化脑微出血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梁国良;汪绪伦;欧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4月间我院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观察组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干预3个月的P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健康感受、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可有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利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巴曲亭雾化吸入联合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在呼吸道咯血的疗效观察

    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道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亭雾化吸入治疗,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6.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6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给予呼吸道咯血患者巴曲亭雾化吸入加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治疗,止血效果更好.

    作者:杨根龙;彭婕;陈军华;杨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鼻黏膜上皮化的临床观察

    分析研讨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鼻黏膜上皮化的临床状况,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此研究为前瞻性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两侧鼻腔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两侧鼻腔本身对照的方式,观察组为患者左侧鼻腔(40例),对照组为患者右侧鼻腔(40例),完成手术前,用浸过糠酸莫米松的棉球填充对照组术腔,用浸过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糠酸莫米松的棉球填充研究组患者术腔,术后五天,把术腔填充物清除干净,继续给予对照糠酸莫米松进行喷鼻处理,研究组则接受糠酸莫米松和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组均持续干预一个月,三个月后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疗效、Lund-Kennedy、上皮化完全时间等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0%和对照组92.50%对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其完全控制率,研究组77.50%比对照组47.50%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上皮化时间、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其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2.5%比对照组5%,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术后局部给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对术后鼻黏膜上皮化恢复有加快作用,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应用性和优势性均较大.

    作者:黄坤平;李湘;王颖菁;宋卫军;韦明壮;曹焕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泼尼松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在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价值.选择2011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我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波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间质性肾炎在常规针对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波尼松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黄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行骨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静脉全麻)及观察组(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应激状态相比较,观察组数值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技术结合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应用安全性更高,术中应激状态更理想,值得在麻醉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宇;钱新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探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虑平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4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华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老年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及麻醉维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神经经元特异性烯醇化、S-100p蛋白浓度及认识功能状况.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神经经元特异性烯醇化、S-100p蛋白的浓度、心智检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提高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以上,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68.33%,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天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u-FSH联合HMG对控制性超排卵中长效GnRH-a降调节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分析u-FSH联合HMG对控制性超排卵中长效GnRH-a降调节后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IVF-ET超长方案患者150周期.按照促性腺激素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个周期.对照组于早卵泡期给予r-FSH启动,并于晚卵泡期使用HMG治疗,观察组给予u-FSH联合HMG启动.对比两组妊娠结局.观察组卵巢慢反应发生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取消原因和流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性超排卵中长效GnRH-a降调节后采用u-FSH联合HMG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卵巢慢反应率,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探讨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预测因素,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产科进行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280例临床资料,按照阴道试产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记录分娩结局,对可能影响分娩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高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周、产前BMI、孕前BMI、子宫手术史及子宫下段厚度等一般资料,显示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等可能影响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均是影响试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瘢痕子宫再足月妊娠进行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孕妇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均是独立危险因素,在分娩时医师需严密观察产程及孕妇情况,以提高安全性,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苏卫兰;赖宝玲;杨静;王晨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