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栋;贾健;张珺;刘建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带线锚钉与传统钢丝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患者回顾性分两组,锚钉组26例,采用缝线锚钉固定治疗,钢丝组20例,采用传统钢丝张力带法固定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锚钉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钢丝组(P< 0.05),术后膝功能恢复显著优于钢丝固定组(P =0.03).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
作者:董伊隆;林瑞新;蔡春元;陈文良;杨国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CD44v6、PCNA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肠癌患者51例和大肠息肉患者17例,术前认真辨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各种证型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息肉组织中CD44v6无表达或呈弱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增强.大肠癌虚证与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 0.05),实证占85.7%,虚证占46.2%,而PCNA的表达无差异性(P> 0.05).结论: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D44v6作为细胞黏附蛋白分子,同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在大肠癌进展期表达具有特征性意义.大肠癌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虚证中的表达,提示CD44v6及转移倾向与邪气的盛衰相关.
作者:罗明;李建明;陈海生;石传科;张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有研究表明,在手术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能够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疼痛[1].本研究于2010 年10 月-2011年8 月临床观察60 例,旨在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左布比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用于LC 术后的预防性镇痛效果.
作者:蔡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痔患者施行自动套扎术治疗,并与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0例比较.结果:自动套扎组治愈率92.5%,创面愈合时间(10.0±2.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5%,而手术治疗治愈率75%,创面愈合时间(17.9±2.3)d;并发症发生率62.5%.结论:自动套扎器治疗痔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陈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手术是肛肠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外治法在肛肠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熏洗法、热敷法、敷药法、按摩法、灌肠法、栓剂使用等,可使药物通过皮肤和直肠黏膜直接吸收,促进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目的[1].
作者:朱莉;赵宝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Trp-p8)蛋白及mRNA在PSA灰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标本各20例,采用图文数据成像分析系统判定各组织中Trp-p8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度,分析其差异性.建立RT-PCR定量检测PSA灰区值时前列腺组织中Trp-p8mRNA的方法,并检测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液中Trp-p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症中Trp-p8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度较弱,而在前列腺癌组织中Trp-p8蛋白及mRNA均呈不同程度的高强度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p-p8在PSA灰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织,这种差异性表达对于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具有鉴别意义.
作者:张鑫圣;张颖;许家香;刘世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90~150 min),失血量平均160 mL(100~400 mL),随访7~18个月,滑脱均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术前症状大部消失,患者主观满意21例,基本满意1例.Taillard指数由术前(27.12±3.51)降至(3.59±2.51),椎间隙高度由术前(5.12±1.61)mm增至(9.89±0.71)mm.结论: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减压充分、复位效果好,植骨及置入Cage方便,术后恢复快,腰痛发生率低.
作者:陈东栋;贾健;张珺;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2010 年6 月-2011 年4 月,我们共收治糖尿病足溃疡48 例,采用我院自制生肌玉红膏外用结合内治,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 基因腺病毒载体,研究其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1)利用RT-PCR技术克隆小鼠SCP2基因,在其上游接入白蛋白(ALB)启动子,下游连接绿色荧光报告基因(EGFP),构建穿梭质粒pDC312-ALB-SCP2-IRES2-EGFP;(2)采用Ad Max TM Adenoviru5 Vector系统包装病毒,CsCl法纯化病毒、TCID50法测定滴度;(3)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hepa-1-6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C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CYP7a1基因表达下调,(t=3.97,P< 0.05)HMGCR基因基因表达上调,(t=3.23,P< 0.05).结论: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引起HMGCR、CYP7a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提示SCP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的代谢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作者:贾岩峰;崔云峰;崔乃强;彭雁飞;宁召臣;张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广和复杂的一个关节,负重大,活动频繁,损伤机会较多.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 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健;赵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例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8例,分别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普通治疗,应用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及配套的Polygram98软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小肠动力波形的变化.结果: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均消失,术后第一个MMC出现的时间均少于24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MMC的表现与正常MMC有明显不同:缺乏MMCⅡ相,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72 h内MMC的周期变异逐步趋于一致.观察期内偶见逆向传导的MMC.肠内营养组的MMCⅢ相持续时间、曲线下面积、传导速度、动力指数、平均振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加速MMC的传导,改善MMC的收缩活动,对小肠动力有促进作用.
作者:丁森;邹常林;杨强;周振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下肢长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如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2002 年6 月-2011 年6 月,我院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86 例,效果满意.
作者:陈园;刘绍武;张洪军;吴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为45岁以下患者,绝大部分无临床症状.10例为单发病壮,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直径2.0~13.4 cm,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8).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随访4~7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小针刀松解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以往多采用局部麻醉,为解决患者痛苦和心理负担,现已改用静脉全身麻醉.为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针刀松解术的效果,我们于2009 年6 月-2011 年3 月,对20 例患者进行了观察,探讨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余功敏;邵雪泉;兰允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周围神经阻滞常常用于治疗原发性头痛综合征,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神经阻滞选择的药物主要是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神经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蝶腭神经节、颈神经根阻滞等.本文就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李肇端;周汾;余剑波;李文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Pilon 骨折为胫骨远端经关节面粉碎骨折和腓骨下1/3骨折,由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爆裂,难以恢复平滑的关节面,易发生骨不连、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006 年1 月-2011 年10 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ilon 骨折97 例,疗效满意.
作者:边红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自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板小开窗,通过足形椎体打平器将骨块复位并塌陷,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后佩戴腰围支具活动,术后10~15个月取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结果:47例椎体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及神经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1.5年后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既能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又能直接对骨折复位,减少椎体内空隙,加强了椎体强度,从而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有效防止腰椎后突畸形的发生.
作者:姜良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尿道会师术是治疗后尿道断裂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过程较繁琐,且有加重或再损伤尿道的可能[1].笔者采用自制导引钢丝治疗33 例后尿道断裂患者,取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直肠前突远期疗效满意、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前突区松弛黏膜Block深层缝合修复、两侧平行加强缝合术,术后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疗组治愈率67%,有效率94%.结论:采用纵形柱状缝合加两侧加强缝合修补术,能完整封闭前突的膨出区,强化修补效果,弥补单一缝合的不足,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可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王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脾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级,7例Ⅰ级患者采用常规支持及止血药物加中药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64例II、III级患者采用脾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等保脾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组均恢复良好.69例保脾手术中,64例(92.8%)恢复良好,术后1周痊愈出院;有2例发生内出血,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膈面渗血,经缝扎止血治愈;有3例发生腹腔感染,经过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终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7.2%,无死亡病例.结论:脾破裂治疗中对于Ⅰ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II、III级患者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组织第二的原则,根据探查术中情况采用恰当的保脾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