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效果比较

徐启飞;林岿然;魏聪睿;赵代杰

关键词: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疗效
摘要: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均予以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膝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加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开始时间;并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手术时间(101.4±16.8)min,显著低于观察组(133.5±15.6)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5.6±68.7)ml,术后负重开始时间(50.1±5.2)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284.5±55.6)ml、(47.6±5.3)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术后HSS评分(82.63±6.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0%、(78.84±6.57)分,差异均显著(P<0.05).膝内侧单一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较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复杂,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制动时间,促进康复,且临床疗效较好,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手术.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对患者疗效、IL-17及IL-10表达的影响研究

    探究孟鲁司特纳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及其对IL-17、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痰抗感染治疗,研究组结合使用孟鲁司特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IL-17、IL-10及TNF-α表达均有好转,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肺功能状态均优于对照组,且疗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孟鲁司特纳治疗支气管扩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及炎症因子表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百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宫腔镜诊治34例不全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分析研讨宫腔镜在不全流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状况.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中,抽取68例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再次依据住院单双号分两组,即34例研究组和34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清宫术,研究组接受宫腔镜治疗,把治疗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研究治疗总成功率96.23%比对照组79.24%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P<0.05).临床在治疗不全流产疾病时,可考虑采用宫腔镜手术,有效且安全,属于首选方式之一.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和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组(研究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惊厥控制时间(即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并在治疗28d后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进行测定评分.结果 对照组意识、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29.3±1.8)h、(7.2±2.3)d和(6.8±1.6)d,研究组分别为(25.7±1.5)h、(4.7±1.9)d和(4.5±1.9)d,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8d后,对照组中NBNA评分为(32.5±2.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8.9±2.5,P<0.05);研究组NBNA评分为(35.3±2.7),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9.7±2.0)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半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体外循环,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老年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及麻醉维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神经经元特异性烯醇化、S-100p蛋白浓度及认识功能状况.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神经经元特异性烯醇化、S-100p蛋白的浓度、心智检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提高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探讨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500ml单纯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20mg/kg的沐舒坦+500ml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总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等指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损伤评分、血清SOD活力、血气指标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损伤评分、血清SOD活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沐舒坦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患者肺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作者:叶海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妊娠剧吐应用效果的研究

    随机将120例妊娠剧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对照组经常规治疗第3~5d尿酮体转阴5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尿酮体转阴率达9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妊娠剧吐应用效果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胡建梅;罗凌青;谢昆;胡艺;张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和孕妇钙剂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儿童和孕妇钙剂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参考国内外2005年至2016年儿童和孕妇钙剂致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汇总分析,主要探讨凯思立D、迪巧、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三种钙剂的不良反应.儿童凯思立D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嗳气、便秘、胃酸分泌反跳性增高、高钙血症、碱中毒、奶碱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孕妇凯思立D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上腹饱胀、便秘、腹泻.儿童口服迪巧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嗳气、便秘、高钙血症;孕妇口服迪巧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钙血症.儿童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钙致死、突发异常反应;孕妇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钾、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面部潮红、红斑、面部斑丘疹、荨麻疹、刺痒、胸闷、咽部充血、便秘,偶见腹泻、腹胀.钙剂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因提高警惕,临床应用时需合理正确的使用.

    作者:邓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巴曲亭雾化吸入联合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在呼吸道咯血的疗效观察

    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道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亭雾化吸入治疗,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6.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6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给予呼吸道咯血患者巴曲亭雾化吸入加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治疗,止血效果更好.

    作者:杨根龙;彭婕;陈军华;杨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与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呈现正相关,与血清HDL-C呈现负相关.联合检测TNF-α、hs-CRP、血脂水平对于评估脑梗塞病情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42例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07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2例,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术前(7.3±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主要发生在椎旁或静脉,其次为椎间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作者:李宏九;张志勇;张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探究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以来我院就医的100例混合性血管瘤婴幼儿(2015年1月~2016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00例婴幼儿进行分组.实验组50例婴幼儿应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50例婴幼儿应用染料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婴幼儿的激光治疗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50例患儿的激光治疗次数、总有效率分别为(2.95±1.22)次、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0例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和对照组(16.00%)无显著差异(P>0.05).对混合性血管瘤婴幼儿采取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能显著减少激光治疗次数,增强治疗效果,且不易增加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

    作者:朱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小切口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38例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6.73,24.74,14.36,11.8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6.0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时,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鸿儒;刘辉;叶小汉;理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和安全性研究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观察其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共68例,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卒中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完成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采用MARS评分分级,并计算患者的NIHSS评分.脑出血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卒中预防的人数为51.47%.随访完成时,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人数对比无无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20.00%),多于观察组1例(3.03%),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共51例患者完成MRI-SWI检查,对照组和对照组发生MARS评分2~3级分别为4例(11.43%)和4例(12.12%),两组患者发生MARS评分2~3级人数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恶化脑微出血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梁国良;汪绪伦;欧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的影响.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脏换瓣术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依从性,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情况.强化组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率和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组患者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脏换瓣术后患者出院后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有利于避免不良血液系统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复方氨基比林治疗,并依据患者适应证及具体病情等予以适合抗生素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时间及病程.两组患者均出现四肢无力、皮肤过敏、心率不稳及低血钾.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47.05%明显高于常规组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较短,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可快速恢复患者体温,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会一定程度延长病程,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用药.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RA与DWI联合应用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探析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联合运用MRA与DWI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DWI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果显示DWI、FLAIR以及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67/67)、16.42%(11/67)以及0;MRA显示,37例为动脉硬化、30例为靶血管狭窄,且MRA病变血管分布定位与DWI责任病灶相符;同时,脑梗死灶中央区与对侧部位的ADC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临床上运用DWI与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将靶血管受累和责任病灶清晰显示出来,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林荧;曾国清;刘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分析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疗效.选取脑外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观察组恢复正常48例、中度残疾2例,无重度残疾发生;对照组恢复正常33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8例,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6%,差异显着(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早期颅脑修补术对脑外伤病人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神经和意识障碍,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胡浉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75例高龄孕妇早期复发性流产原因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高龄孕妇早期复发性流产原因.回顾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复发性流产高龄患者75例.所有患者于本次妊娠期间及非妊娠期间作盆腔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妊娠期检查、胚胎染色体检查.统计本组75例患者流产病因.观察组胚胎染色体异常者占66.67%(50/75)、内分泌异常占17.33%(13/75)、子宫异常占9.33%(7/75)、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占4.00%(3/75)、其他占2.67%(2/75).高龄孕妇早期复发性流产主要病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其次为内分泌异常、子宫异常、抗磷脂抗体阳性等.

    作者:王雪霞;张合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注射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激越症状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在治疗激越症状中注射用氟哌啶醇以及齐拉西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我院精神科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激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42)与实验组(n=42),将采取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肌肉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后的CGI-SI评分、PANSS总分、ANSS-EC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GI-SI评分、PANSS总分、ANSS-EC评分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GI-SI评分(4.77±0.22)、PANSS总分(75.62±3.64)、ANSS-EC评分(15.62±2.42)、不良反应率4.76%等指标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对比组内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将注射用氟哌啶醇以及齐拉西酮两种不同方式应用在激越症状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甲磺酸齐拉西酮注治疗后不良反应低,各项评分显著更佳,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永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