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区医嘱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分析

袁珍娥;郭清文;朱淑萍;蒋申莲

关键词:病区医嘱,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应用, 分析
摘要: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6~12月2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区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合理用药58份(29%),主要原因:单次剂量过大,溶媒选择不当,超适用症用药,联用不合理等方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监管。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两组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分别采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和小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敏;朱俊;杨茜;张敬;方文敏;李立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

    6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领域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蔡蓉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及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2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病毒唑治疗)和观察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治疗7d,对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肺部异常呼吸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青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药免煎浓缩颗粒临床应用体会

    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少阳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原方中药小柴胡汤水煎剂,1剂/d,分三次温服而下,每疗程为3d;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小柴胡中药免煎浓缩颗粒,温水冲服,1剂/d,分三次温服而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冲剂后效果为佳,但组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冲剂治疗后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中药水煎剂相比,中药免煎颗粒疗效近似,且使用更为快捷方便,受到众多患者的好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痴呆鼻饲患者易发误吸的预防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痴呆鼻饲患者采取预防误吸的措施,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28例进行处理。28例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在此2年中发生误吸的有6例,发生率21.4%。对于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做好鼻饲护理,减少误吸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及相关的死亡率,对临床治疗和患者带来很大益处。

    作者:李宝香;黄小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探究

    乳腺疾病中乳腺肿块是具体的临床表现,多数是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由于乳腺肿块有着较为繁多的类型,通常在手术之前无法对恶性或者良性的肿块类型进行确定,常常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冰冻切片对肿瘤的性质进行确定,确保能够对手术范围进行确定,因此,正确的诊断冰冻切片的病理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的作用。乳腺疾病手术中通过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能够较为有效、快速的对肿块的类型进行确定,且有着较快的迅速性以及较高的准确性等基本特征,广泛的应用在乳腺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对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毛燕宁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静脉基础麻醉术后苏醒的影响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40例择期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全身麻醉的患儿做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瑞芬太尼组)和B 组(芬太尼组)进行麻醉效果对比。结果两组在麻醉平均持续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需纳洛酮拮抗率60%,B组为80%,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5例,明显低于B组20例(P<0.05)。小儿静脉基础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苏醒早,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呈较高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洪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手外伤修复后的康复方法和效果

    收治39例手外伤患者,在患者修复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被动的屈伸和主动伸直等活动,中期阶段:指导患者进行轻度主动活动,后期阶段:让患者进行主动屈手活动。20d后,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其恢复情况为:优33例,占84.6%;良4例,占10.3%;差2例,占5.1%;恢复优良率为94.9%。在手外伤肌腱修复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优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氟康唑加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分析

    随机选择收治的7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伊曲康唑和阴道塞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试验组给予口服氟康唑和阴道塞硝酸咪康唑栓治疗,14d为1个疗程,总共进行3个疗程。试验组痊愈2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氟康唑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中效果非常明显,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美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两种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TURP组和PKRP 组出血量分别为190±30ml、130±30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5±15min、60±15min(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分别为6.8±1.5d、3.8±1.5d(P<0.05),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分别为(87±3.2)%、(95±2.6)%(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0±0.8)%、(3.5±0.5)%(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2±3.5d、6.5±1.8d(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作者:王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平胃散治疗胃炎的临床观察

    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3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平胃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喃唑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19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6例,无效5例。平胃散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PI3K/AKT信号通路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

    目的:对PI3K/AKT信号通路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11月在院治疗的48例鼻咽癌患者,另选取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共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8例鼻咽癌患者中已发生转移19例,未发现浸润或转移性29例。将所有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对PI3K、AKT、pAKT的阳性表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鼻咽黏膜慢性炎与鼻咽癌组织中PI3K、AKT、pAKT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PI3K、pAKT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有密切的关系,其中PI3K、AKT、pAKT对鼻咽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

    作者:周江成;万明;秦晋;张萃;官炜;周姝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接受的剖宫产产妇8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应用盐酸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对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的比较中,观察组麻醉阻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旭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3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82例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重感染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7.5%。34例(68%)发生在前3个月内。8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纳差、恶心、呕吐症状常见。16例(32%)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34例(68%)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作者:许光辉;蒙是升;陈华;陈志宇;甄志斌;龙妍帆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丁对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丁对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丁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颈动脉轻中度增厚的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健康锻炼的基础上予以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经过严格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颈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颈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对2型糖尿病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干预效果明显,能降低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稳定并逆转粥样斑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班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指标,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理想、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绍堂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化疗方案结合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以收治的6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确保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单纯常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25/3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丸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效果显著,相较于单纯应用常规化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红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眼部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疗效观察

    探讨和分析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对眼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173例眼部细菌性感染患者分组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5例,试验组使用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使用氧氟沙星眼膏点眼治疗。试验组痊愈78例(88.6%)、显效5例(5.7%)、进步3例(3.4%)、无效2例(2.3%),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痊愈65例(76.5%)、显效6例(7.1%)、进步2例(2.4%)、无效12例(14.0%),治疗有效率为86.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细菌性眼部感染疾病采用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晓晖;池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