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妙坤
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折治疗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治疗组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96.83%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中,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显著减少医源性创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朝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防治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的糖尿病患者378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再予以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共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 1年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值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干预组血糖值显著低于比对照组(P<0.01);餐后血糖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糖尿病的认识、症状、判定、危害、用药、防治、饮食及控制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糖尿病社区管理干预和综合防治方式,可更有效降低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提高疾病认知,这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绵炯;林秋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探析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C组,D组采用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白酚麻醉诱导,C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各时点的HR、MAP等各项参数指标,评估两组不同时间段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D组除T0外其他各时点HR、MAP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优于C组(P<0.05);D组术后6、12、24h的Ramsay评分显著优于C组(P<0.01);D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腹部手术进行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岸灵;侯芝绮;陈然;李燕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择我院急诊科2009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在进行充分液体复苏、抗感染、纠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A组微量泵入药物多巴胺1~15μg/(kg· min),B组微量泵入药物去甲肾上腺素0.03~2μg/(kg· min),维持患者平均动脉压在75mmHg或以上.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浓度水平,发现两组患者的数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B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浓度水平要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6、12和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要高于A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比多巴胺能更有效地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明显降低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加快了动脉血中的乳酸清除,并进一步显著改善了组织器宫的缺血缺氧.
作者:焦阳;朱家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探讨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术后第1d试验组轻度疼痛29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4例;术后第2d,试验组轻度疼痛33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2例;术后第3d,试验组轻度疼痛36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1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同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采用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永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分析空腔脏器穿孔导致腹膜炎的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收治的150例因为空腔脏器而导致的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临床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治愈率为100%,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或伤口感染,患者对伤口外观满意率为90.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空腔脏器穿孔导致腹膜炎患者临床护理中,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并结合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筱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将我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采用以健康教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以高血压降压情况为评定标准评价效果.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具显著性(P<0.05).以健康教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作者:谌根珍;黄红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临床症状总积分,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叶文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接诊的250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前期接诊的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期接诊的1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问题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率,观察组HMAM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0% (115/125),对照组为71.2% (89/12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人性化护理对无痛人流术患者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邓小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微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方厚民;赖珩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9.44±22.36ml,手术用时为47.62±7.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72±30.15ml、52.33±9.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用时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损伤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分为普通组和优质组,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评价护理效果.优质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组(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94.44%)高于普通组(86.11%,P<0.05).采用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艳萍;何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样本生化检验中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异常检测结果的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300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分为质控和非质控2组,进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血肌酐、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非质控组检验全程均不加以干预,而质控组在检验全程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平均变异指数得分(VIS),对异常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有效质控后平均VIS及结果异常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同时有效质控能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检验前和检验中两个环节的错误发生率明显减小(P<0.05).结论 对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全程特别是前、中两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能降低结果的变异性,适合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陈紫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10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益母膏和抗生素作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妈富隆术后即服,观察两组术后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时间为6.8±2.9d、月经恢复时间为35.3±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2.4d、42.2±6.4d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妊娠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P<0.05).结论 妈富隆在发挥避孕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控制人工流产术后出血情况,降低出血量并缩短出血时间,有利于患者月经早期恢复正常,避孕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关秀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加贝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魏全金;赖彩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产科待产并且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116例孕妇,按不同药物防治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出血的常规防治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颈或宫体注射.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2.28%,对照组为27.1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h及产后24h的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针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临床孕产妇,预见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联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59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459例患者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2株,43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有264株,占61.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和阴沟肠杆菌居多.革兰阳性菌有122株,占28.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真菌有46株,占10.7%.全部为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者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高(均在50%以上).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高,其对较多种类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需密切观察病原菌的及耐药性,以便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春荣;崔宇慧;杨春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总结16例新生儿诺如病毒性腹泻的护理经验.经多部门及时查找腹泻原因、制订控制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并积极配合治疗,16例患儿的腹泻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郭水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适形放疗,且在放疗过程中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比较分析.近期疗效情况:观察组经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情况:观察组经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3.33%、2年生存率为63.33%,3年生存率为46.6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反射性食道炎和消化道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对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荣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探究我院2012~2013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此确保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选取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上报数据:年龄、性别、用药类型、药品剂量、不良反应分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以此发现不良反应几率高的化学药物,分析反应特点.在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人群是发生的主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同时,在化学药物方面,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包含75种药物,其中105例使用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525%.在给药方式方面,100例为静脉滴注,占50%;86例为口服,占43%.85例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2.5%,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化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陈焕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