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虚证实证与CD44v6、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罗明;李建明;陈海生;石传科;张学锋

关键词:大肠癌, CD44V6, PCNA, 中医证型,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CD44v6、PCNA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肠癌患者51例和大肠息肉患者17例,术前认真辨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各种证型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息肉组织中CD44v6无表达或呈弱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增强.大肠癌虚证与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 0.05),实证占85.7%,虚证占46.2%,而PCNA的表达无差异性(P> 0.05).结论: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D44v6作为细胞黏附蛋白分子,同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在大肠癌进展期表达具有特征性意义.大肠癌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虚证中的表达,提示CD44v6及转移倾向与邪气的盛衰相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参附组(n=30)及对照组(n=30),参附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5 mL/kg;对照组以同样速度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的MAP、HR在诱导后5 min(T1)、手术探查时(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60 min(T4)及关胸前冲洗胸腔时(T5)升高(P< 0.05),术中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量及输液总量减少(P< 0.05),PaO2在T3、T4 时较对照组升高(P< 0.05),麻醉药物用量等两组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稳定作用,可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李晓征;李界平;王强;于海芳;张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环口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8例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突未完全闭合或者未闭合,手术方式以高位结扎鞘膜突为主.我院自2006 年6 月-2010 年4 月采用外环口微切口鞘膜突高位结扎治疗68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畅朝阳;李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阻滞常常用于治疗原发性头痛综合征,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神经阻滞选择的药物主要是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神经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蝶腭神经节、颈神经根阻滞等.本文就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李肇端;周汾;余剑波;李文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分析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90~150 min),失血量平均160 mL(100~400 mL),随访7~18个月,滑脱均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术前症状大部消失,患者主观满意21例,基本满意1例.Taillard指数由术前(27.12±3.51)降至(3.59±2.51),椎间隙高度由术前(5.12±1.61)mm增至(9.89±0.71)mm.结论:经多裂肌长肌间隙入路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减压充分、复位效果好,植骨及置入Cage方便,术后恢复快,腰痛发生率低.

    作者:陈东栋;贾健;张珺;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5例应用体会

    低位直肠癌、肛管癌,特别是肿瘤的下缘距肛缘2~5 cm T3、T4 期患者,目前仍以经腹会阴切除(APR)手术为主,但术后局部复发率高,5 年生存率低[1],且容易造成直肠穿孔等并发症.我们采用了Holm 等[2]介绍的一种称为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C-APR)的方法,治疗了5 例低位直肠癌, 介绍如下.

    作者:李国章;白衣康;李炼松;李良增;谢文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5例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005 年1 月-2011 年8 月,我院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25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50 例,男20 例,女30 例;年龄19~68岁,平均38 岁.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在术后5~7 d,切口有较多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其中普外科手术32 例,妇产科手术18 例.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痔脱垂36例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痔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重度痔脱垂患者均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36例中治愈35例,好转1例,无需外科处理的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1例.结论: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痔脱垂具有安全、有效、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黄斌;安少雄;张玉茹;吴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肠癌虚证实证与CD44v6、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CD44v6、PCNA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肠癌患者51例和大肠息肉患者17例,术前认真辨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各种证型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息肉组织中CD44v6无表达或呈弱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增强.大肠癌虚证与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 0.05),实证占85.7%,虚证占46.2%,而PCNA的表达无差异性(P> 0.05).结论: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D44v6作为细胞黏附蛋白分子,同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在大肠癌进展期表达具有特征性意义.大肠癌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虚证中的表达,提示CD44v6及转移倾向与邪气的盛衰相关.

    作者:罗明;李建明;陈海生;石传科;张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肛乳头肥大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1例

    患者,女,53 岁.因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出血1 年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用手不能托回,以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尤甚,伴有便后滴血,色鲜红,量不多.肛缘截石位1、7、11 点有皮赘,环肛周内痔痔核脱出,截石位以3、7、11 点为甚,暗红光滑,无溃烂及出血,截石位9 点齿线附近有一肥大肛乳头,大小约0.5 cm×0.5 cm,指诊肿物质软.诊断为混合痔、肛乳头肥大.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外痔、肛乳头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肛乳头肥大,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术后1 周恢复良好出院.考虑手术中已完整切除肥大肛乳头,嘱患者定期复诊.

    作者:张锡滔;何剑平;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参黄散对腹部术后小鼠小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黄散对小鼠腹部术后小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取9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模型组、参黄散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4、6 h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参黄散组小鼠制备成小肠动力障碍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探查术.造模成功后30 min,治疗组予以参黄散敷脐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量细沙包敷脐.在2、4、6 h点检测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及墨汁推进率.结果:参黄散组在6 h点墨汁推进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在2 h和4 h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 0.05).结论:参黄散敷脐能改善腹部术后小鼠小肠动力障碍.

    作者:张琪;魏星;张杰;裘华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制导引钢丝在后尿道断裂会师术中的应用

    尿道会师术是治疗后尿道断裂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过程较繁琐,且有加重或再损伤尿道的可能[1].笔者采用自制导引钢丝治疗33 例后尿道断裂患者,取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带蒂筋膜置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19例

    目的:观察应用带蒂筋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19例椎板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蒂背部筋膜瓣移植至椎板切除减压术局部缺损区治疗.结果:经5~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手术疗效优14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带蒂筋膜是一种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材料.

    作者:徐生根;祝继明;毛兆光;刘炳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脾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级,7例Ⅰ级患者采用常规支持及止血药物加中药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64例II、III级患者采用脾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等保脾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组均恢复良好.69例保脾手术中,64例(92.8%)恢复良好,术后1周痊愈出院;有2例发生内出血,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膈面渗血,经缝扎止血治愈;有3例发生腹腔感染,经过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终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7.2%,无死亡病例.结论:脾破裂治疗中对于Ⅰ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II、III级患者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组织第二的原则,根据探查术中情况采用恰当的保脾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7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自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板小开窗,通过足形椎体打平器将骨块复位并塌陷,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后佩戴腰围支具活动,术后10~15个月取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结果:47例椎体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及神经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1.5年后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既能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又能直接对骨折复位,减少椎体内空隙,加强了椎体强度,从而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有效防止腰椎后突畸形的发生.

    作者:姜良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瞬时受体电位在PSA灰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Trp-p8)蛋白及mRNA在PSA灰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标本各20例,采用图文数据成像分析系统判定各组织中Trp-p8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度,分析其差异性.建立RT-PCR定量检测PSA灰区值时前列腺组织中Trp-p8mRNA的方法,并检测4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液中Trp-p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症中Trp-p8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度较弱,而在前列腺癌组织中Trp-p8蛋白及mRNA均呈不同程度的高强度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p-p8在PSA灰区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织,这种差异性表达对于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具有鉴别意义.

    作者:张鑫圣;张颖;许家香;刘世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科术后快速康复措施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运用于结肠癌手术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组条件将50例拟行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分析比较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所有入组病例均完成实验;观察组比对照组具有较短术后住院天数(t=2.471,P=0.019),术后通气时间较早(t=2.403,P=0.020),术后排便时间亦较早(t=2.547,P=0.0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χ2=135.76,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结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加速消化道功能恢复,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李建胜;张新根;叶敏;何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中SDH与LDH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葛根素预处理对其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E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组),应用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肾组织中SDH、LDH的活性变化.结果:PUE组肾小球系膜区上皮细胞部分肿胀,间质充血,未见明显上皮细胞坏死.I/R组SDH活性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PUE组与I/R组比较,SDH活性有差异(P< 0.05),N组SDH活性与假手术组及PUE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 0.05).I/R组LDH活性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PUE组LDH 活性比I/R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肝、肾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肾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葛根素可通过改善肾组织能量代谢而减轻肾组织的损伤.

    作者:王旭林;王红梅;牟永华;梁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术后地佐辛静脉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的比较

    目的:通过地佐辛静脉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探讨地佐辛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下肢骨折手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I组)及吗啡组(E组),观测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及术后24 h血浆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6 h、24 h多巴胺,术后24 h肾上腺素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 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较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I组比E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P< 0.05),I组比E组尿潴留也明显减少(P< 0.01).结论: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一样能减轻应激反应,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舒适.

    作者:殷萍;揭园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

    患者女性,63 岁.因间断上腹部胀痛伴发热3年、加重1 月入院.既往胆囊结石10 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26 年,间断接受激素治疗,后间断口服甲强龙;桥本氏甲状腺炎5 年.查体:仅上腹部压痛,余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11.18×109/L,N:71%,血小板:204×109/L,APTT:18 s,尿淀粉酶:131 U/L,CEA :3.03 ng/mL,肝肾功能正常.腹部彩超、CT 平扫,均提示胰腺多发囊性病变.MRCP 提示胰腺多发囊肿(见图1).PET 示胰腺弥漫多发囊性密度影,首先考虑良性病变.

    作者:哈良;崔乃强;张大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小肠运动规律和肠内营养的作用

    目的:观察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例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8例,分别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普通治疗,应用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及配套的Polygram98软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小肠动力波形的变化.结果: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均消失,术后第一个MMC出现的时间均少于24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MMC的表现与正常MMC有明显不同:缺乏MMCⅡ相,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72 h内MMC的周期变异逐步趋于一致.观察期内偶见逆向传导的MMC.肠内营养组的MMCⅢ相持续时间、曲线下面积、传导速度、动力指数、平均振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加速MMC的传导,改善MMC的收缩活动,对小肠动力有促进作用.

    作者:丁森;邹常林;杨强;周振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