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玲;林华明;潘敏;麦大海;黎昌国
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缓解期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 按照各自所用治疗药物剂量的不同分成三组,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30例.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中剂量组为96.67%,低剂量组为76.67%,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TSH水平表现出明显变化,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复方甲亢片治疗亚临床甲亢临床效果显著,并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使用时可加以利用.
作者:鲁红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的9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入选对象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加服安慰剂,研究一组治疗采用卡托普利,研究二组治疗采用氯沙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经治疗1w时LVDd、IVSd、LVPWd、LVEF、LVMI指标三组间比较均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24w后研究一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二组上述各项指标与研究一组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均有较好的阻抑作用,且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两者疗效相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谭照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脑血栓的形成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海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抗哮喘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 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抗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顺尔宁和舒利迭气雾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呼气流速峰值(PEF)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EF值占预计值的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随访1年,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更好. 对于小儿哮喘病的治疗,在常规抗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顺尔宁和舒利迭气雾剂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可行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玉韶;容嘉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照组经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SPAP、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有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经环磷酰胺冲洗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洋畅;李松兴;张良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7例(165颗)牙冠大部分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89颗)采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联合镍铬合金烤瓷冠治疗;观察组(76颗)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瓷冠修复进行治疗. 随访12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 结果 随访12个月后, 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5% VS 7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5). 结论 对于牙冠大部分缺损患者,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能够有效降低根折率,提高桩核冠修复成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机选取收治的 6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依据干预对策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分析护患纠纷相关因素,给予对照组直接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同时干预护患纠纷相关因素,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中,应该针对护患纠纷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建立良好院前急救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发生,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质量.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长托宁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托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的中毒率、用药量、治疗有效率、胰腺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与B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长托宁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托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探讨劳拉西泮与多虑平在焦虑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 从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多虑平,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劳拉西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HAMA、TESS评分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观察组HAMA及TE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症治疗中,使用劳拉西泮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涛;吴亦文;陆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在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由心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由导管室专职护士进行定期随访. 研究组患者术后5例出现肢体麻木,7例出现腰酸背痛,5例出现尿潴留,2例出现局部出血及血肿,2例出现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由专科护士对PCI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可以督促患者自觉遵循医嘱,改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叶彩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6例和健康人员50例,检测各组血中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DM合并脑梗塞患者HbAlc和除血液沉降率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DM组、正常对照组(P<0.05),HbAl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应用HbA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预测DM合并脑梗塞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吕干舜;周鸿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DIC患者122例,61例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对照组)治疗,61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一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DD、PLT、FIB均值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DD均值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FIB均值均升高,升高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DIC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启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8.0%(22/2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8.0%(17/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LVEF、T4、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剂量甲状腺素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效果,心功能状况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韦文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2.5%. 患者治疗4h后的PH值、PaO2均高于4h前,RR、HR、PaCO2均低于4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欧次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早期应答率和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0.97%和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能够耐受且顺利完成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文彦;林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房颤的关系. 方法 按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构型Ganau分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四组:几何构型正常(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向心性肥厚(CH)组、离心性肥厚(EH)组,比较四组房颤发生率. 结果 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 EH组房颤发生率比CH组显著增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构型中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对房颤发生的影响大.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随左心室不断重构,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 在离心性肥厚构型时房颤发生率高, 其中LVEDD和房颤发生相关性大.
作者:林建珍;林金秀;白萍;张志民;章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伦教社区50例预计寿命>6个月的癌症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能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社区护理后,50例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社区护理前,疼痛程度也较前明显缓解,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社区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美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及改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上肢难愈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病例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常规VSD的基础予以改良,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伤口上皮化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率、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引流液细菌培育阳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改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治疗方案,能够更为有效地缓解治疗时出现的堵塞情况,比常规VSD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杰;杨开波;范亚生;黄荣华;王永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约占所有透析的90%.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日益转变,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对生存质量提出了要求.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则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则对近几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给予综述.
作者:詹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