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性宫颈癌患者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的影响

王海燕;周莉君;兰秀秀;姜侃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耐药性宫颈癌, GST-π, P-gp, Topo-Ⅱ
摘要: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实验中心保存及提供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96株,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对比两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凋亡率,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中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抑制耐药性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具有灭杀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组织中耐药性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提高耐药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56例,通过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术前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分期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的64排CT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在术前对患者的结直肠癌进行分期,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乳腺癌20例早诊断与综治体会

    选取乳腺癌患者20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均实施综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0%,5年生存率为80%。25.00%的乳腺癌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5例患者再次接受综合治疗,其1年生存率为60.00%(3例)。患者并发症少,生存质量提高。乳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意义重大,利于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章琳;彭华彬;孙海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低剂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搜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低剂量(80kv、200mAs)及常规剂量(120kv、200mAs)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及辐射剂量。两种剂量下病灶中心比较可得,组间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不存在差异(P>0.05);但两种剂量下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菊芳;梁立华;陈志军;冯晓荣;李锦;壬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改良式Hayman子宫缝合术在治疗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岀血中的应用

    抽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108例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各36例。 A组采取B-lynch缝合法治疗,B组采取Hayman缝合法治疗,C组采取改良式Hayman缝合法治疗,分析比较三组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子宫色泽、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尿量及生命体征等情况。三组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手术操作时间、阴道流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对剖宫产产后岀血患者应用改良式Hayman子宫缝合术的手术时间更短,阴道流血量更少,操作更简单,可有效保留子宫,无不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春华;彭灿;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左旋多巴与精氨酸单独联合激发生长激素分泌试验结果分析

    比较矮小儿童左旋多巴与精氨酸单独或联合应用时激发生长激素分泌的情况。将206例矮小病人分组进行左旋多巴精氨酸先后两天单独激发和左旋多巴精氨酸联合一天激发,从峰值、人数、出峰时间上进行比较。联合组的峰值显示,完全缺乏者占25.2%,部分缺乏者占44.7%。比单独组为多,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组和联合组在峰值出现的人数上集中在左旋多巴用药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旋多巴与精氨酸联合应用,诊断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更为敏感、简易,左旋多巴更能激发生长激素分泌。

    作者:吴冬燕;赵小媛;盛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讨论

    西格列汀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的一种,主要口服,单独使用该药可有效改善血糖,而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以及胰岛素等联合用药时,可明显提高效果,同时还不会使低血糖风险上升,患者体重增加。本文主要对西格列汀的药动学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对该药的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SCL-90心理测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收集部收治的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前后行SCL-90心理测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的恐惧、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红;崔美莲;王洁清;韦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现代诊断与治疗》征订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照组不接受右美托咪定输注,观察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用量分别为(3.71±0.19)mg/(kg·h)、(0.11±0.01)μg/(kg·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确保剂量在正常范围,减少不良应激,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评价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中选取66例,对66例患者实施MSCT多期增强扫描,探究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诊断检出率的比较中,MS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促进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作者:张岸洲;王凌雁;陈群中;陈顾文;杜龙庭;方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例

    患者甲,男,24岁,因“胸痛、心悸、气促4h”急诊入院。患者4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胸骨中下段持续性压榨性胸痛,剧烈难忍,伴大汗淋漓、心悸、气促,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收缩压高达200mmHg。吸烟史数年,每天20~40支。体格检查:T36.6℃, P120次/分,R2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楚,强迫半卧位,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呼吸急促,双肺满布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尖博动未见异常,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图1)。

    作者:冯应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86例,ASA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对照组患者静注生理盐水10ml,试验组患者静注艾司洛尔1.0mg/kg。记录用药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1min(T2)、3min(T3)、5min(T4)SBP、DBP、HR,并进行组间比较。给药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1、T2时 SBP、DBP、HR和T3时DBP、HR及T4时H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联合瑞芬太尼可更好地预防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高玉兰;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研究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33(IL-33)及IL-33受体(IL-33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组对照人群血清IL-33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33受体(IL-33R)表达水平。共检测14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标准判定SLE。结果 SLE患者血清IL-33表达水平明显高与正常对照者,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33R(ST2)表达水平在SLE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在CD4+、CD14+和CD19+等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没有显著差异,但SLE患者CD8+细胞亚群内IL-33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3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厚清;张彦鹏;郭岱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临床研究

    收集哮喘患者共11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加强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观察组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辅助检查以及就诊及时等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哮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秀娟;孔桂花;邹芳;曾秋霞;董敬军;蒋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普刀联合阴道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住院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联合应用利普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与治疗3个月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4±3.8)分低于对照组(61.8±7.3)分,对比差异显著(t=50.260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8±2.8)ml低于对照组(84.2±6.3)ml,对比差异显著(t=89.2097,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对比差异显著(χ2=8.0863,P<0.05)。在阴道镜下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效果显著,值的在临床中推广利用。

    作者:钟琼兰;曾艳芳;李丹;黄小美;陈秋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

    结核(Tuberculosis,TB)是古老、具破坏性的传染病之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的严重形式,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约占全部结核病的1%。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关于TBM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脑脊液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us,AFB)涂片、细菌培养、PCR技术及新型的抗原抗体检测等,本文对TBM脑脊液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疗效影响

    选取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血糖控制情况,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血糖恢复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清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正常血糖值,而且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少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PICC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而对照组患儿则不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77%,而对照组则高达18.8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患儿PICC临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患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更好的保障新生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在瘢痕妊娠中的疗效评价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在瘢痕妊娠(CSP)中的治疗效果。以收治的70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妇科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浆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右,其激素水平可恢复至正常。子宫栓塞灌注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可以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点。

    作者:彭锦燕;胡文格;伍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整体治疗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治疗措施,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和VAS疼痛评分。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12±0.03)分,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为(5.09±0.04)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治疗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疼痛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