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1例

李强;陈鸿;王永国

关键词:CT, 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直肠癌术后1年门诊随访、复查.无肝硬化、外伤、肝脏手术及感染史.查体:腹部平软,左下腹见人工造瘘口,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T表现:平扫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高低密度影(图1),增强后动脉期肝脏右叶外缘呈明显的结节样、片状及楔形强化(图2),其内见细小的线条状血管影,强化程度与主动脉强化程度一致,强化区肝门侧见线条状扭曲的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区缩小,但仍见结节状高密度强化影(图3).CT诊断: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MS是由代谢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脂联素是一种特异性蛋白激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其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系密切.本文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郑利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男50例,女50例为试验对象,观察其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前男性的大聚集率为33.5±8.5%,血液透析后大聚集率为37.7±5.5%;女性透析前大聚集率为32.3±9.2%,血液透析后大的聚集率为35.3±8.6%,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单又实用,临床可用来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试验.血液透析对于改善尿症透析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效果不明显.

    作者:贺钢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疗进展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本文就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述.

    作者:董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BIS监测调控依托咪酯输注技术用于肿瘤根治术的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BIS监测调控依托咪酯输注技术在肿瘤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完善肿瘤根治技术中麻醉监测技术.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ASAI-Ⅲ级,胸腔、腹腔、盆腔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精神病、高血压病人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S组各30例.用Philips MPS0监护仪.对照组只用常规监测,BIS组用常规加BIS监测.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麻醉.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BIS进行监测效果良好,有利于手术过程中对依托咪酯输注的调控.

    作者:吴春林;李冬生;彭艺;颜水娣;唐辉文;张军昌;张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护理分析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24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在治疗期间我院采取的护理方法,研究护理效果.结果24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我院提供密切干预,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并发症防控、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健康指导,患者的疾病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预后效果良好.针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在手术治疗期间,提供全面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确保积极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荣;刘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8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4.4%.临床上采用舒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后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不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6例)和西医组(66例),西医组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采取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配方进行合并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牛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胃镜下止血,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7.5%,再出血率为12.5%;对照组治愈率为89.5%,再出血率为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正常、大便潜血转阴、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快,严格掌握其禁忌证和适应证,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光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种不同入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的临床特点,探讨3种术式的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0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M组65例,TVM组50例,TAM组75例,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LM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TVM组、TA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率为LM组<TVM组<TAM组,3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TAM组均明显多于LM组与TV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LM组明显低于TAM组(P<0.05),TVM组与T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术式和TVM术式均具有微创手术的诸多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TAM术式适应证广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张华;朱颖军;林婉君;陈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6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药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管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监管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5%,监管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提高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护理的实施效果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也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研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通过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问卷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半年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测试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情况、遵医嘱率.观察组在血糖波动、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社区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使老年患者的血糖相对稳定,值得在广大社区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彩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6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6例,行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6%,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6.26±2.0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9%,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3.36±1.7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治疗效果显著,能大大改善患者病状,减少疼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凌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下肢动脉血栓的新旧程度

    目的 判断分析下肢动脉血栓的新鲜程度和陈旧程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进行检查,根据血栓的范围大小、回声强度及血管侧支循环的形成、血栓近端及远端频谱,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与血栓新旧程度的关系,并按其程度分成Ⅲ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信息.结果 本组59例70支下肢血管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明确诊断,血栓的新旧程度在病程、管壁结构改变及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方面有差别,两组病变近端、远端高血流速度和近端阻力指数有明显的差异(P<0.05),远端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血栓新旧程度鉴别诊断的佳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范振强;彭瑞芳;列武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常见问题护理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生活态度等都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现期、确认期和治疗期的心理及其表现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使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心理特征,有根据的展开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TNF-α、IL-6关系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骨关节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软骨细胞的功能活动,在关节软骨退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分解性细胞因子TNF-α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6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认为对细胞因子如TNF-α、IL-6的生物学作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骨关节炎发生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及疾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指导.

    作者:罗玉明;郑维篷;魏合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为临床提高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前均进行常规禁食6h,并进行常规全身麻醉,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研究组患儿给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手术持续时间64.39±30.04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复发率为5.00%,住院时间3.1 +0.9d,对照组手术持续时间122.36±21.37min,并发症发生率17.50%,复发率15.00%,住院时间7.4±1.2d,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缩短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儿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治的CAP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及治愈出院前分别空腹采集静脉血4ml,凝固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于-70℃低温冰箱冻存待测.对照组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按照同样方法进行分离,冻存待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结果 入院时CRP阳性率为86.59%,明显高于WBC (44.25%)、N(67.83%)的阳性率(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苏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诊断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直肠癌术后1年门诊随访、复查.无肝硬化、外伤、肝脏手术及感染史.查体:腹部平软,左下腹见人工造瘘口,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T表现:平扫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高低密度影(图1),增强后动脉期肝脏右叶外缘呈明显的结节样、片状及楔形强化(图2),其内见细小的线条状血管影,强化程度与主动脉强化程度一致,强化区肝门侧见线条状扭曲的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区缩小,但仍见结节状高密度强化影(图3).CT诊断: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

    作者:李强;陈鸿;王永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