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谢勤;简永旺;邹广

关键词:背侧双钢板, 外固定支架, 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
摘要:探索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双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差异.在我院收治的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7%比对照组的8.16%低,但差异不大,P>0.05.对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手术操作简单,但是外固定支架治疗也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固定方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加长Gamma3髓内钉闭合复位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观察

    分析加长Gamma3髓内钉闭合复位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动力髋螺钉,观察组术中采用加长Gamma3髓内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关节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显著(P<0.05).加长Gamma3髓内钉闭合复位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骨折端愈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梁嘉均;叶劲;邹仲兵;吴锋;王华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顽固性高血压合尿病39例临床分析的中医饮食护理

    本文通过对39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并采取相应的中医饮食护理进行干预,发现顽固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并非难治,只要合理防治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调整,配合中医饮食护理和适当的降压药物,就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作者:李细娥;刘杏花;徐莉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炎症改善效果分析

    探讨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炎症改善效果.筛选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化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气雾型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通气功能以及机体炎症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侯秋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心电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患者心电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于我院住院的88例AM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实施波立维(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Tei指数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肌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R(0.31±0.07)、Tei指数(0.42±0.07)、cTnT(1.63±0.58)mg/L、CK-MB(8.43±2.08)IU/ml、CK(47.63±6.38)IU/ml、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36%均较治疗前级对照组治疗后(0.46±0.09)、(0.58±0.06)、(2.03±0.71)mg/L、(12.36±3.21)IU/ml、(90.64±11.33)IU/ml、31.82%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5.91%(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使用可更好地改善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功能,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小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探究黄体酮在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经门诊确诊的单胎妊娠的先兆流产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及血清孕酮和PIBF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孕酮及PIB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IBF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及分娩后1min Apgar评分≤7分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早期妊娠孕妇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胎作用,黄体酮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减少围生儿畸形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对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突发性耳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选取接收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1%利多卡因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平均听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突发性耳聋采取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商海明;刘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评价DHS、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纳入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实施DHS固定治疗,B组实施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B组手术时间较A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获得6个月的有效随访,术前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A组(P<0.05).DHS、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PFNA固定的效果更加确切,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穴位按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护理疗效观察

    研究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及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4.6%,干预组为100%,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9.5%,干预组为97.4%,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正常生活能力、社会及家庭融入度、情绪及心理状态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出现复发9例(23.1%),干预组为1例(2.6%),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临床针对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应重点应用穴位按摩方法,指导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每日少食多餐,坚持用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卜海珠;胡华娟;腾惠兰;冯桂芳;苏嫱;杨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配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究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均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相应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对比患者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3%,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20.00%,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选取近3年入院治疗的160例老年糖尿病Ⅱ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80例.设置的对照条件为:对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α-硫辛酸,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观察两组病人的体征,对患者的血糖及肝肾功能进行严密监测.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患者DPN的程度进行评分,采取肌电图测定患者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关注.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所有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总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程治疗,过程顺利.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DPN老年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暂无明显副作用,应用前景较好.

    作者:周坪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痤疮中医分型与白介素4、γ干扰素关系研究

    探讨痤疮中医分型与血清白介素4、γ干扰素的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痤疮组,其中痤疮患者分又为风热证型、湿热证型和血瘀或痰凝证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白介素4、γ干扰素的水平,分析其与痤疮中医分型的关系.对照组血清白介素4水平低于其他组,血瘀或痰凝证型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4水平高于其他组,血清γ干扰素低于其他组,差异显著.不同中医分型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4、γ干扰素水平有差异.

    作者:袁绍辉;林欢儿;廖列辉;梁淑兰;王柳均;伦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作用研究

    将复合氨基酸在氢氧化钠条件下与硫酸铜反应得到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再采用倍比稀释考察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复合氨基酸与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对上述菌的MIC(mg/ml)分别为1(0.5)、0.5(0.25).抗菌效果为复合氨基酸-铜>复合氨基酸,由此说明复合氨基酸-铜抗菌效果良好,明显高于复合氨基酸.

    作者:吴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限制性输液复苏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在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中随机选出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常规输液组和限制性输液组,其中常规输液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输液复苏,限制性输液组患者则行限制性输液复苏,就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治疗后6、12h限制性输液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值(AST、TBIL、GGT、BUN、Cr)均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限制性输液组患者的总输液量、输血量均比常规输液组少,且其在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呼吸窘迫发生率上均比常规输液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在开始复苏时间和开始手术时间上差异不明显(P>0.05).对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输液复苏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肝肾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麦翠英;曾筱蓉;闫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胰岛双胍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40例,二甲双胍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胰岛双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采用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评估新生儿窒息情况,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前,胰岛双胍组和二甲双胍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前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双胍组患者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前者Apgar得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

    研究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选取诊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及颞肌下减压术,术中硬脑膜敞开不予缝合,治疗组采取额颞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人工脑膜减张缝法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治疗组良好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0.00%(35/50)、96.00%(48/50),对照组分别为42.00%(21/50)、78.00%(39/50),治疗组良好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杨铁;刘俊辉;柯胜蓝;罗家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助产综合服务模式在产科中的作用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之前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一组,采取传统助产服务模式;并选取2015年1月~8月收治的200例产妇,选取助产综合服务模式.观察指标:(1)自然分娩率;(2)会阴侧剪率;(3)母乳喂养率;(4)产妇满意度.结果:(1)自然分娩率从2013年前30%到2015年上升到60%(P<0.05);(2)会阴侧剪率从2013年前80%,到2015年会阴侧剪率降低到27%,同时无发生III及以上的会阴裂伤,新生儿产伤少(P<0.05);(3)母乳喂养率从2013年前70%到2015年上升到90%(P<0.05);(4)产妇满意度2013年前80%到2015年上升到93%以上(P<0.05).运用助产综合服务模式对促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剪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作用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邵雪玲;官红梅;冯志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与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TST手术治疗的120例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给予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娟;刘平;张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院外延续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方式.两组出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性分析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分娩2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A1组:126例孕妇自然临产,进行阴道试产,A2组:100例择期再次剖宫产.另选取同期非疤痕子宫妊娠产妇202例作为对照组,再分为B1组:进行阴道试产孕妇100例,B2组:因各种因素首次剖宫产孕妇102例.A1组阴道试产成功率75%,B1组阴道试产成功率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与B1组成功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阴道产钳助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B2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切口延伸及盆腔粘连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高于B2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严密观察产程,具备应急抢救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韦亚;孟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良术式治疗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缝合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庆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