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黄林洲

关键词:微创双管置入, 尿激酶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摘要:探讨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选取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单纯脑室引流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血块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0%,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靜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分析对比内镜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组(45例)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6例)的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剖腹手术率等。结果内镜联合埃索美拉唑组的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剖腹手术率均少于单用埃索美拉唑组(P<0.01),且所有病例在内镜下止血时均未发生医源性穿孔。内镜下止血并联合拉埃索美唑的治疗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显著,止血时间更短,更安全、可靠,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力学;张东常;李峰;阳爱芳;丁淑敏;罗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中枢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6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进行对比。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阳性31例(96.88%),病毒性脑炎组PCT阳性4例(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7.64,P<0.01),化脑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4.25,P<0.01),而病毒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在化脑组PCT与hs-CR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1.50,P>0.05),而在病毒脑组hs-CRP阳性率高于PCT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1)。治疗后化脑组PCT、hs-CR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t=37.96,21.79,P均<0.01),病毒脑组治疗前后PC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有重要价值,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对于中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骆朋;邱莉;何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皮下注射维持慢性肾脏病透析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将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5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C.E.R.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维持患者Hb水平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1.1%(53/129)与对照组42.6%(55/129)相接近,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安全性结果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CKD透析贫血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C.E. R.A.)皮下注射治疗,有效的维持了患者的Hb水平,总体耐受良好。

    作者:李苒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选取我院ICU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急性颈脊髓患者,分析其发病的机制与治疗的方法。结果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发现,按照颈脊髓损伤水平分为三组。一组上颈脊髓损伤的血钠值较低。三组下颈脊髓损伤血钠水平与二组中颈脊髓损伤的血钠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三组下颈脊髓损伤血钠水平与一组上颈脊髓损伤血钠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三组补钠量与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一组与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钾、血氯、排钠量及尿量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给予治疗,避免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傅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江善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VEGF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2例子宫腺肌症(AM)和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A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都高于OE-Ms;A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都高于OE-Ms。结论 VEGF虽在不同类型的异位症中存在差异,但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

    作者:刘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老年亚临床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5)单纯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n=75)给予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房颤心律、TS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亢合并房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杨志强;姚夏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析使用单髁膝关节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择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试验组使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经过治疗,手术出血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手术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单髁膝关节置换的效果更好,创伤小,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应用。

    作者:李健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差异,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郑巧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诊的1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丙种球蛋白组各78例,全部患儿实施常规疗法,地塞米松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3~0.5mg/(kg·d)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着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发展为危重病例数、神经受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组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93d、1.99±0.44d及7.43±2.06d,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4.67±1.24d、2.85±1.01d及10.01±3.83d;丙种球蛋白组发展为危重病2例,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8例;免疫球蛋白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减少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儿发展为危重症,临床疗效高,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阮春艳;陈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给药情况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每组60例,奥美拉唑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泮托拉唑组患者口服泮托拉唑,40mg/次,1次/d;兰索拉唑组患者口服兰索拉唑,30mg/次,1次/d,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连续口服4w。结果通过对患者胃溃疡愈合情况的观察,兰索拉唑组与泮托拉唑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腹痛缓解情况的观察,兰索拉唑组患者腹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泮托拉唑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或者泮托拉唑联合抗生素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俊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前后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28.23±10.22min,术中出血量78.85±30.50ml;并发症发生率17.86%。另外,手术前后IPSS(27.02±2.54)vs(7.02±3.62)分、Qmax(8.12±2.06)vs(15.33±2.59) ml·s-1]及RUV(87.09±19.32)vs(16.00±4.21)ml比较差异显著(P<0.01)。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良好等特点,可作为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江伟东;曾志宇;朱黎;曲仕浩;廖国龙;文航;夏金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选择择期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患儿70例,ASA I~Ⅱ级,将其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的通气方式,试验组采用喉罩通气。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前(T1)、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后即刻(T2)、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后10分钟(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分钟(T5)这6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并监测患儿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力、潮气量(VT)、拔管和复苏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对照组T2与T4时间点上的HR、DBP、SBP比T0时显著上升(P<0.05),两组间相比较,对照组T2与T4时间点上的HR、DBP、SBP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其它时间点上HR、DBP、SBP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麻醉用药量、拔管和复苏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左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8例,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观察组显效率(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62.50%)。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林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痛型尿道拭子在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取样中的应用

    选取30例男性不孕且需经尿道分泌物取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无痛型尿道拭子和传统尿道拭子分别进行取样。将两种方式取得的样本均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并询问患者取样时的疼痛情况。结果无痛型尿道拭子组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6.67%、56.67%、6.66%、0%,传统尿道拭子组依次分别为0、20%、36.67%、43.33%,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无痛型尿道拭子组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33.33%,传统尿道拭子组为40%,两组之间无差别(P>0.05)。在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取样中应用无痛型尿道拭子可有效的减轻疼痛,且能达到与传统尿道拭子相同的检测效果。

    作者:张丽珍;卢雨前;杨乙;张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538例病因分析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0例(26.02%),糖尿病肾病135例(25.09%),慢性间质性肾炎99例(18.40%),高血压肾损害25例(4.64%),其他(紫癜性、狼疮性、痛风性肾病等)43例(7.99%);CKD3~4期有292例,其中首位病因为糖尿病肾病(87,29.79%);CKD 5期有246例,其中首位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5,30.49%)。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但与糖尿病肾病构成比较接近。CKD 3~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林峰;陈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降低血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黄耀选;邓凌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2009年5月~2013年2月,对29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必要时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70~110(89±13)min,术中出血60~130(82±15) ml。经过10~23个月的随访,无创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功能按Neer法评定,优15例,良11例,可3例。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100.00%)与对照组(92.10%)相比明显较高,GOS评分相对较高,并发症少,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健康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魏健强;马剑;高兴国;薛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高危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25,TG≥1.7,患有静脉曲张的研究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和TG≥1.7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高龄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适当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贾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