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罗柳;黎雪丽
探究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分别用药654-2、硫酸镁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选取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患者52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人数均为26例.观察1组穴位注射654-2,观察2组用药硫酸镁,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患者症状改善用时进行记录比较.观察2组患者炎症改善有效率为96.2%,观察1组为88.5%,两组患儿喘息等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2组患儿喘息消失、住院时间、咳嗽消失、肺部体征消失用时均少于观察1组(P<0.05),未治疗时两组因子水平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较观察1组TNF-α、IL-4、IL-8水平改善效果好(P<0.05).654-2、硫酸镁药物均可用于临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但后者患者恢复快、且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效果好.
作者:黎文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8.6±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延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慢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成功率.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接收的88例慢性牙髓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进行多次根管治疗,给予研究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1w后复诊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1年后,所有患者进行复查,研究组的成功率为86.36%(38/44),比参照组的成功率63.64%(28/44)高,且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5).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且成功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忠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究微创血肿穿刺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则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施微创血肿穿刺术可以有效清除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脑部血肿,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跃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研究分析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将88例接受雷米芬太尼麻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73%)高于观察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桂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氧疗、祛痰平喘、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观察组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氧分压[(92.67±3.25)mmHg]、血氧饱和度[(96.35±3.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12±4.21)mmHg、(86.26±5.24)%],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35.14±4.58)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62.43±8.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谭玉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为了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和探讨治疗过程中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与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按照随机原则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差异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均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27(96.73%)和对照组21(75.00%)相比明显提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VC、PEF等)和用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组患者用药后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与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都能够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效果更占优势,且安全性高,副反应轻,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张灵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形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受孕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增加受孕成功率.
作者:周奕;罗柳;黎雪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讨丹参酮ⅡA黄酸钠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黄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黄酸钠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小香;丁杰;江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共有85颗种植体周围炎.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2颗种植体)和对照组40例(43颗种植体).对照组行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种植体周围垂直型骨吸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I、PD及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PLI、PD及SBI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PLI、PD及SBI与对照组的PLI、PD及S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减少骨吸收,能更好的促进种植体与骨的结合.
作者:邱允豪;叶小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研究分析胃溃疡伴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胃溃疡并胃出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就诊后均先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组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显著;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P<0.05)组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胃溃疡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可快速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溃疡面,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胃溃疡出血患者中广泛应用.
作者:潘春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对照组,另选取细菌检验标本检测管理规范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细菌检验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及其不合格因素.观察组各样本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污染均是导致不合格检验的主要因素,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溶血等其他因素,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污染是导致细菌标本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取样过程的严格控制是提高细菌标本检验效果的关键.
作者:许玉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分析研讨倍他洛克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6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抗纤维化、一般保肝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和倍他洛克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作胃镜复查比较.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4%比对照组76.3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比对照组23.68%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倍他洛克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可行方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向良宏;胡文江;沈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ESD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患者半年复发率的差异.ESD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效果高于EMR组,P<0.05;ESD组手术时间稍微长于EMR组,但无显著差异,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跟EMR组无显著差异,P>0.05;ESD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效果.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6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布洛芬联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变化、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期间复发率.试验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滴眼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低,可作为优选用药途径.
作者:刘光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调脂等血运重建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浓度(BNP)及舒张早期大峰值速度(E值)/舒张晚期大峰值速度(A值),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明显低于观察组94.73%,差异显著(P<0.05);两组LVEDd、BN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LVEF及E/A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血运重建,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杰文;洪浚娜;方佳;薛峰;曾细平;金伟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探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68例肺结节患者被纳入研究,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均为孤立性结节.入组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统计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16层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后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的CT值和各序列强化值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经CT扫描,68例患者中,恶性结节占大多数,为75.00%,其余25.00%为良性结节.对于良、恶性结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与不同序列强化值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可以发现,平扫状态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增强扫描状态下,不同的时间,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良性结节组患者的CT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组患者(P<0.05).对68例肺结节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可得57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达到83.82%.其中,17例良性结节患者中有1例出现误诊,51例恶性结节中有10例出现误诊.肺结节临床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获得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对良性、恶性结节均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刘和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CT平扫在肝微小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诊断为肝微小细胞癌的30例患者,他们均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测对肝脏病变密度及边缘的表现,不同检查对小肝癌检出率的对比,以及对比不同时相的肿瘤和肝脏密度差值变化情况.结果 肝微小细胞癌在CT平扫时80.00%为类圆形低密度影、20.00%为等密度影,56.67%增强后病灶内密度均匀、43.33%增强后病灶内密度不均匀,66.67%增强后病灶的边界清楚、33.33%增强后病灶的边界模糊;肿瘤和肝脏密度差值在平扫期小、其次为动脉期、门脉期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时微小肝癌检出率63.33%、动脉期对微小肝癌检出率93.33%、门脉期微小肝癌检出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微小肝癌检出率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出肝微小细胞癌概率极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区贤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研究分析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5.56%,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于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P>0.05.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久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首次前循环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80名系同期门诊体验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CPI)、斑块总面积(CPA).根据超声病理改变分为易损斑块组(45例)、稳定斑块组(38例)和无斑块组(50例).依据ELISA法测定血清MMP-2、TIMP-2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组颈动脉IMT、CPI、CPA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颈动脉IMT、CPI、CPA均显著大于无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血清MMP-2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TIMP-2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血清M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TIMP-2与IMT、CPI、CPA呈负相关.MMP-2/TI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稳定斑块组血清M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TIMP-2与IMT、CPI、CPA呈负相关;MMP-2/TIMP-2与IMT、CPI、CPA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MMP-2、TIMP-2水平及MMP-2/TIMP-2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密切相关.
作者:曹飞;昌浩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