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杨旭刚

关键词:轻密度, 重密度, 布比卡因, 下肢手术,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给予下肢手术患者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麻醉,对比重密度与轻密度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手术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密度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轻密度布比卡因麻醉.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组织平面及麻醉维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下肢手术患者轻密度布比卡因进行麻醉,手术中不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进行转换,能够使患者的循环及呼吸系统保持稳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COPD患者的预见性护理观察

    COPD抽取40例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认知、生活、躯体、心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能够使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雷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男50例,女50例为试验对象,观察其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前男性的大聚集率为33.5±8.5%,血液透析后大聚集率为37.7±5.5%;女性透析前大聚集率为32.3±9.2%,血液透析后大的聚集率为35.3±8.6%,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单又实用,临床可用来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试验.血液透析对于改善尿症透析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效果不明显.

    作者:贺钢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VCI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多奈哌齐和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12w后分别进行MMSE、ADL、MoCA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经统计,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得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w后较前改善明显.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V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杨松琪;王会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关系的CT探讨

    目的 使用CT影像技术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的关系.方法 通过518例腰腿痛患者的CT影像观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结果 随着腰椎关节突关节角矢状位角度的增加,腰椎不对称性也随之增加,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表现越严重.结论 CT能清晰表现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各项征象,准确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关节角角度的增加是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朱永东;许连光;王清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沐舒坦治疗老年重症肺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应用不同剂量沐舒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罹患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控制感染、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一般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沐舒坦30mg,q8h静脉推注,连续应用7d,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上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梅伟文;曾小敏;周煦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选择本社区确诊的1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服药的依从性、用药护理、家庭护理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采取护理措施.结果140例患者经过正规的用药治疗和细致、精心的护理,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作者:陈昌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07~2011年头孢菌素用药情况分析

    对我院2007~2011年间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汇总分类,并对每年各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以及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5年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5%.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和用药频度大.用药金额和频度分别占当年总金额和频度的80%和37%以上.我院历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相对合理,但应密切监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用药情况,防止药物的滥用现象出现.

    作者:张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情况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分析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时间指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骨折痊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 (1)PFNA组的失血量和时间指标均低于PFN组,其中除失血量和手术时间(P<0.05),其余均为P<0.01;(2)两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和PFN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无差异,但PFNA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阳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给予下肢手术患者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麻醉,对比重密度与轻密度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手术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密度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轻密度布比卡因麻醉.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组织平面及麻醉维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下肢手术患者轻密度布比卡因进行麻醉,手术中不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进行转换,能够使患者的循环及呼吸系统保持稳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杨旭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肝外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囊压迫法及使用纱布填塞止血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止血效率、止血速度、止血面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水囊压迫法在浅表性肝外伤中可以防止创面摩擦出血,且不易反复,体位改变不影响效果,水囊法前需初步止血,无需二次手术,3d完全止血.创伤面积较大时需纱布堵塞止血.结论 水囊压迫方法简便且止血后不易复发,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威;黄雪莲;刘军;黄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固定与内固定法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外固定法与内固定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用外固定法治疗,对照组用内固定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5.8%)高于对照组(75.7%),P<0.05.结论 外固定法相对于内固定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少峰;黎家妹;黄雪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方法安全简便,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颜雪静;刘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早期康复护理

    选择40例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练、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与40例术后早期出院自行恢复的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旋转和屈伸活动度,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旋转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伸活动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配合有效的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其肠易激综合征类型分为腹泻型与便秘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郁结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患者给予温中散寒药方,肾阳虚衰者给予四神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疏调气机,润肠通便,益肾平肝治疗.结果两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较多,利用中药理论治疗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说明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研究

    对我社区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健康教育,1年后观察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与健康教育前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较好,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社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社区疾病防控模式.

    作者:刘晓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MS是由代谢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脂联素是一种特异性蛋白激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其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系密切.本文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郑利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理论(DCO)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救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应用简化手术处理后,进入ICU复苏,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采取确定性手术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临床治愈35例(89.74%),4例死亡(10.26%);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合理应用DCO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PCI术后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高龄人群中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入选73例高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维持剂量为0.05μg/(kg· min)静脉泵48h;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别于用药后6、24、48h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RBC、HB、HCT、PLT、PT、APTT、TT、INR、Fib)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查中RBC、HB、HCT、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查中,术后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AHT、TT、INR、Fib各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PCI术后使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梁文学;程建;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ICC置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

    对我院收治的10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PICC置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后,效果显著.通过及时有效地维护和护理,不仅能延长PICC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胆道镜在感染性胰腺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探讨胆道镜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护理,对IPN术后病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