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营养膳食研究分析

黄丽;李凤英

关键词:基层医院, ICU, 膳食, 营养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危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营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作相关性研究.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蛋白摄入量、胆固醇量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好,住ICU时间均减少.对于危重患者,胃肠营养膳食护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ICU住院时间,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对肝脏小结节病变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肝脏至少存在1个小结节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2例患者的肝脏小结节病变实施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将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超声造影诊断42例患者肝脏小结节病变的准确率为88.1%,敏感性为92.5%.经观察发现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小结节病变和肝脏良性小结节病变的开始增强时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诊断肝脏恶性小结节病变的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早于诊断肝脏良性小结节病变(P<0.05).良、恶性肝脏小结节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存在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小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且无创、经济,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彭勇进;李土惠;吴文芳;郑国连;陈明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其药学临床探究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应用阿莫西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及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位患者的用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药物原理.给药1~7d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并且采用口服给药方式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滴注途径应用(P<0.05),而在不良反应类型分析中,过敏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其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并控制患者用药时间,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一般状态,降低阿莫西林的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9例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观察组患者24h总反流次数和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贲门癌采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痛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戴金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作用观察

    选取我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均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注射、保温处理、预防感染处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输氧,对于干预组的早产儿医护人员要配合家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进行运动训练、肌肉按摩以及一些早期教育等等,而常规组的50例早产儿则采用常规的喂养方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患儿1岁时,干预组仅1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2.0%,而常规组有4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8.0%,对比可知,干预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早产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2例脑性瘫痪患儿均属于轻度脑瘫,而常规组的4例脑性瘫痪患儿有2例属于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早期综合干预对于早产儿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黄子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采用阴式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中应用阴式手术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所需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较多,但是观察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P均<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P均>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疗效确切,但是两种术式各有利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阴道条件和经济状况等为其选取适宜的术式.

    作者:陈君;侯雪梅;林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配.将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遵医嘱维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状态(MH)、活力(VT)、健康总体评价(GH)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AF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提供依据.

    作者:黄颖梅;邱赟;黄亚聪;袁园;王丹;何金荣;周宇璇;赖珩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90例作为脑血管病组,依据疾病类型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另选同期体检科健康人员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T0)、入院后12h(T1)、入院后3d(T2)、5d(T3)的cTnT水平.脑血管病组患者T0、T1、T2、T3的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T0、T1、T2、T3的cTnT水平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会引起心肌损伤,导致血清cTnT水平紊乱,检测其水平可有助于医师对急性脑血管病病情进行判断,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月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疗效研究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8例小儿胃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为94.12%、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丽;季风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

    探讨小儿高热采取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有效、安全、快速退烧药提供参考.选取12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高热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两组用药后半小时,体温均出现下降,用药1、1.5、2、4、6、8h后试验组体温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2、4、6、8h后,布洛芬组退热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这种差异在用药后6、8h更为显著;两组分别有7例(11.7%)、10例(16.7%)出现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高热小儿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效果显著.

    作者:曾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选取我院严重创伤患者84例,根据输血量多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为需少量输血患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的1倍),观察组为需大量输血患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的1~1.5倍),对比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d与5d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输血后1d观察组TT、APTT、PT均有显著增加,PLT、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d观察组TT、APTT、PT、PLT、FIB基本恢复至输血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大,为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各指标.

    作者:陈居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观察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肝内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观察组进行肝段切除术治疗,对对照组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8/41),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内结石患者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黎细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骨折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骨折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将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有针对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自理能力.护理后观察组FIM评分为(104.8±7.5)分,对照组为(85.4±5.6)分,两组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1).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细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探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中采用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使用常规的内科抢救手段进行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22例治愈,8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26.67%,治疗组28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床头血液灌流在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符秋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价值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77例,依据疤痕妊娠类型分为孕囊型35例和包块型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子宫疤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情况.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符合率分别为84.42%、68.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诊断孕囊型和包块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中具有更为良好的符合率,且可有效提高对疤痕妊娠的鉴别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冬玲;刘奕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术中压疮预防及护理

    探究老年患者手术中压疮预防及护理方法,老年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患人群,近年来,精细、复杂的手术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手术中引起压疮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就会给手术受到创伤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延长康复、甚至引起并发症,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借鉴.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压疮预防方法及护理效果.在采取术中压疮预防措施后,排除10例手术前压疮的患者,剩余110例未发生压疮现象,10例压疮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改善了压疮症状,均得到缓解,未出现恶化现象.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预防压疮的产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降低或避免压疮发生的关键,同时也是改善压疮患者的重要手段,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陈显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牙周炎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的效果探讨

    探讨慢性牙周炎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01月~2012年06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牙周维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经治疗,观察组每年牙齿缺失数为0.19±0.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诊时牙周附着水平、PD以及B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疗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蔡俊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观察

    选取10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54±5.8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2±9.64d.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76.12±10.28分,对照组为56.84±11.7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对于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柏拉图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分析

    2015年每月每个病区随机抽取10位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每一条款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绘制成柏拉图,每季度在全院护理质量反馈会上通报一次,对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整改,并与2014年的满意度进行比较.2015年1~9月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较2014年有明显提高(P<0.05),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柏拉图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能客观、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胡美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将我社区门诊收治的164例糖尿病确诊病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菜单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健 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8.8%和9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8%和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社区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路径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探讨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9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起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缩短,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路径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 意度.

    作者:曾莹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