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赵宝明
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特别是肿瘤的下缘距肛缘2~5 cm T3、T4 期患者,目前仍以经腹会阴切除(APR)手术为主,但术后局部复发率高,5 年生存率低[1],且容易造成直肠穿孔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Holm 等[2]介绍的一种称为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C-APR)的方法,治疗了5 例低位直肠癌, 介绍如下.
作者:李国章;白衣康;李炼松;李良增;谢文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90~150 min),失血量平均160 mL(100~400 mL),随访7~18个月,滑脱均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术前症状大部消失,患者主观满意21例,基本满意1例.Taillard指数由术前(27.12±3.51)降至(3.59±2.51),椎间隙高度由术前(5.12±1.61)mm增至(9.89±0.71)mm.结论: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减压充分、复位效果好,植骨及置入Cage方便,术后恢复快,腰痛发生率低.
作者:陈东栋;贾健;张珺;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女,53 岁.因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出血1 年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用手不能托回,以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尤甚,伴有便后滴血,色鲜红,量不多.肛缘截石位1、7、11 点有皮赘,环肛周内痔痔核脱出,截石位以3、7、11 点为甚,暗红光滑,无溃烂及出血,截石位9 点齿线附近有一肥大肛乳头,大小约0.5 cm×0.5 cm,指诊肿物质软.诊断为混合痔、肛乳头肥大.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外痔、肛乳头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肛乳头肥大,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术后1 周恢复良好出院.考虑手术中已完整切除肥大肛乳头,嘱患者定期复诊.
作者:张锡滔;何剑平;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自控皮下镇痛在肝脏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肝脏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舒芬太尼3.0 μg/kg,B组,舒芬太尼3.5 μg/kg,C组,舒芬太尼3.8 μg/kg.各组的自控药液中均混合2%盐酸利多卡因200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分别于术后3 h(T1)、8 h(T2)、24 h(T3)、48 h(T4)及72 h(T5)观察并比较休息及咳嗽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结果:T2~T5与C组比较,休息时A和B组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时A组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组比较,A和B组T2~T4 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0比较,A组T1~T3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P < 0.05);与C组比较,A组T1~T3 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P < 0.05),B组T1~T3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不明显(P >0.05).结论:3.5 μg/kg舒芬太尼皮下镇痛,肝脏手术后效果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宏利;雷龙;肖旺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有研究表明,在手术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能够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疼痛[1].本研究于2010 年10 月-2011年8 月临床观察60 例,旨在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左布比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用于LC 术后的预防性镇痛效果.
作者:蔡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痔患者施行自动套扎术治疗,并与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0例比较.结果:自动套扎组治愈率92.5%,创面愈合时间(10.0±2.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5%,而手术治疗治愈率75%,创面愈合时间(17.9±2.3)d;并发症发生率62.5%.结论:自动套扎器治疗痔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陈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应用的敏感性.结果:单药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 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 0.05);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9).结论: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董米连;杨磊磊;戴岳楚;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周围神经阻滞常常用于治疗原发性头痛综合征,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神经阻滞选择的药物主要是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神经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蝶腭神经节、颈神经根阻滞等.本文就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李肇端;周汾;余剑波;李文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具有к-受体激动作用和μ -受体拮抗作用,因其镇痛效果强,呼吸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已被应用于术后镇痛[1].我们于2010 年10 月-2011年9 月观察了地佐辛和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以评价地佐辛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可行性.
作者:章玲宾;王伟玲;兰群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005 年1 月-2011 年8 月,我院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25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50 例,男20 例,女30 例;年龄19~68岁,平均38 岁.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在术后5~7 d,切口有较多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其中普外科手术32 例,妇产科手术18 例.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乳康方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性激素等相关指标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联合制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三苯氧胺组、乳康方低剂量组、乳康方高剂量组.治疗30 d后取大鼠乳腺组织做病理观察,并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变化.结果:乳癖消组、三苯氧胺组、乳康方低剂量组、乳康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可显著降低血清E2、PRL含量(P< 0.01),P含量虽均有所升高但仅乳康方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康方高剂量组可通过降低大鼠血液中E2、PRL含量,升高P的含量调整大鼠体内激素代谢紊乱水平,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宋易华;马云龙;葛建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喉鳞癌细胞株Hep-2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ep-2细胞体外培养,经0g/L、0.1g/L、0.2g/L和0.3g/L苦参碱分别处理1 h、8h及48h,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法检测Hep-2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苦参碱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能有效抑制Hep-2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 < 0.01),且能下调Hep-2细胞MMP-2和MMP-9mRNA的表达(P< 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Hep-2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使Hep-2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下降有关.
作者:李圆;周雪华;刘亭彦;崔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脾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级,7例Ⅰ级患者采用常规支持及止血药物加中药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64例II、III级患者采用脾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等保脾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组均恢复良好.69例保脾手术中,64例(92.8%)恢复良好,术后1周痊愈出院;有2例发生内出血,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膈面渗血,经缝扎止血治愈;有3例发生腹腔感染,经过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终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7.2%,无死亡病例.结论:脾破裂治疗中对于Ⅰ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II、III级患者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组织第二的原则,根据探查术中情况采用恰当的保脾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直肠前突远期疗效满意、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前突区松弛黏膜Block深层缝合修复、两侧平行加强缝合术,术后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疗组治愈率67%,有效率94%.结论:采用纵形柱状缝合加两侧加强缝合修补术,能完整封闭前突的膨出区,强化修补效果,弥补单一缝合的不足,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可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王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脓胸患者,在全身基本治疗的同时,分别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胸膜肺切除术、胸壁结核清除术,同时应用中药千金苇茎汤加味煎服.结果:80例患者经平均30d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6.3%.结论:手术配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脓胸,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冯志清;张才柱;曹国平;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例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8例,分别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普通治疗,应用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及配套的Polygram98软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小肠动力波形的变化.结果: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均消失,术后第一个MMC出现的时间均少于24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MMC的表现与正常MMC有明显不同:缺乏MMCⅡ相,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72 h内MMC的周期变异逐步趋于一致.观察期内偶见逆向传导的MMC.肠内营养组的MMCⅢ相持续时间、曲线下面积、传导速度、动力指数、平均振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加速MMC的传导,改善MMC的收缩活动,对小肠动力有促进作用.
作者:丁森;邹常林;杨强;周振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3 岁.因间断上腹部胀痛伴发热3年、加重1 月入院.既往胆囊结石10 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26 年,间断接受激素治疗,后间断口服甲强龙;桥本氏甲状腺炎5 年.查体:仅上腹部压痛,余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11.18×109/L,N:71%,血小板:204×109/L,APTT:18 s,尿淀粉酶:131 U/L,CEA :3.03 ng/mL,肝肾功能正常.腹部彩超、CT 平扫,均提示胰腺多发囊性病变.MRCP 提示胰腺多发囊肿(见图1).PET 示胰腺弥漫多发囊性密度影,首先考虑良性病变.
作者:哈良;崔乃强;张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尿道会师术是治疗后尿道断裂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过程较繁琐,且有加重或再损伤尿道的可能[1].笔者采用自制导引钢丝治疗33 例后尿道断裂患者,取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突未完全闭合或者未闭合,手术方式以高位结扎鞘膜突为主.我院自2006 年6 月-2010 年4 月采用外环口微切口鞘膜突高位结扎治疗68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畅朝阳;李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特异性泛素蛋白酶22(USP22)是一种新的细胞标记物,本文就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主要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作者:李华明;罗彦英;史颖萍;辛芝;张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