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敏感加权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尚峰;李洪臣;徐海龙

关键词: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内微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1月曾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98例患者,依次行 T1WI、T2WI、T2FLAIR、DWI以及SWI序列扫描。分析SWI序列和常规序列扫描在显现脑内微出血(CMB)数目以及检出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果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32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了CMB灶207个;T1WI共检出CMB灶19个,检出敏感性为9.2%;T2WI共检出CMB灶36个,敏感性为17.4%;T2FLAIR序列共检出CMB49灶个,敏感性为23.7%;DWI序列检出CMB 灶122个,敏感性为58.9%。 SWI序列对CMB的检出率高。结论 SWI序列对CMB的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序列,SWI技术能明显提高CMB病灶的检出数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72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6例。将其中一组设定为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给予中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应用中医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改善吞咽功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司他韦与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与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00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奥司他韦组(n=50)和抗病毒口服液(n=50)组。奥司他韦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抗病毒口服液组采用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统计奥司他韦组和抗病毒口服液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浆C反应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奥司他韦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总体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抗病毒口服液组,治疗后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则低于抗病毒口服液组(P<0.05)。结论奥司他韦较抗病毒口服液可更有效地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降低患儿的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奥司他韦是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汉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组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肾炎康复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浆白蛋白水平、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Scr、24h尿蛋白、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联合应用肾炎康复片和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够有效改善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沈明亮;林永明;陈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幽门螺杆菌对GES-1细胞Bax mRNA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基因型的幽门螺杆菌(Hp)培养上清作用GES-1细胞,研究细胞Bax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组:(1)不同浓度NCTC11637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组(1.3875mg/ml),B组(2.775mg/ml),C组(5.55mg/ml);(2)不同浓度NCTC11639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1.875mg/ml),B(3.75mg/ml),C(7.5mg/ml);(3)阴性对照组(Hp培养液);(4)空白对照组(DMEM)。各组作用GES-1细胞时间均为24h、48h、72h,用RT-PCR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2.775mg/mlNCTC11637上清和3.75mg/mlNCTC11639上清作用GES-1细胞48h后BaxmRNA均显著上调(P<0.01~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p培养上清液可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内Bax的表达,提示Hp可能通过激活Bax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周云;朱锦;吕农华;黄才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与尿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共568例,分别采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与尿样本细菌培养法检测,以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作为两种检测方法的金标准,分析尿液有形成分与尿培养的临床诊断价值。采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法检测出病原菌阳性率为35.4%,尿液细菌培养法检测出病原菌阳性率为28.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法检测结果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以及准确度等均低于尿液细菌培养法检测,其中真阳性率、阴性预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迅速、重复性高、准确性好等特点,对于早期尿路感染筛查具有重要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周陆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左旋咪唑预防和减少儿童过敏性紫癜反复及复发疗效分析

    将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反复及复发情况以评价其疗效。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肾受损情况及反复率、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咪唑可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效率,并可减少和预防反复及复发,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丽蓉;潘雪峰;陈锦恒;刘日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宫颈锥切手术残留宫颈不同缝合方法的对比研究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宫颈锥切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8”字缝合法,试验组给予荷包缝合法。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对比,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4.12±9.49ml,手术时间为22.89±8.60min,术后出血量为18.35±4.37ml;对照组分别为75.34±12.01ml,33.23±10.55min,32.67±12.59ml。试验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2例宫颈管粘连,试验组未发生,P>0.05。对于进行宫颈锥切手术的患者应当采取荷包缝合的方式,此种方式操作时间短、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常晓红;王春艳;李彦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选取43例(49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眼压低于术前(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性并发症。闭角型青光眼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云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敏感加权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1月曾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98例患者,依次行 T1WI、T2WI、T2FLAIR、DWI以及SWI序列扫描。分析SWI序列和常规序列扫描在显现脑内微出血(CMB)数目以及检出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果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32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了CMB灶207个;T1WI共检出CMB灶19个,检出敏感性为9.2%;T2WI共检出CMB灶36个,敏感性为17.4%;T2FLAIR序列共检出CMB49灶个,敏感性为23.7%;DWI序列检出CMB 灶122个,敏感性为58.9%。 SWI序列对CMB的检出率高。结论 SWI序列对CMB的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序列,SWI技术能明显提高CMB病灶的检出数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尚峰;李洪臣;徐海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对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选取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维甲酸联合化疗,观察组给予亚砷酸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DIC、高白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用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一过性,经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可继续用药。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DIC、高白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程月新;陈天荣;徐浩;陈会慧;张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

    选取于2009年9月~2014年10月来院治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儿不同治疗时间骨髓细胞涂片共420份,由血液形态学检验师对骨髓细胞涂片的复检及原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意见。本组有26份(6.19%)骨髓细胞涂片复检与原始报告均判断取材稀释,且均未描述骨髓增生程度,其余394份(93.81%)骨髓细胞涂片复检报告与原始报告均判断骨髓取材良好,其骨髓增生程度与原始报告基本吻合。本组有13份骨髓细胞涂片复检描述染色偏深或偏浅,其余89份均描述染色良好;本组394份(93.81%)骨髓细胞涂片复检与原始报告检验结论基本吻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医院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综合水平,对提高检验人员骨髓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建立规范的细胞形态学检查模式是一次必要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张杰;罗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对肝癌TACE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择接受TACE术的原发肝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肝癌TACE术后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意义显著,可作为肝癌病人行TACE治疗的首选护理方法。

    作者:赵月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性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则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较对照组的78.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荣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

    目的:研究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96例经过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开腹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56例患者通过腹腔镜经胆囊管超低胆道镜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1例手术成功,占90.07%,手术时间为76.9±27.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对照组患者中38例手术成功,占86.37%,手术时间为138.4±39.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4±1.9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结论胆道结石患者通过胆囊管超细胆道镜实施治疗,有效的避免了放置T管和切开胆总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于涛;郭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除脂生发胶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分析

    选取62例脂溢性脱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除脂生发胶囊,对照组采用非那雄胺,比较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7.10% vs 64.52%),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新发和脱发生长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上除脂生发胶囊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效果分析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甘油三酯及血胆固醇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晶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观察

    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血浆脂联素水平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糖尿病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浆脂联素水平,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月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踝上骨牵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踝上骨牵引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取62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气腹后10min、术毕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麻醉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导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率和追加镇痛药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措施具有苏醒快、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

    作者:张苑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我院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脑梗塞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作者:谭莲芬;邝景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