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易平;张战和;李海涛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软组织缺损, 下肢
摘要:目的 探讨引流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 B组在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临床治疗指标方面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皮瓣修复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便捷、有效、安全,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抗炎治疗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病人数多,其病死率高,且疾病为慢性进展性的发展,并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会出现症状缓解阶段,其肺功能持续恶化,并会有自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被外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时,需要给予戒烟,支气管舒张药物,祛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家庭氧疗等,有学者还提出要使用抗炎资料.本文综述了临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抗炎治疗现状,提供学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能发生肩难产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肩难产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16.8,P<0.01);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7,P<0.05).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肩难产发生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婕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给西药氧氟沙星400mg(2次/d)+甲硝唑400mg(3次/d),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西药灌肠(1次/d),C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1次/d),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0%,B组总有效率为75%,C组总有效率为65%,B、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或西药灌肠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瑞弘;魏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展

    目前患有主动脉夹层病人越来越多,随着对治疗的不断探索,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对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和心率(HR)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方杨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雾化吸入两种不同途径给药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将1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口管吸入方法;观察组80例,采用鼻管吸入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雾化吸入后咳嗽、流涎、口唇发绀,治疗中断较观察组明显增多(P<0.01),观察组咳嗽减轻,肺部干性啰音,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药品费用减少(P<0.01)、护理满意度提高.鼻管超声雾化吸入法对减轻咳嗽,肺部哮鸣间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咳嗽、流涎、口唇发绀、治疗中断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药品费用减少,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抗生素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探析

    2010年5月~2011年5月3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进行普外科围手术期进行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需要多滴注1次,A类、B类患者切口手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C类患者切口手术后12h后再滴注1次,滴注之后就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h.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与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不明显,没有很大的变化;而观察组在手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低于对照组.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而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作者:李群刚;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眼肌直刺特色疗法对麻痹性斜视的疗效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眼肌直刺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现代医学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疗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斜视程度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眼肌直刺特色疗法对麻痹性斜视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齐晓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引流术对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 B组在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临床治疗指标方面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皮瓣修复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便捷、有效、安全,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作者:易平;张战和;李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 应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进行检测,探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并与57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呈现CDFI血流充盈缺损、欠连续或中断,PW示频谱欠均等,血流速度减低或消失等现象,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的血流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史月秋;卢长庆;黄发基;方荣军;方杰;廖江;董宝玲;谢菲;李柯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末梢血、静脉血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寻求准确有效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82例住院采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同一时间采集末梢血、静脉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标本的血常规结果.结果 末梢血与静脉血WBC、RBC、Hb、MVHC、Hct、MCV、PLT等7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MV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代临床应用静脉血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误差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是首选的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

    作者:叶国华;邹尚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奇霉素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复方玄驹胶囊加以治疗,试验组无效4例,有效22例,治愈14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无效12例,有效20例,治愈8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临床资料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复方玄驹胶囊,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靠且安全,是对前列腺炎相关性功能障碍加以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曾志飞;李志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健康组,对其展开相应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三角区以及转子部骨密度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BGP、PTH以及尿D-Pyr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即可出现骨质疏松,而由此导致的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主要与骨吸收增加有关,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推拿配合舒适颈枕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对各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VA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科学;盖娟娟;龙文醒;刘文刚;吴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各类需进行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儿,共计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麻醉;C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氯胺酮麻醉.对比三组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儿的呼吸、心率较C组低(P<0.05),三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儿的肌松情况良好,没有明显的体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C组患儿的肌松情况良,但是偶有体动及少许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后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方法分析

    选取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100例,分析临床护理方法.100例患儿中,91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6例患儿两次穿刺成功,3例患儿两次以上成功.掌握良好的穿刺方法,减少重复穿刺次数,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萧彩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探究

    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备皮、术前禁食禁饮、术后活动、术后进食的效果.经文献检索等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护理,与之前没采用循证护理的对比.观察组的术前备皮感染数、近期禁饮食Mendelson综合征数、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数、术后早期进食后肠粘连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循证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缓解了手术的应激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向海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与治疗前无显著改变(P>o.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LT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涛;何迪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与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A组)与手术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B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3年的远期疗效情况.结果 A组延迟愈合率明显低于B组(x2=9.02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骨折愈合率、骨折再移位、骨不连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时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小儿闭合性尺桡骨骨折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邹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7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对78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中4例死亡,2例未愈自动出院,痊愈72例.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够提高治愈率,而有效的出院指导、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切实的减少脑出血病情的反复发作.

    作者:曾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