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对比

丁洁;张丽新

关键词:不同诱导方法,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安全性
摘要: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2例。接受静脉快速诱导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后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不同诱导方法后,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参照组进行对比,前者明显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显著。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并广泛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双通道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选择临床确诊的 DCM 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每位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 峰)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 峰),并采用双通道多普勒法(DPw)和传统方法分别获得左心室 Tei 指数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E)与彩色 M 型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比值(E/Vp),观察对比分析各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两种方法测得 Tei 指数和 E/Vp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传统方法相比,双通道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测的 Tei 指数和 E/Vp 均增大(P<0.05)。双通道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测量 Tei 指数及 E/Vp 不受心律的影响,可作为准确敏感评估 DCM 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指标。

    作者:纪宗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脑电图辅助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依据轻型颅脑外伤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组,各40例。A、B 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和单纯中医治疗治疗,C 组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RPQ)和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C 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RPQ 总分降低,其治疗前得分55.9±20.3分,治疗后为21.4±6.0分。脑电图 BIS 得分低于治疗前及 A、B 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对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电图指标,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敏玲;卢虹;李译蓉;黄天华;彭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力学、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分析

    抽选2014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8例,随机法分为联合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和灌洗吸痰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动脉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及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96%与对照组85.71%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 PIP、Raw、WOB 水平低于对照组[(17.53±2.12)cm H2O、(8.07±0.61)cm H2O/(L×S)、(0.33±0.04)J/LVS(27.48±5.06)cm H2O、(12.83±0.87)cm H2O/(L×S)、(0.56±0.07)J/L], Cdyn 水平高于对照组[(35.18±5.69)ml/cm H2O VS(28.33±3.04)ml/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CRP、IL-6及 PCT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有效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

    作者:黄岸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炎症反应情况。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100例,同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临床治疗及入院检查的实验室数据,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将患者的一般数据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能有效促进慢性湿疹疾病恢复,缓解症状及体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晓燕;陈家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 B 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来本院产检的孕妇中随机选出200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孕周35~37周时采集孕妇的阴道分泌和肛周分泌物,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 PCR 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 B 族链球菌阳性率。并对 B 族链球菌阳性组(n=122)和阴性组(n=120,随机抽取)对象的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PCR 检测的阳性率为6.0%,明显高于采用细菌培养检测的阳性率4.45%(P<0.05);且阳性组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新生儿的感染、败血症、窒息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孕35~37周的孕妇采用 PCR 方法进行 B 族链球菌的检测检出率高,及早对 B 族链球菌阳性产妇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杨笑琼;肖翔;钟阳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一种新的跌倒风险分层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探讨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分层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病人跌倒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心内科一区(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心内科二区(试验组)患者采用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人数26240人,发生跌倒4例(0.1524‰);对照组住院人数26260,发生跌倒12例(0.4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后护士能及时有效识别高危跌倒患者,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利华;叶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应用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对比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2例。接受静脉快速诱导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后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不同诱导方法后,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参照组进行对比,前者明显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显著。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并广泛推广。

    作者:丁洁;张丽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加经济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临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于亚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疗效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 HypoPP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和常规补钾对症治疗,测定两组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钾恢复速度和肌力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补钾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 HypoPP,可提高患者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速度,短期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演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子宫动脉栓塞在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中的应用研究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实施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剖宫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并比较产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评价生育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3.48±3.21)min、产后 LH(6.92±0.46)IU/ml、FSH(7.18±0.66) IU/ml、E2(377.04±18.31)pg/ml、RI(0.62±0.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87.56±18.79)ml、产后出血量(297.6±31.53)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11.4%、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可有效降低前置胎盘术中及产后出血量,同时对女性血清性激素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子宫切除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孟庆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锦雄;陈炳星;张仕辉;陈国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分析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62例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发病特点,随访3个月,观察预后。结果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患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15~35岁的体力劳动者患者显著多于其他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在0.8以上的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多发于青年体力劳动者,治疗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瞳孔区的异物,临床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异物剔除的操作过程,尽量避免损伤异物周围的角膜组织,同时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降低角膜异物合并感染发生率,防止治疗后视力下降。

    作者:徐鑫;王智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脂血症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文就高脂血症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方法本院2010年7月1日~2015年7月1日就医的8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实施相关的检查,并对其详细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根据有无合并高脂血症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和不同血脂成分对前列腺癌临床参数的影响。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生化复发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试验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等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 TNM 临床分期明显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许多前列腺癌患者均会出现合并高脂血症,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于发展中可能与高脂血症息息相关。

    作者:陈捷;黎明;杨镜秋;彭友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培哚普利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研究

    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两组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观察组 ET-1较对照组下降,NO 升高,尿微量蛋白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血栓通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二者联用,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生成。

    作者:吴跃冠;赵凡;李粮;梁焯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注射用骨肽定向透入辅助治疗尺桡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取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丹参及七叶皂苷钠等常规药物消肿化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注射用骨肽溶液加入定向透药治疗仪电极,对骨折部位进行定向透药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简化 McGill 疼痛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后观察组 BGP(30.65±2.16)μg/L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L-6(38.27±1.35)μg/L、McGill 评分(10.31±0.24)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9.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用骨肽定向透入辅助治疗尺桡骨骨折,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疼痛及炎症因子,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旋峰;岑海洋;冯华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及预防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诊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排列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临床干预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统计,记录两组健康行为的养成率;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QOL 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干预组的健康行为养成率(66.00%)高于对照组(40.00%),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76.00%),生活质量评分(69.58±3.64)分高于对照组(18.65±1.65)分,治疗过程中,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强化心理支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就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强化心理支持,探究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 P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强化心理支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熊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阿替普酶治疗女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目的:对阿替普酶治疗女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神内科接收的54例女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中,按发病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24h 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均治疗一周,应用 NIHSS 量表和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两组疗效,并对比两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两者的 NIHSS 评分和 Barthel 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更为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患者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中不仅可提高手术的治愈有效率,还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病死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大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