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魏永美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菜单式, 血糖控制效果, 依从性
摘要:将我社区门诊收治的164例糖尿病确诊病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菜单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健 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8.8%和9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8%和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社区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探讨和观察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社区医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患者给予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的肺活量值、用力的肺活量值与预计值的比值分别为(0.038±0.024)L/年、(0.042±0.023)%、(0.034±0.021)L/年、(0.602±0.7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为(437.934±20.042)m,与对照组患者的(422.814±24.523)m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作者:方锐波;王志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观察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肝内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观察组进行肝段切除术治疗,对对照组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8/41),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内结石患者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黎细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分析研究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62例在我院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硬膜组和全麻组,各31例.全麻组通过单纯全麻进行麻醉,硬膜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手术情况.通过对比研究得知,硬膜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全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能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学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胃乐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5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分析胃乐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疗效.入院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5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禁饮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乐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溃疡愈合疗效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6.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疗效分别92.8%、71.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进行胃乐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临床止血率及消化溃疡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作者:蒋志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

    探讨小儿高热采取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有效、安全、快速退烧药提供参考.选取12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高热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两组用药后半小时,体温均出现下降,用药1、1.5、2、4、6、8h后试验组体温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2、4、6、8h后,布洛芬组退热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这种差异在用药后6、8h更为显著;两组分别有7例(11.7%)、10例(16.7%)出现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高热小儿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效果显著.

    作者:曾小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探讨

    系统地探究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实际价值.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对对照组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而给予观察组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术后疼痛评分为(4.3+1.2)分,舒适度评分是(81.6+5.7)分,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术后疼痛评分为(6.1+1.5)分,舒适度评分是(6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梁玉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参附注射液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择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脓毒症休克病患,按照使用的不同药物分组:以抗菌素、复苏液体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研究组的循环功能改善效果及其他相关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病患的循环功能,提高复苏几率,可谓是脓毒症休克病患临床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艾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经我院检查确诊的CHF患者96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检测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LVEDD58.54-3.76mm及BNP5089.87±22.40pg/m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45.67±3.43%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DD及BNP呈进行性增加,而LVEF呈进行性减少,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死亡率明显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442 p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16%、再住院率13.92%和死亡率7.59%均较BNP≤442pg/ml组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可反映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后的护理安全探讨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患者,针对其治疗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安全隐患探讨、分析,并制定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后护理工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培养临床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度,从各方面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朱小英;洪丽华;徐红玲;陈弋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结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贫血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选择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体检的80例非贫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人员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在MCH以及MCV方面,对照组高于其余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BC、Hb以及RDW方面,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以及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BC、RBC/MCV方面,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以及对照组之间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检验血液中的不同指标可明确诊断贫血,同时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区分鉴别不同的贫血类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呼吸困难评分、FEV1/FVC%、Hs-CRP、Cpn-IgM和Cpn-IgG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邵伯云;周维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营养膳食研究分析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危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营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作相关性研究.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蛋白摄入量、胆固醇量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好,住ICU时间均减少.对于危重患者,胃肠营养膳食护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ICU住院时间,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李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不同固定方式(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对我院自2009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 ~Ⅳ型)共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DHS组20例,PFNA组19例.本组39例患者中,都获得随访.与DHS相比较,PFNA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下地活动早.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3.9±5.4%,PFN-A组优良率86.7±5.8%.DHS与PFNA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但是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骨折难以牢固固定,而且加压造成肢体短缩,不宜使用.PFNA内固定系统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副发症少,对于老年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首选.

    作者:张洪刚;陈卫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全科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探讨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社区门诊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和自我管理)和观察组(社区金科医生的持续社区管理干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完全依从率分别为97.14%、9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54,7.92;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58±1.16)mmol/L、(7.65±1.93)%、(4.09±0.7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2.83,9.63,13.57;P<0.05).社区全科医生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更清楚认识自身疾病,从而达到更优良的血糖控制效果和目标.

    作者:胡忠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探究与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较术前相比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评分上升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于传统钢板治疗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春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5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氧氟沙星给药的途径、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出现的临床症状.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1,P<0.001).左氧氟沙星用药后患者机体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占31.58%、消化系统占42.11%、心血管系统占7.02%、中枢神经系统占19.30%.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尽量避免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密切关注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从而减少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刘红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作用观察

    选取我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均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注射、保温处理、预防感染处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输氧,对于干预组的早产儿医护人员要配合家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进行运动训练、肌肉按摩以及一些早期教育等等,而常规组的50例早产儿则采用常规的喂养方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患儿1岁时,干预组仅1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2.0%,而常规组有4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8.0%,对比可知,干预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早产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2例脑性瘫痪患儿均属于轻度脑瘫,而常规组的4例脑性瘫痪患儿有2例属于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早期综合干预对于早产儿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黄子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辨证结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中医辨证结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力状况及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力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体力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结合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并降低毒副作用.

    作者:刘渭滨;刘有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分析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选取我院接诊的患重症肺炎的100例患儿,按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患儿,给予常规儿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促、啰音及心衰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了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为2.70%,与对照组(18.92%)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精力状况评分、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依次为(64.55±4.53)分、(67.47±4.86)分、(61.88±3.58)分、(64.93± 4.11)分,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43.76±4.12)分、(46.18±4.39)分、(44.73±3.26)分、(42.19±3.7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够改善生活指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