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分析

赵家邦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外支架固定, 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摘要: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分两组,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外支架组采用外支架固定.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支架组骨折复位效果明显高于钢板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患者手术所需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P<0.05).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有差异,其中,外支架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也比较少,且可牢靠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的价值研究

    探究并对比记忆合金接骨板与爪型内固定钢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MRF)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择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MRF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为患者分组:使用爪型钢板作内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使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1)主观疼痛评分:研究组为(3.47±0.63)分,对照组为(6.14±0.97)分;(2)呼吸机通气时间:研究组为(3.51±0.96)日,对照组为(7.44±1.23)d;(3)住院时间:研究组为(14.28±2.10)d,对照组为(21.68±3.59)日;(4)下地时间:研究组为(3.23±0.64)日,对照组为(7.48±2.81)d;(5)早期并发症:研究组总发生率为12%(6/5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40%(20/50).研究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与爪型内固定钢板相比,安全有效的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在MRF治疗中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景向永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用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0年4月~2016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通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26例和常规护理组22例.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切口疼痛、肺部感染、便秘、阴囊水肿、尿潴留)发生率及各项护理满意度.循证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6.36%(P<0.05);循证护理组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侧方钢板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

    探讨侧方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回顾性分析60例下肢长管状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化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侧方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不连、成角畸形、下肢短缩畸形以及愈合时间等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侧方钢板附加植骨术应用于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具有较好的疗效,骨不连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短.

    作者:张锦锋;叶登花;刘远昌;刘国东;杨道能;古伟军;黄本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对脑梗塞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后平衡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四格移步试验计时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较常规康复治疗更能提高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的改善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张奎彪;李茂清;李韶辉;钟俊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护理观察

    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护理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12月~210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6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78.1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χ2=5.12,P<0.05).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采纳与推行.

    作者:陈水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护理经验研究

    在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微创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堵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堵管事件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对行微创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媛慧;刘凤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扎鲁司特与舒利迭联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 肺功能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将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化痰、止咳、抗炎及对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及扎鲁司特口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两组治疗前FEV1/FVC、PEF%值以及TNF-α、IL-4、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EV1/FVC及PE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NF-α、IL-4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整体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扎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及机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凤圈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后6个月进行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比较两者之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钢针松动、尺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结果 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减少,术中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郭耀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股骨头坏死应用CT、MRI放射诊断的比较分析

    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所収治8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观察组运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观察组运用MRI检查,早期诊断率为97.1%、总体诊断正确率为97.7%,相对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运用CT检查,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造成的误诊率、漏诊率等,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运用MRI检查的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诊断,具有非常明显的诊断价值,然而通过对比分析的形式,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时,应用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表现出了更为显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作者:刘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D二聚体检测联合256层CTA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联合256层CTA在缺血性结肠炎(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I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腹部CTA双期扫描结果、结合结肠镜的确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二聚体联合CTA检测阳性率分别与单纯D二聚体检测及单纯CTA阳性率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联合CTA检测的诊断时间短于单纯CTA检测及单纯D二聚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联合256层CTA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可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把诊断时间缩短至入院48h左右,为后续的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提供良好的指引,为改善患者结肠缺血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建议作为疑诊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行结肠镜之前的常规诊断组合项目.

    作者:杨振声;邱小蕾;陈颖瑜;卢嘉茵;刘韶辉;朱佳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将2015年2~7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治疗,将2015年8~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双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直径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研究组为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1%,研究组为96%,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传统手术对比,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胆结石手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且切口直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少,肠蠕动恢复时间较短,手术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见.

    作者:姜高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血压、心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术中血压、HR变化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影响.结果麻醉前两组DBP、SB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DBP、SBP及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静效果显著,降低麻醉对机体血压、心率影响,并可缩短苏醒及拔管时间.

    作者:陈嫩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救治中应用

    观察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初级创伤救治(PCT)模式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未实施此模式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时间指标及满意度评分情况.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等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服务态度外,观察组处置措施、专业水平及应急能力分值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PCT模式可促使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得以提高,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进而提高其对院前急救人员满意度.

    作者:孟志剑;胡文举;周志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HSP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外辅以肠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激素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67±4.97)d、(10.56±5.53)d、(15.19±3.7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98±5.82)d、(22.11±5.78)d、(28.74±6.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用量对比中,观察组用量为(25.03±4.82)mg/kg,而对照组则为(50.24±8.26)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过敏性紫癜合并顽固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患儿,临床在常规治疗措施外,可以结合肠镜下喷洒凝血酶来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激素的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蔡军;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在巨大子宫肌瘤剔除中的应用

    对比阴式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以收治的64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手术,研究组予以阴式辅助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巨大子宫肌瘤实施阴式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强安全性,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周晓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比较

    将2012~2015年入住我院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宫腔镜下行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与腹腔镜下行手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本次手术情况与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P<0.05).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患者尽快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观察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11.4±3.3)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8.9±8.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优势探究

    探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优势.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37例)和联合组(38例).单一组仅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治疗不适症状发生率.联合组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单一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颈肩背疼痛评分、颈性眩晕评分、SF-36评分显著比单一组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适症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小针刀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背疼痛和眩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适,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霍敬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分析

    探讨使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围手术期间隐形失血的效果.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进行对比分析,手术前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含量较多,手术后血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趋于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较高,容易出现隐形失血的现象.手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含量较低.

    作者:黄星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一次性腹腔引流管与带针胸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的临床分析

    探讨一次性腹腔引流管与带针胸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气胸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5例慢阻肺合并气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引流管使用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气胸闭合及肺复张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时间、气胸闭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两组肺复张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一次性腹腔引流管应用于慢阻肺合并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快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促进气胸闭合和肺复张,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